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37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其结构包括油箱、顶板、放油塞、高压套管、低压套管、防护罩、散热片、安装机构、铁芯、绕组和排液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油箱底部设置安装机构,将框架左右两侧固定件与油箱贴合锁固,接着转动手轮,手轮带动锥齿轮转动,锥齿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与安装架螺纹配合,致使安装架沿着螺杆同步左右滑动调节间距直至安装架间距与外界底座相匹配,且安装架平移过程中经辅助杆滑动便于进一步提高安装架的滑动的稳定性,最后停止转动手轮,扳动油箱整体致使安装架底座贴合经外界螺栓插入固定,达到便捷调节电力变压器下方安装架之间的间距与外界底座相匹配,提高电力变压器安装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变压原理首先由法拉第发现,但是直到十九世纪80年代才开始实际应用,在发电场应该输出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竞争中,交流电能够使用变压器是其优势之一。以前的电力变压器使用时,经油箱内铁芯与绕组配合分别与高压套管和低压套管配合,可以将电能转换成高电压低电流形式,然后再转换回去,便于减小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现有的电力变压器安装过程中底部安装架之间的间距多为固定的,不便调节安装架之间的间距与外界底座相匹配,致使电力变压器安装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解决现有的电力变压器安装过程中底部安装架之间的间距多为固定的,不便调节安装架之间的间距与外界底座相匹配,致使电力变压器安装不稳定的问题,达到便捷调节电力变压器下方安装架之间的间距与外界底座相匹配,提高电力变压器安装稳定性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包括油箱,防护罩,用于对散热片四周进行防护;安装机构,用于对电力变压器进行便捷安装;排液阀,用于对油箱内油液控制排放;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设置有2个。进一步的,所述油箱顶端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左侧镶嵌有放油塞,所述顶板后端左侧插设有高压套管,所述顶板后端右侧插设有低压套管,所述油箱左右两端对称分布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油箱底端与安装机构螺栓固定,所述油箱左右两端内侧设置有铁芯,且铁芯上方分别与高压套管和低压套管对接,所述铁芯内环绕分布有绕组,所述油箱底端右侧插设有排液阀。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框架、固定件、安装架、传动机构、螺杆、轴套和辅助杆,所述框架左右两端对称分布有固定件,所述框架底端左右两侧镶嵌有安装架,所述框架后端插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中部与螺杆水平贯穿,并且螺杆左右两端与安装架螺纹配合,所述螺杆左右两端通过轴套与框架嵌入配合,所述安装架底端贯穿有辅助杆,所述框架左右两端通过固定件与油箱螺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手轮、壳体、锥齿轮和辅助架,所述手轮底端与壳体嵌入配合,所述壳体内侧设置有锥齿轮,并且锥齿轮顶部与手轮转动配合,所述手轮顶部外径设置有辅助架,所述锥齿轮顶部与螺杆贯穿。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设置有2个,且安装架前后两端开设有安装槽。进一步的,所述螺杆表面对称分布有外螺纹,且螺杆表面外螺纹分别于安装架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之间的间距收拢范围为40cm至20cm,且安装架底部开设有插槽与辅助杆贯穿。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左右两端中部设置有螺槽,且壳体左右两侧螺槽与螺杆相吻合。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为铝合金材质,硬度高,导热性较好。