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电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366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潮电阻器,涉及电阻器技术领域,包括电阻器,电阻器的外部设置有壳体,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的顶面均为开口状,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底面上,内壳体上设置有电阻器容纳腔,电阻器容纳腔的形状与电阻器的形状相匹配,电阻器容纳腔内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潮垫板,电阻器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柱,且隔柱的底面固定设置在内壳体内的底面上,隔柱的顶面位于内壳体内,电阻器位于电阻器容纳腔内的防潮垫板上,且电阻器的外周壁均与隔柱相接触,外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有效的阻止外部潮气渗入、对电阻器起到很好的保护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潮电阻器
本技术涉及电阻器
,具体涉及一种防潮电阻器。
技术介绍
电阻器是用电阻材料制成的、有一定结构形式、能在电路中起限制电流通过作用的二端电子元件。为了保证电阻器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保证其处于一个相对恒定的环境,目前常用的电阻器在潮湿的环境中其防潮防湿能力较差,特别时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时,水很容易渗透到电阻器上,影响电阻器准确的性能,从而降低了其工作的可靠性,同时也使之不能满足探测、保护、控制等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有效的阻止外部潮气渗入、对电阻器起到很好的保护的防潮电阻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潮电阻器,包括电阻器,电阻器的外部设置有壳体,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的顶面均为开口状,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底面上,内壳体上设置有电阻器容纳腔,电阻器容纳腔的形状与电阻器的形状相匹配,电阻器容纳腔内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潮垫板,电阻器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柱,且隔柱的底面固定设置在内壳体内的底面上,隔柱的顶面位于内壳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潮电阻器,包括电阻器(1),其特征在于:电阻器(1)的外部设置有壳体(2),壳体(2)包括外壳体(21)和内壳体(22),外壳体(21)和内壳体(22)的顶面均为开口状,内壳体(22)设置在外壳体(21)内的底面上,内壳体(22)上设置有电阻器容纳腔(23),电阻器容纳腔(23)的形状与电阻器(1)的形状相匹配,电阻器容纳腔(23)内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潮垫板(24),电阻器容纳腔(23)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柱(25),且隔柱(25)的底面固定设置在内壳体(22)内的底面上,隔柱(25)的顶面位于内壳体(22)内,电阻器(1)位于电阻器容纳腔(23)内的防潮垫板(24)上,且电阻器(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潮电阻器,包括电阻器(1),其特征在于:电阻器(1)的外部设置有壳体(2),壳体(2)包括外壳体(21)和内壳体(22),外壳体(21)和内壳体(22)的顶面均为开口状,内壳体(22)设置在外壳体(21)内的底面上,内壳体(22)上设置有电阻器容纳腔(23),电阻器容纳腔(23)的形状与电阻器(1)的形状相匹配,电阻器容纳腔(23)内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潮垫板(24),电阻器容纳腔(23)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柱(25),且隔柱(25)的底面固定设置在内壳体(22)内的底面上,隔柱(25)的顶面位于内壳体(22)内,电阻器(1)位于电阻器容纳腔(23)内的防潮垫板(24)上,且电阻器(1)的外周壁均与隔柱(25)相接触,外壳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板槽(211),内壳体(22)一侧壁的顶面开口上并列设置有两个引脚穿插槽(212),内壳体(22)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板(213),散热板(213)贯穿散热板槽(211),且散热板(21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内壳体(22)的外壁上,散热板(213)的另一端位于外壳体(21)外部,电阻器(1)的两个引脚均分别依次穿过两个引脚穿插槽(212)、内壳体(22)和外壳体(21),内壳体(22)的顶面开口内活动设置有相适配的内盖体(221),隔柱(25)的顶面上均设置有内螺纹孔(251),内盖体(221)上设置有若干螺钉(252),螺钉(252)的位置与内螺纹孔(251)的位置相对应,且螺钉(252)活动贯穿内盖体(221)至内螺纹孔(251)内,外壳体(21)的顶面开口内活动设置有相适配的外盖体(26),外壳体(21)的顶面开口的对立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左卡槽(27)和右卡槽(28),外盖体(26)底面的对立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卡板(261)和右卡板(262),左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捷金波王静茹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市爱瑞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