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及食用菌技术

技术编号:2482705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及食用菌,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场地准备:水稻收割后对稻田进行除草翻耕,并于所述稻田罩设大棚,挖出沟和垄,并于所述稻田的四周挖出进水排水沟;场地消毒:使用高氯对所述稻田进行喷散消毒;秸秆预处理:将水稻秸秆晒干并打捆成秸秆捆,将所述秸秆捆放置于所述沟中,于所述沟中放入石灰并灌水浸泡所述秸秆捆,浸泡完成后放水;能够利用现有的稻田进行栽培,只需罩设大棚,然后对稻田进行简单的改造即可进行食用菌的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水稻秸秆作为栽培原料,既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能实现反季节生产,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及食用菌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类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及食用菌。
技术介绍
水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产地;水稻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传统的秸秆利用主要是直接还田、用作肥料、用作燃料、用作饲料或焚烧等。但是上述利用方式均存在问题:直接还田易导致粮食减产和重金属二次污染;直接堆积沤制成有机肥料的方式对氮、磷、钾的利用率很低;秸秆燃烧值都很低不适合用作燃料;秸秆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低的特点决定了其用作饲料也不合适;直接焚烧产生的高温会破坏土壤耕作层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而且焚烧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是一种优秀的秸秆回收利用方式,不仅能避免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带来的问题,还能增加经济效益;但现有的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基本都是将水稻秸秆打碎后制成培养基后再进行食用菌栽培,这种方法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及食用菌,旨在解决现有的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存在改进的空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场地准备:水稻收割后对稻田进行除草翻耕,并于所述稻田罩设大棚,挖出沟和垄,并于所述稻田的四周挖出进水排水沟;场地消毒:使用高氯对所述稻田进行喷散消毒;秸秆预处理:将水稻秸秆晒干并打捆成秸秆捆,将所述秸秆捆放置于所述沟中,于所述沟中放入石灰并灌水浸泡所述秸秆捆,浸泡完成后放水;接种:将浸泡后的所述,秸秆捆取出并均匀地平铺于所述垄上,将食用菌栽培种掰成菌块并均匀地洒在所述秸秆捆上;覆盖:在接种后的所述秸秆捆上盖一层秸秆,再取所述沟中的泥土覆盖于盖在所述秸秆捆上的所述秸秆,然后对所述沟中灌水;采摘:于出菇期进行采摘,每采完一茬菇后清理死菇和烂菇,并将菇柄摘除。优选的,所述食用菌栽培种为大球盖菇栽培种。优选的,所述场地准备包括:一季稻或晚稻完成收割后,对稻田进行除草翻耕,并于所述稻田罩设大棚,等待8-12天后挖出沟和垄,并于所述稻田的四周挖出进水排水沟,其中,所述垄宽为60-80cm,所述垄高为25-40cm,所述垄的间隔为40-50cm,所述垄长为30-40m。优选的,所述场地消毒包括:使用稀释1000-1500倍的高氯对所述稻田进行喷散消毒,消毒后等待3-5天。优选的,所述秸秆预处理包括:一季稻或晚稻完成收割后,将水稻秸秆晒干并打捆成秸秆捆,将所述秸秆捆放置于所述沟中,于所述沟中放入石灰并灌水浸泡所述秸秆捆2-5天,浸泡完成后放水,其中,所述石灰的用量为每吨秸秆捆使用50-100kg石灰。优选的,所述接种包括:将浸泡后的所述秸秆捆取出并按5-10cm的高度均匀地平铺于所述垄上,将食用菌栽培种掰成鸡蛋大小的菌块,并按照每平米500-600g所述食用菌栽培种的比例均匀地将所述菌块洒在所述秸秆捆上。优选的,所述覆盖包括:在接种后的所述秸秆捆上盖一层秸秆,再取所述沟中的泥土覆盖于盖在所述秸秆捆上的所述秸秆,所述泥土覆盖高度为4-8cm,然后对所述沟中灌水至5-8cm。优选的,所述覆盖和所述采摘之间,还包括:进入发菌期时,保持所述大棚内的温度为10-20℃,保持大棚内的相对湿度为70%-90%。