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705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将打浆后的金耳子实体与毛韧革菌液体菌种混合制成液化菌种,或将金耳子实体放入毛韧革菌液体菌种中直接打浆制成液化菌种。使用液体菌种接种金耳培养物,能够大幅增加接种后的金耳培养物中的金耳再生点,将金耳培养物的接种成功率提高到99%以上,培养周期缩短至60‑65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
技术介绍
金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认为金耳是一种寄生真菌,寄生于毛韧革菌,金耳子实体是异质型子实体,是由金耳菌丝和毛韧革菌菌丝组成的复合体,金耳菌丝的生长要依靠毛韧革菌为其提供营养。基于此原理指导,现有的金耳培养工艺[1,2,3,4,5,6,7]如图1所示。目前,金耳培养工艺中转接时以寄主和寄生菌的混合培养物进行接种或二者的分别培养物混合后进行接种,接种到菌种培养基或栽培袋后,二者的混合物首先需要萌发菌丝,使金耳的菌丝寄生到毛韧革菌上,以菌丝的形式生长到一定的生理成熟度后通过诱导产生金耳原基,然后再经过出菇管理获得金耳子实体。现有金耳培养法中以金耳与毛韧革菌的混合培养物接种的培养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是此法中金耳与毛韧革菌的搭配和寄生关系的建立至今没有研究清楚,无法人为调控,所以经常出现寄主和寄生菌配比不合适的情况,在制作菌种时导致出现无效菌种和菌种状态不一致,在接种栽培袋时导致出现不出菇的菌包(25%)和出菇不整齐(子实体一潮菇成熟度一致率40%)。后经学者和金耳栽培人员的研究,开发出了将金耳和其寄主毛韧革菌二者分开培养,然后取二者的纯培养物混合后进行接种的培养法,具体的纯培养形式及混合方式为以下几种:(1)金耳芽孢的液体菌种+毛韧革菌的液体菌种;(2)金耳纯菌丝的固体培养物+毛韧革菌的固体培养物;以及(3)金耳芽孢的液体菌种+毛韧革菌的固体培养物。在这些混合培养方法中可以对金耳与毛韧革菌的配比进行人为调控,但是金耳纯培养物的制备技术难度很大。另外,金耳的纯培养物与毛韧革菌之间的寄生关系的建立机制至今未研究清楚,两种菌的培养物经常出现不亲和的情况,接种后金耳不能与毛韧革菌建立寄生关系而使栽培失败,这样的技术稳定性差,无法进行推广或扩大应用。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用于提高金耳菌种制作的成功率,以及提高金耳栽培袋的接种成功率,以适应金耳设施化、机械化操作,利于工厂化栽培的工艺要求。本专利技术以“同种真菌菌丝之间可以发生融合从而建立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的网络”为理论指导,利用金耳的生物学特性,即“子实体是异质型子实体,其中包含有金耳菌丝和毛韧革菌菌丝,金耳菌丝的生长依靠毛韧革菌为其提供营养”,在金耳培养过程中以金耳子实体作为已建立寄生关系的接种材料,将金耳子实体通过打浆液化后,和毛韧革菌的液体菌种混合均匀,制成液化菌种;或直接将金耳子实体放入毛韧革菌液体菌种中打浆,制成液化菌种。将液化菌种用于接种,在此液化菌种中金耳子实体通过打浆后由大块组织打碎为小颗粒(直径0.3mm-2.0mm),每个小颗粒都含有已存在寄生关系的金耳和毛韧革菌,接种后小颗粒中的毛韧革菌与毛韧革菌液体菌种中的菌丝融合接触,一起生长。此液化菌种在接种到栽培袋中的培养料后,来自毛韧革菌液体菌种的毛韧革菌菌丝可以快速萌发向培养料中生长,分解利用培养料中的营养,同时可以与金耳组织的小颗粒中的毛韧革菌进行菌丝融合为金耳组织的小颗粒提供营养使其生长发育,从而在接种过液化菌种的部位上同时形成许多小金耳的再生点,液化菌种中包含有多少个金耳组织小颗粒就有多少个金耳组织块再生点,改变了现有工艺中只有一个再生点或没有再生点的状况,大幅提升了金耳转接培养的成功率。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包括以金耳液化菌种接种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金耳液化菌种含有金耳子实体组织块的小颗粒和毛韧革菌液体菌种。根据本专利技术,小颗粒的直径为0.3mm-2.0mm,其中每个小颗粒都含有已存在寄生关系的金耳和毛韧革菌。本专利技术的颗粒不能太小,0.3mm之下有可能会破坏金耳和毛韧革菌的寄生关系,但颗粒也不能太大,超过2.0mm则容易堵住枪头或喷口,导致液化菌种注射失败,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而且颗粒太大的话,还易感染其他杂菌导致变质。根据本专利技术,先将无杂菌的金耳子实体和无菌水用无菌粉碎机打浆液化后,再与毛韧革菌的液体菌种混合均匀,制成金耳液化菌种,其中打浆液化前金耳子实体、无菌水与毛韧革菌液体菌种的重量体积比(g/ml/ml)为1:0.5-2:1-6,例如1:1:3;或直接将无杂菌的金耳子实体放入毛韧革菌液体菌种中一起打浆,制成金耳液化菌种,其中打浆液化前金耳子实体与毛韧革菌液体菌种的重量体积比(g/ml)为1:1-8,例如1:4。无菌粉碎机及打浆操作没有特别限制,只要金耳子实体打浆后制成的液体菌种中能获得直径为0.3-2mm的小颗粒即可。根据本专利技术,接种培养法适用于金耳原种、栽培种和/或栽培袋的制作。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耳栽培法,包括以含有金耳子实体组织块的小颗粒和毛韧革菌液体菌种的金耳液化菌种接种至栽培袋的接种孔内的步骤。