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49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架,两组所述支撑架底部均设置有带刹万向轮,两组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折叠板组和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若干依次铰接的支撑杆,靠近支撑架的支撑杆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还设置有防止折叠板组受力时两组支撑架相互靠近的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折叠板组的设置,使得工作台在不使用时可对其进行收纳,减小占用空间,方便转移和携带;通过支撑杆组以及限位组件的设置,对两组支撑架之间起到了支撑固定作用,防止了折叠板组在受力时,两组支撑架相互靠近,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在进行高处建筑施工时,通常需要搭建方便施工人员站立的施工平台,传统的施工平台大多是通过搭建脚手架,并在脚手架上部设置一平板,以供施工人员站立,这种施工平台存在体积较大,且较为笨重,不便转移,灵活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架,两组所述支撑架底部均设置有带刹万向轮,两组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折叠板组和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若干依次铰接的支撑杆,靠近支撑架的支撑杆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还设置有防止折叠板组受力时两组支撑架相互靠近的限位组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每根所述支撑杆一端均通过固定杆连接有套筒,每根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端面均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固定设置有连接柱,一根所述支撑杆端部通过套筒与另一根支撑杆端部的连接柱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套筒侧壁的第一插孔以及水平贯穿于连接柱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以及第二插孔位于同一水平面,当支撑杆完全展开后,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孔位对齐,此时通过插销自第一插孔插入第二插孔内即可完成支撑杆的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大小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折叠板组包括若干依次铰接的平板,其中,靠近支撑架的平板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靠近支撑架的平板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支撑架侧面固定连接有与连杆转动配合的旋转基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架呈U型结构,且支撑架中部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横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折叠板组的设置,使得工作台在不使用时可对其进行收纳,减小占用空间,方便转移和携带;通过支撑杆组以及限位组件的设置,对两组支撑架之间起到了支撑固定作用,防止了折叠板组在受力时,两组支撑架相互靠近,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中A处放大图;图3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中C处放大图;图4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中折叠板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中B处放大图;图6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的左视图;图中:1-支撑架、2-折叠板组、3-支撑杆组、4-带刹万向轮、5-平板、6-支撑杆、7-U型槽、8-套筒、9-连接柱、10-固定杆、11-连杆、12-旋转基座、13-横杆、14-第一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架1,两组所述支撑架1底部均设置有带刹万向轮4,两组所述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折叠板组2和支撑杆组3,所述支撑杆组3包括若干依次铰接的支撑杆6,靠近支撑架1的支撑杆6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相邻两根支撑杆6之间还设置有防止折叠板组2受力时两组支撑架1相互靠近的限位组件。使用时,通过将两组支撑架1向反方向拉动,使得折叠板组2与支撑杆组3展开,待折叠板组2以及支撑杆组3完全展开后,利用限位组件对支撑杆组3进行限位,防止施工人员站在折叠板组2上进行施工时,因折叠板组2受力使得两组支撑架1相互靠近,从而影响施工以及避免施工人员从折叠板组1上掉落,提高安全性。不使用时,拔出限位组件,从而解除支撑杆6之间的固定,推动两组支撑架1相互靠近,折叠板组2与支撑杆组3依次折叠,以减小两组支撑架1之间的距离,从而缩减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转移。每根所述支撑杆6一端均通过固定杆10连接有套筒8,每根所述支撑杆6另一端端面均开设有U型槽7,所述U型槽7内固定设置有连接柱9,一根所述支撑杆6端部通过套筒8与另一根支撑杆6端部的连接柱9转动连接。通过套筒8与连接柱9的转动配合,使得多根支撑杆6能够进行自由折叠和延展,便于两组支撑架1的折叠和收缩。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套筒8侧壁的第一插孔14以及水平贯穿于连接柱9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14以及第二插孔位于同一水平面,当支撑杆6完全展开后,所述第一插孔14与第二插孔孔位对齐,此时通过插销自第一插孔14插入第二插孔内即可完成支撑杆6的固定。所述第一插孔14与第二插孔大小相同。所述折叠板组2包括若干依次铰接的平板5,其中,靠近支撑架1的平板5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通过若干依次铰接的平板5作为工作平台,使得在施工时,可将平板5展开,不施工时,平板5可随两组支撑架1的靠近进行折叠收纳,以减小占地空间。靠近支撑架1的平板5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杆11,所述支撑架1侧面固定连接有与连杆11转动配合的旋转基座12。平板5折叠或展开时,靠近支撑架1的平板5通过连杆11与旋转基座12的转动配合下进行转动,以进一步减小两组支撑架1之间的距离,达到更好的缩减空间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通过将两组支撑架1向反方向拉动,使得折叠板组2与支撑杆组3展开,待折叠板组2以及支撑杆组3完全展开后,利用限位组件对支撑杆组3进行限位,防止施工人员站在折叠板组2上进行施工时,因折叠板组2受力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架(1),两组所述支撑架(1)底部均设置有带刹万向轮(4),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折叠板组(2)和支撑杆组(3),所述支撑杆组(3)包括若干依次铰接的支撑杆(6),靠近支撑架(1)的支撑杆(6)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相邻两根支撑杆(6)之间还设置有防止折叠板组(2)受力时两组支撑架(1)相互靠近的限位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架(1),两组所述支撑架(1)底部均设置有带刹万向轮(4),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折叠板组(2)和支撑杆组(3),所述支撑杆组(3)包括若干依次铰接的支撑杆(6),靠近支撑架(1)的支撑杆(6)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相邻两根支撑杆(6)之间还设置有防止折叠板组(2)受力时两组支撑架(1)相互靠近的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支撑杆(6)一端均通过固定杆(10)连接有套筒(8),每根所述支撑杆(6)另一端端面均开设有U型槽(7),所述U型槽(7)内固定设置有连接柱(9),一根所述支撑杆(6)端部通过套筒(8)与另一根支撑杆(6)端部的连接柱(9)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延江王书庆罗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