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193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5:12
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于氨系统的冷凝单元设置不凝性气体采集点(1),于节流单元通往蒸发单元的管路上并联设置一旁通管路(2);于不凝性气体采集点(1)的出气口与旁通管路(2)之间设置混合气体收集单元;针对混合气体收集单元设置氮加压单元;通过设置的氮加压单元实现对混合气体收集单元内不凝性混合气体的加压式分离,分离出的氨水通过旁通管路(2)流入节流单元后蒸发单元前的管路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改变传统物理冷却方式,采用氮加压为主,冷却为辅,利用不同冷凝点分离方式,使得分离更充分,效率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
本专利技术设于制冷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冷设备在食品的储存和运输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诸如大型工业制冷和商业冷冻冷藏领域,但是在对制冷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中,如果操作不当,会有不凝性气体混入制冷系统内;比如:①给氨系统冲注制冷剂和润滑油的时,空气(此处空气指代不凝性气体,下同)会进入系统;②给设备检修或更换时,会有残留空气在系统内;③当蒸发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时,空气会通过低压的阀门或设备密封连接处进入系统;④制冷剂和润滑油的分解,也会有少量的不凝性气体产生。所谓的不凝性气体是指在制冷系统工作时,在冷凝器中特定的温度、压力下,这些气体不能冷凝成液体,而总是成气体状态,这些气体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碳氢气体、惰性气体以及这些气体的混合气体等。氨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过多时,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变坏,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过高;蒸发器表面结霜不均匀;当不凝性气体随冷剂液体流过膨胀阀时,能使通过的冷剂量相对减少。这些后果综合起来,不仅降低装置的制冷量和制冷系数,而且可能使滑油容易氧化变质,加剧压缩机的磨损;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会影响冷凝器的热交换,使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升高,导致压缩机功耗增加,尤其对氨制冷系统,由于氨和空气混合后,在高温下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更必须及时驱除不凝性气体。申请号为:201010193358.2的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和制冷剂回收装置及方法”,液态制冷剂和混入了不凝性气体的混合气体分别进入冷剂贮液罐;冷剂贮液罐顶部的混合气体进入不凝气分离塔的底部,在不凝气分离塔内进行精馏,冷剂贮液罐底部的液态制冷剂一路节流后进入回流冷凝器的蒸发侧为回流冷凝器提供冷量,另一路进入后续的节流和蒸发制冷系统,在不凝气分离塔获得的气相经回流冷凝器冷凝后进入汽液分离罐,在不凝气分离塔底获得的液相制冷剂返回到冷剂贮液罐‘汽液分离罐底部的液体作为回流液返回不凝气分离塔塔顶。申请号为:201710253837.0的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中不凝性气体的分离装置”,包括二次发生器、二号精馏器、喷淋吸收室、磁力气体分离器好压缩机,所述喷淋吸收室上设有喷淋吸收室气体进口、喷淋吸收室氨水出口、喷淋吸收室氨水进口和喷淋吸收室气体出口,喷淋吸收室气体出口与吸收器的气体出口连通,吸收室稀氨水进口与二号精馏器的出液口连通,喷淋吸收室内设有两个喷嘴,其中一个喷嘴与喷淋吸收室气体进口连通,另一个喷嘴与喷淋吸收室稀氨水进口连通,且与喷淋吸收室气体进口连通的喷嘴位于与喷淋吸收室稀氨水进口连通的喷嘴的下方。申请号为:201810387142.6的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与氨水的分离装置”,包括冷凝器、吸收器、抽气泵、膜分离元件、氨储液罐、所述膜分离元件包括填充在壳体内部的中空纤维膜,所述膜分离元件的进气口、出气口与中空纤维膜的内部连通,所述膜分离元件的进液口、出液口与中空纤维膜的外部连通,通过膜分离元件将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不凝性气体进行了分离,通过在氨储液罐出口管路上设置液相取样装置,能够判断膜分离元件产生的氨液的浓度大小,并配合导流阀改变不同浓度的氨液的流向,实现了制冷剂蒸汽的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所述不凝性气体分离处理针对氨系统热力循环的冷凝单元、节流单元及蒸发单元设置完成,其特征在于:于氨系统的冷凝单元设置不凝性气体采集点(1),于节流单元通往蒸发单元的管路上并联设置一旁通管路(2);于不凝性气体采集点(1)的出气口与旁通管路(2)之间设置混合气体收集单元;针对混合气体收集单元设置氮加压单元;通过设置的氮加压单元实现对混合气体收集单元内不凝性混合气体的加压式分离,分离出的氨水通过旁通管路(2)流入节流单元后蒸发单元前的管路段。