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161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杆、支架、气缸、传感器以及测试部分,所述气缸包括气缸主体以及活塞,所述测试部分包括测试探针、定位装置、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支架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支架以及所述测试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装置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提高测试效率的同时,降低对测试装置的损耗,进而延长测试装置的寿命,同时,够精确地将测试探针插到制定位置,降低操作失误风险,降低产品报废率,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因其环保性能好,能耗低等特点越发收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其性能也随着技术更新不断提高,动力电池中的电池管理系统为整个动力电池的“大脑”,监测控制整个动力电池的工作。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制造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装配完成后,需要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测试,目前常用的测试手段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人工手段电连接电池管理系统内部的测试点与测试设备的探针或是插件元件进行测试;另一种则是通过人工手段将测试线束或是测试FPC直接插入电池管理系统的连接器接口进行测试。上述两种均是通过人工手段完成待测电池管理系统与测试设备的电连接,测试效率低,且对测试人员的测试手法有一定要求,一旦操作失误就可能损坏电池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报废风险,且在使用测试线束或是测试FPC进行测试时,由于是手动拔插,会降低测试线束或是测试FPC的使用寿命,需要不断替换测试线束以及测试FPC,进而增加了测试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能够避免人工操作,降低损坏风险,延长测试线束或是测试FPC的使用寿命,降低测试成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杆、支架、气缸、传感器以及测试部分,所述气缸包括气缸主体以及活塞,所述测试部分包括测试探针、定位装置、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支架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支架以及所述测试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装置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的尺寸略微大于待测电池管理系统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测试探针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测试探针的位置与所述定位装置的位置相互对应。进一步的,所述气缸主体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弹性装置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在测试探针插入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连接口前先通过定位装置完成定位固定待测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连接口,确保测试探针能够准确插入数据连接口,放置损坏测试探针以及待测电池管理系统,通过该测试装置代替原有的人工测试工序,能够在提高测试效率的同时,降低对测试装置的损耗,进而延长测试装置的寿命,同时,采用该测试装置能够精确地将测试探针插到制定位置,降低操作失误风险,进而降低产品报废率,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第一连接板部分仰视图。图3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底座部分俯视图。其中,1为底座,2为支撑杆,3为支架,4为气缸,41为气缸主体,42为活塞,5为测试部分,51为第一连接板,52为测试探针,53为第二连接板,54为定位装置,55为弹性装置,6为固定装置,7为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下述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为了方便本
人员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描述方向或是位置关系的词语,仅是为了方便对附图进行描述,便于本
人员理解本技术方案,并不意味着本技术方案中的结构或是部件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向或是位置进行设置或安装。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支架(3)、气缸(4)以及测试部分(5),底座(1)位于整个测试装置的底端,支撑整个测试装置,支撑杆(2)以及支架(3)设置于底座(1)上端,与底座(1)相垂直,固定气缸(4)、测试部分(5)以及传感器(7)。支架(3)与底座(1)一体成型,确保两者的稳定性,支架(3)通常具有三个平面,与底座(1)的三个侧面在同一平面内,测试部分(5)、支撑杆(2)、以及气缸(4)设置在支架(3)内部,具有三个平面的支架(3)能够很好地保护设置在其内部的测试部分(5)、支撑杆(2)以及气缸(4)。支架(3)相对应的两个平面上设置有传感器(7),当传感器(7)检测到支架内部工作人员还未完成待测电池管理系统的安装时,静止气缸(4)启动,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7)设置在支架(3)左右两平面的边缘。支撑杆(2)与底座(1)固定连接,成对地设置在底座(1)上,每一对支撑杆(2)分别靠近支架(3)中相对应的两个平面,为底座(1)上的固定装置(6)预留充足的空间,支撑杆(2)的高度与支架(3)的高度基本相同,为测试部分(5)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预留充足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支撑杆(2)为前后平行的两对,分别靠近支架(3)中相互对应的左右两个平面。底座(1)上设置有固定装置(6),整个固定装置(6)位于底座(1)的中央,固定待测电池管理系统,固定装置(6)可以根据待测电池管理系统的尺寸进行设置,以更好的固定各种电池管理系统,固定装置(6)的尺寸略微大于待测电池模组的尺寸,为待测电池模组提供沿底座(1)表面的移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装置(6)由四个从底座(1)表面上凸起的凸块(61)构成,凸块(61)分别配合待测电池管理系统的四个顶点设置,保证待测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固定在四个凸块(61)之间,且四个凸块(61)所形成的固定空间略大于待测电池管理系统的尺寸,确保在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定位时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沿底座(1)表面移动,防止定位装置(54)下压时损坏待测电池管理系统。测试部分(5)包括第一连接板(51)、第二连接板(53)以及弹性装置(55),第一连接板(51)设置于第二连接板(53)上方,第一连接板(51)上设置有测试探针(52),对待测待测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连接口进行测试,第二连接板(53)上设置有定位装置(54),定位装置(54)需根据待测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连接口进行设置,测试探针(52)与定位装置(54)位置相对应,在测试探针(52)插入待测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连接口前对待测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定位,确保测试探针(52)能够精确插入数据接口内。气缸(4)包括气缸主体(41)以及活塞(42),气缸(4)与支撑杆(2)相平行,气缸主体(41)与支架(3)固定连接,活塞(42)与第一连接板(51)固定连接,活塞(42)可推动测试部分(5)沿支撑杆(2)方向移动,下压或拉起测试部分(5)。第一连接板(51)与第二连接板(53)通过弹性装置(55)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板(51)与第二连接板(53)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杆、支架、气缸、传感器以及测试部分,所述气缸包括气缸主体以及活塞,所述测试部分包括测试探针、定位装置、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支架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支架以及所述测试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装置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杆、支架、气缸、传感器以及测试部分,所述气缸包括气缸主体以及活塞,所述测试部分包括测试探针、定位装置、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支架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支架以及所述测试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装置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的尺寸略微大于待测电池管理系统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探针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志华高旭阳唐志豪任瑞林郑伟伟温业勇王明旺王华文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