一种环保型物理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275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物理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0.5%~10%氮酮、0.2%~1%成膜助剂、1%~10%增效剂、2%~5%溶剂、0.01%~0.1%植物精油和聚醚改性硅氧烷经混合、搅拌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快速在农作物及动物体表铺展,可有效缩短成膜时间,可对通过气孔呼吸的寄生虫的呼吸器官实现快速物理封闭,造成昆虫窒息死亡。不仅可促进杀虫剂对虫体的渗透,同时还可促可进植物对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应用效果并降低药物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驱虫,同时对害虫有触杀作用,对螨、虱、蜱、蚊、蝇等害虫虫卵有杀灭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高效、环保、无毒、无刺激性,对人无二次伤害,温和无腐蚀性,不产生耐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物理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剂,属于农业防治病虫害、动物体外寄生虫杀灭以及卫生防疫领域。
技术介绍
病虫害是造成农业损失的主要根源之一,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大量的化学杀虫剂被使用,这些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可能对与其接触的人类和动物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致癌或其它负面影响。畜禽体外寄生虫是造成饲料转化率低、机体免疫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往往被养殖业忽视,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猪、牛、羊体外寄生虫主要为螨、蚊、蝇、蜱虫等,鸡体表寄生虫主要有螨、虱子等。这些寄生虫不仅影响畜禽业的发展,而且降低机体的免疫力,给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蚊蝇可传播的疾病多达三四十种,蚊蝇吸取病人血液后再叮咬健康人将病菌、病毒进行传播,且飞行能力强,传播疾病的速度快、距离、范围比较大,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困扰和危害。为了控制此类病害,人们广泛使用伊维菌素、敌百虫等化学药剂,不仅导致产生耐药性,且有一定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开发一种有效杀灭农业病虫害、畜禽体外寄生虫以及公共卫生的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保型物理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这种环保型物理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各原料制成:氮酮0.5%~10%,成膜助剂0.2%~1%,增效剂1%~10%,溶剂2%~5%,植物精油0.01%~0.1%,余量为聚醚改性硅氧烷。所述成膜助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维酮、共聚维酮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增效剂为苯甲酸苄酯、苯甲酸乙酯或氨基苯甲酸苄酯,优选苯甲酸苄酯。所述溶剂为乙醇、丙二醇、异丙醇或异丁醇。所述聚醚改性硅氧烷采用分子量大于400的非离子型聚醚改性硅氧烷。所述非离子聚醚改性硅氧烷,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聚醚改性硅氧烷采用PEG32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亚烷基氧化物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月桂基PEG-22聚二甲基硅氧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3-【甲氧基聚(乙氧基)】丙基-甲基-双(三甲基硅氧烷)硅烷、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氟基烷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植物精油为桉叶油、茶树油、肉桂油、香茅油、艾叶油、洋甘菊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这种物理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常温下将所述成膜助剂溶解在溶剂中后搅拌均匀,形成A溶液;b.常温下将所述氮酮加入到聚醚改性硅氧烷中,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所述增效剂和植物精油,搅拌均匀后形成B溶液;c.在常温、搅拌状态下将A溶液缓慢加入到B溶液中后,以2000转/min~3000转/min转速搅拌30min,直到形成澄清透明的均一溶液。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1.本专利技术物理杀虫剂利用聚醚改性硅氧烷极低的表面张力以及铺展性和润湿性,可快速在农作物及动物体表铺展。2.本专利技术利用成膜助剂的成膜性,可以对通过气孔呼吸的寄生虫的呼吸器官进行物理封闭,造成昆虫窒息死亡;增效剂可以缩短成膜时间。3.本专利技术利用氮酮的强渗透性,不仅可促进杀虫剂对虫体的渗透,同时还可促进植物对药物的吸收,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应用效果并降低了药物用量。4.本专利技术植物精油不仅可以驱虫,同时对害虫有触杀作用,且对螨、虱、蜱、蚊、蝇等害虫虫卵有杀灭作用。5.本专利技术为纯物理杀虫机制,安全、环保、无毒、无刺激性,对人无二次伤害,温和无腐蚀性,不产生耐药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1)精确称取5g乙醇,常温下将1g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乙醇中,开启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形成A溶液;(2)常温下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78.99gPEG32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将10g氮酮加入到烧杯中,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5g苯甲酸苄酯和0.01g桉叶油,再次搅拌均匀后形成B溶液;(3)在常温、搅拌状态下,将A溶液缓慢加入到B溶液中,然后在转数2000转/min下搅拌30min,直到形成澄清透明的均一溶液。