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装置及其操控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23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键装置及其操控结构,所述操控结构包含多个复位支架及分别固定于多个所述复位支架的多个透明键体。每个复位支架含弹性段及相连于弹性段相反两端的固定段与设置段,每个透明键体包含按压部及抵接部。于每个透明键体中,按压部固定于相对应复位支架的固定段、并具有远离相对应复位支架的接触面,抵接部自按压部朝向远离接触面的位移方向延伸所形成,并且抵接部的宽度小于按压部的宽度。任一个透明键体的接触面能被按压而沿位移方向移动,以使相对应复位支架的弹性段变形而蓄有回弹力。据此,在任一个透明键的接触面被按压时,能通过所述复位支架的弹性段所蓄有的回弹力以及所述抵接部与图像之间的抵接来共同提供一种回馈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装置及其操控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键,尤其涉及一种按键装置及其操控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触控面板中的图像于触碰时并不会产生回馈感,所以当使用者仅能以有限的专注力(如:使用者于开车中)来操控现有触控面板时,使用者并无法得知其是否确实地触碰的该图像。于是,本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按键装置及其操控结构,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触控面板所可能产生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按键装置,其包括:一操控结构,包括;多个复位支架,各包含有一弹性段及相连于弹性段相反两端的一固定段与一设置段;以及多个透明键体,分别固定于多个复位支架,并且每个透明键体包含有:一按压部,固定于相对应复位支架的固定段,并且按压部具有远离相对应复位支架的一接触面;及一抵接部,自按压部朝向远离接触面的一位移方向延伸所形成,并且抵接部的宽度小于按压部的宽度;其中,任一个透明键体的接触面能被按压而沿位移方向移动,以使相对应复位支架的弹性段变形而蓄有一回弹力;以及一触控屏幕,其包含有一触控区域,操控结构对应于触控区域设置,并且每个透明键体的抵接部面向触控区域且呈彼此间隔设置;其中,每个透明键体所面向的触控区域的部位,能用来显示一图像;任一个透明键体的接触面能被按压,而使抵接部接触于相对应的图像。优选地,于任一个透明键体及相对应的复位支架之中,按压部包含有远离接触面的一环形阶面,并且固定段固定于环形阶面,抵接部相连于环形阶面内侧的按压部区域,并且抵接部未突伸出相对应的复位支架,抵接部的厚度介于复位支架的高度的50%~95%。优选地,操控结构具有一框架,框架形成有多个穿孔,每个透明键体及相对应的复位支架穿设于一个穿孔,并且框架与触控屏幕夹持每个复位支架的设置段。优选地,多个复位支架的设置段为一体相连的单件式构造,并且每个复位支架不碰触触控屏幕的触控区域。优选地,多个复位支架区分为多个支架群组,任一个支架群组包含有至少两个复位支架,并且任一个支架群组中的设置段为一体相连的单件式构造。优选地,于任一个透明键体中,接触面为呈内凹状的一圆弧面,以使按压部能具备有凹透镜作用。优选地,触控屏幕进一步限定为一电容式触控屏幕;于任一个透明键体中,抵接部具有面向相对应图像的一触压面,并且触压面呈平面状。优选地,触控屏幕进一步限定为一电阻式触控屏幕;于任一个透明键体中,抵接部具有面向相对应图像的一触压面,并且触压面呈内凹状的一圆弧面,以使抵接部能具备有凹透镜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也公开一种按键装置的操控结构,其用来设置于一触控屏幕上,操控结构包括:多个复位支架,各包含有一弹性段及相连于弹性段相反两端的一固定段与一设置段;以及多个透明键体,分别固定于多个复位支架,并且每个透明键体包含有:一按压部,固定于相对应复位支架的固定段,并且按压部具有远离相对应复位支架的一接触面;及一抵接部,自按压部朝向远离接触面的一位移方向延伸所形成,并且抵接部的宽度小于按压部的宽度;其中,任一个透明键体的接触面能被按压而沿位移方向移动,以使相对应复位支架的弹性段变形而蓄有一回弹力。优选地,于任一个透明键体及相对应的复位支架之中,按压部包含有远离接触面的一环形阶面,并且固定段固定于环形阶面,抵接部相连于环形阶面内侧的按压部区域,并且抵接部未突伸出相对应的复位支架,抵接部的厚度介于复位支架的高度的50%~95%;其中,于任一个透明键体中,接触面呈内凹状的一圆弧面,以使按压部能具备有凹透镜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按键装置及其操控结构,在任一个透明键的接触面被按压时,能通过所述复位支架的弹性段所蓄有的回弹力以及所述抵接部与图像之间的抵接来共同提供一种回馈感,据以使得所述按键装置可以在有限的专注力下进行操控,并且通过上述回馈感来得知该图像已被透明键体确实触碰。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按键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变化态样示意图。图4为图1沿剖线IV-IV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V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的作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透明键体的变化态样示意图(一)。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透明键体的变化态样示意图(二)。