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真菌性病害、蚜虫、粉虱或螨虫的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34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以表面活性剂为特征的杀菌杀虫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真菌性病害、蚜虫、粉虱或螨虫的药剂。所述药剂包括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和植物精油,所述植物精油包括牛至油、香芹酚、丁香油、丁香酚、百里香酚、肉桂精油、肉桂醛、桉叶油和桉叶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该药剂对真菌性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效果好,成本低,能同时防治多种病虫害,并且减少了常规方法生产植物源农药中多种配方助剂的重复使用,也避免了助剂种类多带来的不利影响,速效性好,不受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的影响。

Fungicides against fungal diseases, aphids, whiteflies or mi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治真菌性病害、蚜虫、粉虱或螨虫的药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以表面活性剂为特征的杀菌杀虫剂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真菌性病害、蚜虫、粉虱或螨虫的药剂。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粮食安全生产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植物病虫害一直是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据估计,全球主要农作物因病虫害的平均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15%,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在植物病害中,70%-80%的病害是病原真菌侵染所致的。植物真菌病害不仅直接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与品质降低,而且部分病原真菌在侵染农作物过程中,可分泌产生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与代谢物,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构成极大威胁(“我国植物真菌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康振生,植物保护,2010年第36卷第3期,第9页左栏第1段第1-10行,公开日2010年07月28日)。真菌性危害又称为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的一种浸染性病害,能相互传染,有浸染过程。真菌性危害主要针对植物而言,常见的有苹果、甘蔗、马铃薯等,主要病害有腐烂病、炭疽病、轮纹病、白粉病、黑点病、干腐病、灰霉病等。目前,真菌性病害的控制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及前景”,周仕涛,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第17卷第4期,第525页左栏第1段第10-13行,公开日2010年07月28日)。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其反复施用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我国植物真菌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康振生,植物保护,2010年第36卷第3期,第9页左栏第1段第7-8行,公开日2004年12月31日)。也有使用植物源农药来进行真菌性病害控制的。植物源农药被认为是化学合成杀菌剂替代品最好的开发资源。植物源杀菌剂是利用有些植物里含有的某些抗菌物质或诱导产生的植物防卫素,如生物碱类,类黄酮类,蛋白质类,有机酸类,酚类化合物等,从而杀死或有效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及前景”,周仕涛,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第17卷第4期,第526页左栏第1段第2-15行,公开日2010年07月28日)。与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毒性低、低残留和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邓志勇等,广西农业科学,2006年第37卷第6期,第678页摘要第1行,公开日2006年12月31日)。但是,植物源农药现有产品药效发挥不十分理想,防治效果受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的影响较大,速效性不够,且其存在价格高,防效差等缺点(如公开号为CN109566609A的专利技术专利),如多数的植物源农药,对病虫害虽有明确的预防效果,但在病虫害爆发情况下,使用效果欠佳,田间施用浓度普遍高,如5%的香芹酚一般用300-500倍,5%的柠檬烯用100-300倍;单独用植物源产品防治病虫害,制剂的稀释倍数在500倍之内才有较好效果。此外,市售的植物源农药,多数只防控一类病虫害,但生产中,往往是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同时使用甚至同类药剂多种农药一起使用,浪费了配方助剂。农药制剂中大量使用的配方助剂,有的对环境的影响可能超过了农药的有效成份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提高植物源农药制剂的防治效果,减少配方助剂尤其有害配方助剂的使用是植物源农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真菌性病害和虫害的药剂,该药剂对真菌性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效果好,成本低,能同时防治多种病虫害,并且减少了常规方法生产植物源农药中多种配方助剂的重复使用,也避免了多种农用助剂之间可能的不利影响,速效性好,防治效果不受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防治真菌性病害、蚜虫、粉虱或螨虫的药剂,包括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和植物精油,所述植物精油包括牛至油、香芹酚、丁香油、丁香酚、百里香酚、肉桂精油、肉桂醛、桉叶油和桉叶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治是指物质具有的能够减轻或防止病原微生物或昆虫危害作物的能力。所述真菌性病害是指由真菌寄生物侵染而引发的植物的一种病害。所述真菌寄生物是指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而生存的真菌。所述真菌是指属于真菌界真菌门的生物。所述蚜虫是指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胸喙亚目球蚜总科和蚜总科的昆虫。所述粉虱是指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同翅目胸喙亚目粉虱科的昆虫。所述螨虫是指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的昆虫。所述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为农业有机硅或农用有机硅的有效成分。进一步,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和植物精油的质量比为3:1-19:1。进一步,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和植物精油的质量比为4:1-10:1。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药剂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在本专利技术的药剂中添加稳定剂、溶剂、稀释剂(如乙醇、甲基化或乙基化植物油、柠檬烯等)、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填料和/或载体等成分。上述稳定剂、溶剂、稀释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填料和载体等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清楚的概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药剂对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受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药剂速效性好。本专利技术的药剂防治范围广,能够同时防治多种病虫害。本专利技术的药剂减少了常规方法生产植物源农药中多种配方助剂的重复使用,也避免了不同农用助剂之间可能的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的药剂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药剂提高了植物源农药的防效,达到了田间可以高稀释倍数使用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仅限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下农用有机硅购自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农用有机硅248(有效成分含量>99%);以下肉桂精油、肉桂醛、百里香酚、桉叶油和桉叶素购自吉安盛大香料油有限公司;以下牛至油、香芹酚、丁香油和丁香酚购自吉水县聚源堂天然香料有限公司。实施例1药剂1:将农用有机硅248与肉桂精油按照质量比3:1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试剂。实施例2药剂2:将农用有机硅248与百里香酚按照质量比4:1混合,搅拌至固体物完全溶解且混合均匀,得到试剂。实施例3药剂3:将农用有机硅248与牛至油按照质量比4:1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试剂。实施例4药剂4:将农用有机硅248与桉叶油按照质量比5:1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试剂。实施例5药剂5:将农用有机硅248与肉桂醛按照质量比5:1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试剂。实施例6药剂6:将农用有机硅248与桉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防治真菌性病害、蚜虫、粉虱或螨虫的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和植物精油,所述植物精油包括牛至油、香芹酚、丁香油、丁香酚、百里香酚、肉桂精油、肉桂醛、桉叶油和桉叶素中的一种或多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治真菌性病害、蚜虫、粉虱或螨虫的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和植物精油,所述植物精油包括牛至油、香芹酚、丁香油、丁香酚、百里香酚、肉桂精油、肉桂醛、桉叶油和桉叶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良李振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岭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