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头高度可调节的航标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846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航标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灯头高度可调节的航标灯组件,包括航标灯、透明灯罩、支撑板、升降杆、外杆、箱体、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底板、漂浮板、直齿条、齿轮和驱动电机,漂浮板固定在底板下端,外杆固定在底板上端中央,外杆内竖直向设置有燕尾槽,燕尾槽内通过轴孔间隙配合安装有升降杆,升降杆外侧固定有直齿条,外杆的燕尾槽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有齿轮,齿轮与直齿条之间通过轴孔间隙配合连接;支撑板固定在升降杆顶部,航标灯固定在支撑板上端中央,透明灯罩也固定在支撑板上端外沿,透明灯罩盖合在航标灯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远程实现对航标灯灯头高度的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头高度可调节的航标灯组件
本技术涉及航标灯
,尤其涉及一种灯头高度可调节的航标灯组件。
技术介绍
航标灯是为保证船舶在夜间安全航行而安装在某些航标上的一类交通灯,其在夜间发出规定的灯光颜色和闪光频率,达到规定的照射角度和能见距,对夜行的船舶进行指引。目前,现有的航标灯样式多种多样,但是大多品种灯头和灯身是一体的,无法根据安装需要调整灯头的高度,使用受限,而且无法进行远程控制,调节时需要人工抵达航标灯处进行调节,影响了其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头高度可调节的航标灯组件,能够远程实现对航标灯灯头高度的调节功能。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灯头高度可调节的航标灯组件,包括航标灯、透明灯罩、支撑板、升降杆、外杆、箱体、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底板、漂浮板、直齿条、齿轮和驱动电机,所述漂浮板固定在底板下端,所述外杆固定在底板上端中央,外杆内竖直向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通过轴孔间隙配合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外侧固定有直齿条,所述外杆的燕尾槽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直齿条之间通过轴孔间隙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板固定在升降杆顶部,所述航标灯固定在支撑板上端中央,所述透明灯罩也固定在支撑板上端外沿,透明灯罩盖合在航标灯的外侧;所述底板上端位于外杆的外侧对称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所述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与驱动电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板下端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漂浮箱,若干个漂浮箱间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漂浮箱的横向和纵向均匀布置有多排流水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板下端两侧对称栓接有若干根连接绳,每根连接绳的中间连接有连接弹簧,每根所述连接绳的尾端栓接有一个锚钩。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安装有若干块蓄电池组,所述底板的外侧上端通过安装架对称安装有若干块太阳能板,所述蓄电池组通过导线分别与太阳能板、航标灯、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驱动电机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航标灯组件可实现远程控制,操作人员远程通过4G无线信号控制驱动电机和航标灯的工作,利用驱动电机工作带动齿轮旋转,通过齿轮与直齿条啮合传动,带动升降杆在外杆内升降运动,实现远程控制航标灯的升降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灯头高度可调节的航标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升降杆与外杆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航标灯;2、透明灯罩;3、支撑板;4、升降杆;5、外杆;6、箱体;7、蓄电池组;8、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9、太阳能板;10、底板;11、漂浮板;12、漂浮箱;13、流水通道;14、连接绳;15、连接弹簧;16、锚钩;21、直齿条;22、齿轮;23、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灯头高度可调节的航标灯组件,包括航标灯1、透明灯罩2、支撑板3、升降杆4、外杆5、箱体6、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8、底板10、漂浮板11、直齿条21、齿轮22和驱动电机23,支撑板3固定在升降杆4顶部,航标灯1固定在支撑板3上端中央,透明灯罩2也固定在支撑板3上端外沿,透明灯罩2盖合在航标灯1的外侧。