优选的,所述进入发菌期时,保持所述大棚内的温度为10-20℃,保持大棚内的相对湿度为70%-80%之后,还包括:长出菇蕾时翻动覆盖的秸秆,菇蕾形成期保持所述大棚内的相对湿度为75%-9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食用菌,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生产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栽培方式中,需要对秸秆等原料进行粉碎,而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并不需要对秸秆进行粉碎,直接打捆即可进行栽培;而且是直接利于现有的稻田进行生产,只需罩设大棚,然后对稻田进行简单的改造即可进行食用菌的生产;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且栽培过程对秸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降解,栽培完成后的秸秆可直接遗留于稻田中,此外,栽培过程还能提升稻田的土壤肥力,故使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还能提升来年的稻田农作物的产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对水稻秸秆腐熟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对比统计表;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的食用菌品质及产量对比统计表。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及食用菌。请参考附图1,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0:场地准备:水稻收割后对稻田进行除草翻耕,并于所述稻田罩设大棚,挖出沟和垄,并于所述稻田的四周挖出进水排水沟。具体的,除草翻耕后不用施肥,直接使用稻田来准备场地以栽培食用菌,能够大大降低食用菌的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步骤S120:场地消毒:使用高氯对所述稻田进行喷散消毒。具体的,高氯消毒能够限制稻田内杂菌生长繁殖,并清除其他有害微生物。步骤S130:秸秆预处理:将水稻秸秆晒干并打捆成秸秆捆,将所述秸秆捆放置于所述沟中,于所述沟中放入石灰并灌水浸泡所述秸秆捆,浸泡完成后放水。具体的,将秸秆打成秸秆捆更利于后续的搬运操作,放入石灰是为了对秸秆捆进行消毒,浸泡是为了软化秸秆,利于后续的食用菌的生长。步骤S140:接种:将浸泡后的所述,秸秆捆取出并均匀地平铺于所述垄上,将食用菌栽培种掰成菌块并均匀地洒在所述秸秆捆上。具体的,这一步骤即是将食用菌的菌种接种于秸秆捆上。步骤S150:覆盖:在接种后的所述秸秆捆上盖一层秸秆,再取所述沟中的泥土覆盖于盖在所述秸秆捆上的所述秸秆,然后对所述沟中灌水。具体的,覆盖一层秸秆是为了保持秸秆捆的温度,沟中灌水是为了保持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利于食用菌的生长。步骤S160:采摘:于出菇期进行采摘,每采完一茬菇后清理死菇和烂菇,并将菇柄摘除。具体的,到了出菇期即可进行采摘,出菇期内可采摘多茬(本实施例优选为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场地准备:水稻收割后对稻田进行除草翻耕,并于所述稻田罩设大棚,挖出沟和垄,并于所述稻田的四周挖出进水排水沟;/n场地消毒:使用高氯对所述稻田进行喷散消毒;/n秸秆预处理:将水稻秸秆晒干并打捆成秸秆捆,将所述秸秆捆放置于所述沟中,于所述沟中放入石灰并灌水浸泡所述秸秆捆,浸泡完成后放水;/n接种:将浸泡后的所述,秸秆捆取出并均匀地平铺于所述垄上,将食用菌栽培种掰成菌块并均匀地洒在所述秸秆捆上;/n覆盖:在接种后的所述秸秆捆上盖一层秸秆,再取所述沟中的泥土覆盖于盖在所述秸秆捆上的所述秸秆,然后对所述沟中灌水;/n采摘:于出菇期进行采摘,每采完一茬菇后清理死菇和烂菇,并将菇柄摘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场地准备:水稻收割后对稻田进行除草翻耕,并于所述稻田罩设大棚,挖出沟和垄,并于所述稻田的四周挖出进水排水沟;
场地消毒:使用高氯对所述稻田进行喷散消毒;
秸秆预处理:将水稻秸秆晒干并打捆成秸秆捆,将所述秸秆捆放置于所述沟中,于所述沟中放入石灰并灌水浸泡所述秸秆捆,浸泡完成后放水;
接种:将浸泡后的所述,秸秆捆取出并均匀地平铺于所述垄上,将食用菌栽培种掰成菌块并均匀地洒在所述秸秆捆上;
覆盖:在接种后的所述秸秆捆上盖一层秸秆,再取所述沟中的泥土覆盖于盖在所述秸秆捆上的所述秸秆,然后对所述沟中灌水;
采摘:于出菇期进行采摘,每采完一茬菇后清理死菇和烂菇,并将菇柄摘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栽培种为大球盖菇栽培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准备包括:
一季稻或晚稻完成收割后,对稻田进行除草翻耕,并于所述稻田罩设大棚,等待8-12天后挖出沟和垄,并于所述稻田的四周挖出进水排水沟,其中,所述垄宽为60-80cm,所述垄高为25-40cm,所述垄的间隔为40-50cm,所述垄长为30-4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消毒包括:
使用稀释1000-1500倍的高氯对所述稻田进行喷散消毒,消毒后等待3-5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林易红伟孙志光高盛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望城区金穗粮油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