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光效果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12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透光效果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托盘固定设置在底座顶面;若干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托盘顶部边缘处;若干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托盘顶部边缘处和中部处;第一灯条设置在第一限位块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托盘顶部;触压开关设置在第一灯条的一旁,并固定在托盘顶部,触压开关由待测产品挤压触发;第二灯条设置在第二限位块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托盘的顶部;电源为检测装置供电;亮度调节器用于调节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的亮度,并设置在底座顶面。通过以上设计,放入待测产品时,被测试的镂空字符或LOGO图案位置的第一灯条自动亮起,拿走后自动熄灭,同时参照样品可供对比,实现保护作业人员眼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光效果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检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透光效果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机顶盒面壳或镜片上的字符或LOGO图案经过镂空印刷工艺后,对字符与图案的透光效果是否出现笔画粗细/残缺/毛边、透光明暗/色差等异常时,作业员通过将产品放在台灯前,通过透光进行一一检查。作业员长时间近距离对着强光检查会使眼睛疲劳,影响视力,眼睛疲劳后更加容易造成误判,形成恶性循环;无判断对比参照,出现误判机率大。综上,现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设计装置来降低强光对作业员眼睛影响,对比设计缩短作业员判定的时间,提升效率和准确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效果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强光照射作业员视力疲劳、无直接对比参照误判几率大、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透光效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其用于承载所述检测装置的零部件;托盘,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若干第一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托盘顶部的边缘处,并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限位;若干第二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托盘顶部的边缘处和中部处,并用于对参照样品进行限位;第一灯条,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所述托盘顶部;触压开关,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条的一旁,并固定在所述托盘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灯条串联,所述触压开关由待测产品挤压触发;第二灯条,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所述托盘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灯条并联;电源,其用于为所述检测装置供电,并固定设置所述托盘的顶部;亮度调节器,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条的亮度,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优选的,所述电源为36v直流电源。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朝所述第一灯条方向的顶端设置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待测产品卡合用于限位。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朝所述第二灯条方向的顶端设置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参照样品卡合用于限位。优选的,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条为led灯条。优选的,所述托盘中部处的第二限位块朝第一灯条方向的顶端设置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与待测产品卡合用于限位。优选的,所述托盘为金属材质。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所述托盘靠所述触压开关的边缘处设置第一槽口。优选的,所述电源的顶部设置控制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透光效果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托盘,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若干第一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托盘顶部的边缘处;若干第二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托盘顶部的边缘处和中部处;第一灯条,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所述托盘顶部;触压开关,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条的一旁,并固定在所述托盘顶部,所述触压开关由待测产品挤压触发;第二灯条,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所述托盘的顶部;电源,其用于为所述检测装置供电,并固定设置所述托盘的顶部;亮度调节器,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条的亮度,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通过以上设计,放入待测产品时,被测试的镂空字符或LOGO图案位置的第一灯条自动亮起,拿走后自动熄灭,同时有参照样品可供对比,实现保护作业人员眼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三维效果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爆炸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附图标记:10.底座20.托盘30.第一限位块40.第二限位块50.第一灯条60.触压开关70.第二灯条80.电源90.亮度调节器301.第一卡槽401.第二卡槽402.第三卡槽100.第一槽口801.控制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透光效果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0,其用于承载所述检测装置的零部件;托盘20,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0的顶面;若干第一限位块30,其设置在所述托盘20顶部的边缘处,并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限位;若干第二限位块40,其设置在所述托盘20顶部的边缘处和中部处,并用于对参照样品进行限位;第一灯条5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30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所述托盘20顶部;触压开关6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条50的一旁,并固定在所述托盘20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灯条50串联,所述触压开关60由待测产品挤压触发;第二灯条70,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40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所述托盘20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灯条50并联;电源80,其用于为所述检测装置供电,并固定设置所述托盘20的顶部;亮度调节器90,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灯条50和所述第二灯条70的亮度,并与所述电源80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10的顶面。具体的,底座10为矩形木质材料,亮度调节器90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10上,托盘20的四周设置螺纹孔,托盘20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10上,一共六块第一限位块30设置在托盘20顶面的边缘处形成一个限位区域,在限位区域内设置第一灯条50和触压开关60,在托盘20顶部的边缘处和中部处设置第二限位块40,第二限位合围成另一个限位区域,并在此区域内设置第二灯条70,电源80为整个检测装置供电,并固定设置在托盘20左侧边缘处。工作过程中,将参照样品放入第二限位块40的限位区域,通过第二限位块40将参照样品进行限位固定,此时第一灯条50是点亮的,第二灯条70是熄灭状态,然后将待测产品放入第一限位块30的限位区域,通过第一限位块30对待测产品进行限位固定,二触压开关60的触压点是配合待测产品设计的,待测产品底部的支柱此时正好落入到触压开关60处触发触压开关60使第一灯条50通电点亮,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灯条50对应位置为待测产品的镂空字符或LOGO图案位置,第二灯条70也对应参照样品的镂空字符或LOGO图案位置,当待测产品取走时触压开关60失去压力则断开,此时第一灯条50断电熄灭,节约用电的同时在空档期还保护了作业人员的眼睛,同时有参照样品作对比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80为36v直流电源80。具体的,第一灯条50和第二灯条70均为8颗灯珠,4颗6v和3颗2v。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30朝所述第一灯条50方向的顶端设置第一卡槽301,所述第一卡槽301与待测产品卡合用于限位,待测产品边缘部与第一卡槽301为仿形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块40朝所述第二灯条70方向的顶端设置第二卡槽401,所述第二卡槽401与参照样品卡合用于限位,参照样品边缘处与第二卡槽401为仿形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光效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其用于承载所述检测装置的零部件;/n托盘,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n若干第一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托盘顶部的边缘处,并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限位;/n若干第二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托盘顶部的边缘处和中部处,并用于对参照样品进行限位;/n第一灯条,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所述托盘顶部;/n触压开关,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条的一旁,并固定在所述托盘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灯条串联,所述触压开关由待测产品挤压触发;/n第二灯条,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所述托盘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灯条并联;/n电源,其用于为所述检测装置供电,并固定设置所述托盘的顶部;/n亮度调节器,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条的亮度,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光效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用于承载所述检测装置的零部件;
托盘,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
若干第一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托盘顶部的边缘处,并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限位;
若干第二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托盘顶部的边缘处和中部处,并用于对参照样品进行限位;
第一灯条,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所述托盘顶部;
触压开关,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条的一旁,并固定在所述托盘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灯条串联,所述触压开关由待测产品挤压触发;
第二灯条,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限位区域内,并固定在所述托盘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灯条并联;
电源,其用于为所述检测装置供电,并固定设置所述托盘的顶部;
亮度调节器,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条的亮度,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效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36v直流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