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加压单元通过设置的高弹性橡胶或金属片或波纹管、建立对所述混合气体收集单元的间接接触式加压。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混合气体收集单元还设置不凝性气体排放与处理单元、液氮排放与处理单元、氨水回收单元;所述不凝性气体排放与处理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在混合气体收集单元的不凝性气体排放口与设置的水槽进口之间;经由混合气体收集单元的液氮排放口排出的液氮经由管路通向液氮排放与处理单元、而后经液氮排放与处理单元排入大气;所述氨水回收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在混合气体收集单元的氨水排放口与旁通管路(2)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加压单元由氮提供单元(3)、第一压力提供单元(4)、第二压力提供单元(5)构成;所述第一压力提供单元(4)与第二压力提供单元(5)并联设置,通过氮提供单元(3)轮流向第一压力提供单元(4)及第二压力提供单元(5)提供液氮;建立基于第一压力提供压单元与第二压力提供单元的循环切换氮加压的连续作业,使得不凝性气体分离充分;所述混合气体收集单元由并联设置的第一混合气体收集单元(6)与第二混合气体收集单元(7)构成;于第一混合气体收集单元(6)设置第一氮排出口及第一换热盘管(8);于第二混合气体收集单元(7)设置第二氮排出口及第二换热盘管(9);所述第一氮排出口管路连接至第二换热盘管(9)的进口,构成第一液氮排放与处理单元;所述第二氮排出口管路连接至第一换热盘管(8)的进口,构成第二液氮排放与处理单元;相应地,所述不凝性气体排放与处理单元由第一不凝性气体排放与处理单元(10)与第二不凝性气体排放与处理单元(11)构成;所述氨水回收单元由第一氨水回收单元(12)与第二氨水回收单元(13)构成。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换热盘管(8)的排气口通过设置的第一背压阀(14)管路通入大气;第二换热盘管(9)的排气口通过设置的第二背压阀(15)管路通入大气。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首先,基于氨气加压易于液化这一特性,建立基于液氮加压的不凝性气体分离方法,其次,为保证混合气体的充分分离,建立并联设置的第一不凝性气体分离设置与第二不凝性气体分离设置,通过第一不凝性气体分离设置与第二不凝性气体分离设置的轮流切换式循环工作,为充分分离提供保障;再次,为节约成本与资源,建立基于第一不凝性气体分离设置与第二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的设置内能量的充分利用,具体为:利用气体加压放热、减压吸热的特性,建立第一不凝性气体分离设置加压时放出的热量提供至第二不凝性气体分离设置不工作时所需的热量,反之亦然的方式建立系统内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所述不凝性气体分离处理针对氨系统热力循环的冷凝单元、节流单元及蒸发单元设置完成,其特征在于:/n于氨系统的冷凝单元设置不凝性气体采集点(1),/n于节流单元通往蒸发单元的管路上并联设置一旁通管路(2);/n于不凝性气体采集点(1)的出气口与旁通管路(2)之间设置混合气体收集单元;/n针对混合气体收集单元设置氮加压单元;/n通过设置的氮加压单元实现对混合气体收集单元内不凝性混合气体的加压式分离,分离出的氨水通过旁通管路(2)流入节流单元后蒸发单元前的管路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所述不凝性气体分离处理针对氨系统热力循环的冷凝单元、节流单元及蒸发单元设置完成,其特征在于:
于氨系统的冷凝单元设置不凝性气体采集点(1),
于节流单元通往蒸发单元的管路上并联设置一旁通管路(2);
于不凝性气体采集点(1)的出气口与旁通管路(2)之间设置混合气体收集单元;
针对混合气体收集单元设置氮加压单元;
通过设置的氮加压单元实现对混合气体收集单元内不凝性混合气体的加压式分离,分离出的氨水通过旁通管路(2)流入节流单元后蒸发单元前的管路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氮加压单元通过设置的高弹性橡胶或金属片或波纹管、建立对所述混合气体收集单元的间接接触式加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氨系统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
针对混合气体收集单元还设置不凝性气体排放与处理单元、液氮排放与处理单元、氨水回收单元;
所述不凝性气体排放与处理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在混合气体收集单元的不凝性气体排放口与设置的水槽进口之间;
经由混合气体收集单元的液氮排放口排出的液氮经由管路通向液氮排放与处理单元、而后经液氮排放与处理单元排入大气;
所述氨水回收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在混合气体收集单元的氨水排放口与旁通管路(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黄辉秦颖周凌付平刘康宁袁子健张抗抗陈致祥喻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