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按键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作动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按键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一)。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按键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所公开有关“按键装置及其操控结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其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按键装置,其含有一触控屏幕200及设置于所述触控屏幕200的一操控结构100。其中,所述触控屏幕200具有一触控区域201、且于本实施例中是以一电容式触控屏幕200a来说明。需说明的是,所述按键装置于本实施例中虽是以上述操控结构100搭配于触控屏幕200来说明,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技术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装置的操控结构100也可以单独地运用(如:贩卖)或搭配其他构造使用。所述操控结构100对应于上述触控屏幕200的触控区域201设置(如:操控结构100面向触控区域201),并且操控结构100包含多个复位支架1、分别固定于上述多个复位支架1的多个透明键体2(也就是:一个透明键体2固定于一个复位支架1)、及用来定位上述多个透明键体2的一框架3。其中,上述多个复位支架1的构造于本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但本技术不受限于此;也就是说,在本技术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复位支架1的构造也可以有所差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装置包括:/n一操控结构,包括;/n多个复位支架,各包含有一弹性段及相连于所述弹性段相反两端的一固定段与一设置段;以及/n多个透明键体,分别固定于多个所述复位支架,并且每个所述透明键体包含有:/n一按压部,固定于相对应所述复位支架的所述固定段,并且所述按压部具有远离相对应所述复位支架的一接触面;及/n一抵接部,自所述按压部朝向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一位移方向延伸所形成,并且所述抵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按压部的宽度;/n其中,任一个所述透明键体的所述接触面能被按压而沿所述位移方向移动,以使相对应所述复位支架的所述弹性段变形而蓄有一回弹力;以及/n一触控屏幕,其包含有一触控区域,所述操控结构对应于所述触控区域设置,并且每个所述透明键体的所述抵接部面向所述触控区域且呈彼此间隔设置;/n其中,每个所述透明键体所面向的所述触控区域的部位,能用来显示一图像;任一个所述透明键体的所述接触面能被按压,而使所述抵接部接触于相对应的所述图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装置包括:
一操控结构,包括;
多个复位支架,各包含有一弹性段及相连于所述弹性段相反两端的一固定段与一设置段;以及
多个透明键体,分别固定于多个所述复位支架,并且每个所述透明键体包含有:
一按压部,固定于相对应所述复位支架的所述固定段,并且所述按压部具有远离相对应所述复位支架的一接触面;及
一抵接部,自所述按压部朝向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一位移方向延伸所形成,并且所述抵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按压部的宽度;
其中,任一个所述透明键体的所述接触面能被按压而沿所述位移方向移动,以使相对应所述复位支架的所述弹性段变形而蓄有一回弹力;以及
一触控屏幕,其包含有一触控区域,所述操控结构对应于所述触控区域设置,并且每个所述透明键体的所述抵接部面向所述触控区域且呈彼此间隔设置;
其中,每个所述透明键体所面向的所述触控区域的部位,能用来显示一图像;任一个所述透明键体的所述接触面能被按压,而使所述抵接部接触于相对应的所述图像。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于任一个所述透明键体及相对应的所述复位支架之中,所述按压部包含有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一环形阶面,并且所述固定段固定于所述环形阶面,所述抵接部相连于所述环形阶面内侧的所述按压部区域,并且所述抵接部未突伸出相对应的所述复位支架,所述抵接部的厚度介于所述复位支架的高度的50%~95%。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结构具有一框架,所述框架形成有多个穿孔,每个所述透明键体及相对应的所述复位支架穿设于一个所述穿孔,并且所述框架与所述触控屏幕夹持每个所述复位支架的所述设置段。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复位支架的所述设置段为一体相连的单件式构造,并且每个所述复位支架不碰触所述触控屏幕的所述触控区域。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复位支架区分为多个支架群组,任一个所述支架群组包含有至少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志锜
申请(专利权)人:英商鼎通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英国;GB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