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杆为45号钢材质,硬度高,并且抗腐蚀性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的电力变压器安装过程中底部安装架之间的间距多为固定的,不便调节安装架之间的间距与外界底座相匹配,致使电力变压器安装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在油箱底部设置安装机构,将框架左右两侧固定件与油箱贴合锁固,接着转动手轮,手轮带动锥齿轮转动,锥齿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与安装架螺纹配合,致使安装架沿着螺杆同步左右滑动调节间距直至安装架间距与外界底座相匹配,且安装架平移过程中经辅助杆滑动便于进一步提高安装架的滑动的稳定性,最后停止转动手轮,扳动油箱整体致使安装架底座贴合经外界螺栓插入固定,达到便捷调节电力变压器下方安装架之间的间距与外界底座相匹配,提高电力变压器安装稳定性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油箱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油箱-1、顶板-2、放油塞-3、高压套管-4、低压套管-5、防护罩-6、散热片-7、安装机构-8、铁芯-9、绕组-10、排液阀-11、框架-81、固定件-82、安装架-83、传动机构-84、螺杆-85、轴套-86、辅助杆-87、手轮-841、壳体-842、锥齿轮-843、辅助架-84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包括油箱1,防护罩6,用于对散热片7四周进行防护;安装机构8,用于对电力变压器进行便捷安装;排液阀11,用于对油箱1内油液控制排放;其中,所述防护罩6设置有2个。其中,所述油箱1顶端焊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顶部左侧镶嵌有放油塞3,所述顶板2后端左侧插设有高压套管4,所述顶板2后端右侧插设有低压套管5,所述油箱1左右两端对称分布有防护罩6,所述防护罩6内侧设置有散热片7,所述油箱1底端与安装机构8螺栓固定,所述油箱1左右两端内侧设置有铁芯9,且铁芯9上方分别与高压套管4和低压套管5对接,所述铁芯9内环绕分布有绕组10,所述油箱1底端右侧插设有排液阀11。其中,所述安装机构8包括框架81、固定件82、安装架83、传动机构84、螺杆85、轴套86和辅助杆87,所述框架81左右两端对称分布有固定件82,有利于设备固定,所述框架81底端左右两侧镶嵌有安装架83,所述框架81后端插设有传动机构84,有利于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传动配合,所述传动机构84中部与螺杆85水平贯穿,并且螺杆85左右两端与安装架83螺纹配合,所述螺杆85左右两端通过轴套86与框架81嵌入配合,所述安装架83底端贯穿有辅助杆87,有利于安装架83的辅助滑动,所述框架81左右两端通过固定件82与油箱1螺栓固定。其中,所述传动机构84包括手轮841、壳体842、锥齿轮843和辅助架844,所述手轮841底端与壳体842嵌入配合,所述壳体842内侧设置有锥齿轮843,并且锥齿轮843顶部与手轮841转动配合,有利于对内部部件进行防护,所述手轮841顶部外径设置有辅助架844,有利于手轮841的稳定,所述锥齿轮843顶部与螺杆85贯穿。其中,所述安装架83设置有2个,且安装架83前后两端开设有安装槽,有利于设备的安装。其中,所述螺杆85表面对称分布有外螺纹,且螺杆85表面外螺纹分别于安装架83相匹配,有利于安装架83的同步转动。其中,所述安装架83之间的间距收拢范围为40cm至20cm,且安装架83底部开设有插槽与辅助杆87贯穿,有利于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防护罩(6),用于对散热片(7)四周进行防护;/n安装机构(8),用于对电力变压器进行便捷安装;/n排液阀(11),用于对油箱(1)内油液控制排放;/n其中,所述防护罩(6)设置有2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护罩(6),用于对散热片(7)四周进行防护;
安装机构(8),用于对电力变压器进行便捷安装;
排液阀(11),用于对油箱(1)内油液控制排放;
其中,所述防护罩(6)设置有2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顶端焊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顶部左侧镶嵌有放油塞(3),所述顶板(2)后端左侧插设有高压套管(4),所述顶板(2)后端右侧插设有低压套管(5),所述油箱(1)左右两端对称分布有防护罩(6),所述防护罩(6)内侧设置有散热片(7),所述油箱(1)底端与安装机构(8)螺栓固定,所述油箱(1)左右两端内侧设置有铁芯(9),且铁芯(9)上方分别与高压套管(4)和低压套管(5)对接,所述铁芯(9)内环绕分布有绕组(10),所述油箱(1)底端右侧插设有排液阀(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8)包括框架(81)、固定件(82)、安装架(83)、传动机构(84)、螺杆(85)、轴套(86)和辅助杆(87),所述框架(81)左右两端对称分布有固定件(82),所述框架(81)底端左右两侧镶嵌有安装架(83),所述框架(81)后端插设有传动机构(84),所述传动机构(84)中部与螺杆(85)水平贯穿,并且螺杆(85)左右两端与安装架(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朱彩霞张坤坤
申请(专利权)人:周口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