漂浮板11固定在底板10下端,漂浮板11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塑料漂浮板,外杆5固定在底板10上端中央,外杆5内竖直向设置有燕尾槽,燕尾槽内通过轴孔间隙配合安装有升降杆4,升降杆4外侧固定有直齿条21,外杆5的燕尾槽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的驱动端连接有齿轮22,齿轮22与直齿条21之间通过轴孔间隙配合连接,驱动电机23使用现有技术中的12v或24v直流电机,其功率为24~36W,驱动电机23工作时带动齿轮22旋转,通过齿轮22与直齿条21啮合传动,带动升降杆4在外杆5内升降运动,实现航标灯1的升降。在漂浮板11下端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漂浮箱12,若干个漂浮箱12间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漂浮箱12的横向和纵向均匀布置有多排流水通道13,使得海水在漂浮板11下部从流水通道13中出入,减少海水的冲击力,增强了航标灯在海上的稳定性。漂浮板11下端两侧对称栓接有若干根连接绳14,每根连接绳14的中间连接有连接弹簧15,每根连接绳14的尾端栓接有一个锚钩16,通过锚钩16实现航标灯组件位置的固定,利用连接弹簧15的弹力缓冲海浪的振动击打,提高航标灯的稳定性能。在箱体6内安装有若干块蓄电池组7,底板10的外侧上端通过安装架对称安装有若干块太阳能板9,蓄电池组7通过导线分别与太阳能板9、航标灯1、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8、驱动电机23连接,为整个航标灯组件提供电能,蓄电池组7和太阳能板9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组和太阳能板,在此不作累述。底板10上端位于外杆5的外侧对称设置有箱体6,箱体6内安装有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8,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8与驱动电机23连接,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8使用有人牌的G781型号4G网络数据双向透明传输模块,其使用RS232/485串口与PLC控制器进行通讯,PLC控制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本实施例中使用RZN品牌FX1N-10MR/MT型号控制器,通过4G无线信号可远程控制FX1N-10MR/MT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23和航标灯1的工作。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头高度可调节的航标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航标灯(1)、透明灯罩(2)、支撑板(3)、升降杆(4)、外杆(5)、箱体(6)、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8)、底板(10)、漂浮板(11)、直齿条(21)、齿轮(22)和驱动电机(23),所述漂浮板(11)固定在底板(10)下端,所述外杆(5)固定在底板(10)上端中央,外杆(5)内竖直向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通过轴孔间隙配合安装有升降杆(4),所述升降杆(4)外侧固定有直齿条(21),所述外杆(5)的燕尾槽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23),所述驱动电机(23)的驱动端连接有齿轮(22),所述齿轮(22)与直齿条(21)之间通过轴孔间隙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板(3)固定在升降杆(4)顶部,所述航标灯(1)固定在支撑板(3)上端中央,所述透明灯罩(2)也固定在支撑板(3)上端外沿,透明灯罩(2)盖合在航标灯(1)的外侧;所述底板(10)上端位于外杆(5)的外侧对称设置有箱体(6),所述箱体(6)内安装有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8),所述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8)与驱动电机(2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头高度可调节的航标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航标灯(1)、透明灯罩(2)、支撑板(3)、升降杆(4)、外杆(5)、箱体(6)、4G无线通讯控制模块(8)、底板(10)、漂浮板(11)、直齿条(21)、齿轮(22)和驱动电机(23),所述漂浮板(11)固定在底板(10)下端,所述外杆(5)固定在底板(10)上端中央,外杆(5)内竖直向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通过轴孔间隙配合安装有升降杆(4),所述升降杆(4)外侧固定有直齿条(21),所述外杆(5)的燕尾槽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23),所述驱动电机(23)的驱动端连接有齿轮(22),所述齿轮(22)与直齿条(21)之间通过轴孔间隙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板(3)固定在升降杆(4)顶部,所述航标灯(1)固定在支撑板(3)上端中央,所述透明灯罩(2)也固定在支撑板(3)上端外沿,透明灯罩(2)盖合在航标灯(1)的外侧;所述底板(10)上端位于外杆(5)的外侧对称设置有箱体(6),所述箱体(6)内安装有4G无线通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星海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