实施例2:(1)精确称取2g异丙醇,常温下将0.2g共聚维酮加入到异丙醇中,开启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形成A溶液;(2)常温下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87.2g聚亚烷基氧化物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将0.5g氮酮加入到烧杯中,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10g苯甲酸苄酯和0.1g艾叶油,再次搅拌均匀后形成B溶液;(3)在常温、搅拌状态下,将A溶液缓慢加入到B溶液中,然后在转数3000转/min下搅拌30min,直到形成澄清透明的均一溶液。实施例3:(1)精确称取3g乙醇,常温下将0.5g共聚维酮加入到乙醇中,开启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形成A溶液;(2)常温下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90.45g月桂基PEG-22聚二甲基硅氧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将5g氮酮加入到烧杯中,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1g氨基苯甲酸苄酯、0.02g香茅油和0.03g洋甘菊油,再次搅拌均匀后形成B溶液;(3)在常温、搅拌状态下,将A溶液缓慢加入到B溶液中,然后在转数2500转/min下搅拌30min,直到形成澄清透明的均一溶液。实施例4:(1)精确称取2g乙醇,常温下将0.2g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乙醇中,开启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形成A溶液;(2)常温下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96.29g3-【甲氧基聚(乙氧基)】丙基-甲基-双(三甲基硅氧烷)硅烷,将0.5g氮酮加入到烧杯中,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1g苯甲酸苄酯和0.01g桉树油,再次搅拌均匀后形成B溶液;(3)在常温、搅拌状态下,将A溶液缓慢加入到B溶液中,然后在转数2200转/min下搅拌30min,直到形成澄清透明的均一溶液。实施例5:(1)精确称取5g乙醇,常温下将1g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乙醇中,开启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形成A溶液;(2)常温下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41gPEG32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和41.9g聚亚烷基氧化物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将1g氮酮加入到烧杯中,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10g苯甲酸苄酯和0.1g桉树油,再次搅拌均匀后形成B溶液;(3)在常温、搅拌状态下,将A溶液缓慢加入到B溶液中,然后在转数2800转/min下搅拌30min,直到形成澄清透明的均一溶液。实施例6:(1)精确称取2g丙二醇,常温下将0.5g聚维酮加入到丙二醇中,开启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形成A溶液;(2)常温下在另一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0g聚亚烷基氧化物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42.95g月桂基PEG-22聚二甲基硅氧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30g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将1.5g氮酮加入到烧杯中,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3g苯甲酸乙酯和0.05g茶树油,再次搅拌均匀后形成B溶液;(3)在常温、搅拌状态下,将A溶液缓慢加入到B溶液中,然后在转数2600转/min下搅拌30min,直到形成澄清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理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各原料制成:/n氮酮0.5%~10%,成膜助剂0.2%~1%,增效剂1%~10%,溶剂2%~5%,植物精油0.01%~0.1%,余量为聚醚改性硅氧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理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各原料制成:
氮酮0.5%~10%,成膜助剂0.2%~1%,增效剂1%~10%,溶剂2%~5%,植物精油0.01%~0.1%,余量为聚醚改性硅氧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助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维酮、共聚维酮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剂为苯甲酸苄酯、苯甲酸乙酯或氨基苯甲酸苄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醇、丙二醇、异丙醇或异丁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改性硅氧烷采用分子量大于400的非离子型聚醚改性硅氧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非离子聚醚改性硅氧烷,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聚醚改性硅氧烷采用P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佳琦梅林马君平吴鹏远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正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