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接种步骤后以透气材料封口,转入菇房培养,待菌丝萌发并长出小耳后,揭开封口材料,继续培养至金耳子实体成熟后采收。根据本专利技术,将金耳液化菌种接种至栽培袋中的培养料后,来自毛韧革菌液体菌种的毛韧革菌菌丝快速萌发,向培养料中生长,分解利用培养料中的营养,同时与金耳组织块的小颗粒中的毛韧革菌进行菌丝融合,为金耳组织块的小颗粒提供营养使其生长发育成金耳子实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包括将金耳子实体菌种与毛韧革菌菌种分开培养,在金耳培养过程中以金耳子实体作为已建立寄生关系的接种材料,将其通过打浆液化,并与毛韧革菌的液体菌种混合均匀,制成液化菌种后用于接种下级培养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菌种制作包括母种制作、原种制作和栽培种制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栽培法包括金耳栽培袋制作。根据本专利技术,母种培养基没有配方及配制方法的限定,可以是能够用于金耳培养的任意配方及其配制方法。母种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两种。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分装于培养皿中冷却后备用,液体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中后灭菌冷却后备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金耳子实体母种的制备包括:取新鲜金耳子实体,表面消毒后,使用组织分离法取一块金耳子实体组织块,接种到母种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至金耳子实体组织块膨大再生成小耳时,即得金耳子实体母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毛韧革菌母种的制备包括:取新鲜毛韧革菌子实体,表面消毒后,使用组织分离法取一块毛韧革菌子实体组织,接种到母种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后,置培养箱中培养至菌丝萌发,然后纯化两次即得毛韧革菌纯培养。取毛韧革菌纯培养物接入母种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后置于摇床或磁力搅拌器上摇菌至液体培养基中充满菌丝球即得毛韧革菌液体母种;取毛韧革菌纯培养物接入母种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至发满菌丝即得毛韧革菌固体母种。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种培养基分为金耳子实体原种培养基与毛韧革菌液体原种培养基两种。金耳子实体原种培养基为培养料配制成的固体培养基,没有配方及配制方法的限定,可以是能够用于金耳培养的任意培养料配方及其配制方法,分装于原种瓶中灭菌冷却后备用;毛韧革菌液体原种培养基没有配方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包括以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物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金耳液化菌种含有金耳子实体组织块的小颗粒和毛韧革菌液体菌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包括以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物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金耳液化菌种含有金耳子实体组织块的小颗粒和毛韧革菌液体菌种。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种培养法,其中小颗粒的直径为0.3-2mm,其中每个小颗粒都含有已存在寄生关系的金耳和毛韧革菌。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种培养法,其中先将金耳子实体与无菌水打浆液化后,再与毛韧革菌的液体菌种混合均匀,制成金耳液化菌种;或直接将金耳子实体放入毛韧革菌液体菌种中一起打浆,制成金耳液化菌种。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种培养法,其中打浆液化前金耳子实体、无菌水与毛韧革菌液体菌种的重量体积比(g/ml/ml)为1:0.5-2:1-6;或金耳子实体与毛韧革菌液体菌种的重量体积比(g/ml)为1:1-8。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种培养法,其适用于金耳原种、栽培种和/或栽培袋的制作。


6.一种金耳栽培方法,包括以含有金耳子实体组织块的小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春杨林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