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46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属于一种幕墙结构,其包括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用于支撑幕墙单元的支撑件、用于固定幕墙单元的挂件以及设置在支撑件和挂件之间用于调节支撑件和挂件相对位置的调节组件;支撑件一侧形成用于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的固定侧,另一侧形成用于支撑幕墙单元结构的支撑侧,固定侧和支撑侧夹角呈90°;固定侧上贯通设置有第一调节孔,支撑侧上贯通设置有第二调节孔,调节组件上贯通设置有第三调节孔;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第三调节孔分别用于调节建筑主体与幕墙单元之间位于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大大降低了工厂的组装工作量,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安装也更加简单,节省了施工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幕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
技术介绍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建筑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在建筑主体结构上安装幕墙单元件时,由于结构存在一定的偏差以及安装时存在一定的安装误差,所以要求幕墙单元件的挂码具有三维可调的功能,一种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挂码结构通过调节挂码X轴、Y轴、Z轴方向的螺栓,使得幕墙单元件在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上都可以进行一定范围的调节,从而保证准确地安装位置精度。但是由于目前幕墙公司的制作加工安装水平参差不齐,又采用传统常用的立柱与土建连接形式,在安装时容易出现正负偏差过大,只能前后调整立柱,不易三维调整。有的公司采用常见的三维连接形式和部分U槽的三维连接形式,但相对成本较高,且受力形式不好;预埋时容易与钢筋位置发生碰撞,角码与立柱连接不能工厂化加工,需要先将角码与预埋槽先连接后再连接立柱,因此受到了相对的局限性,所以这些三维结构行业至今都没有普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通过简化幕墙单元结构并采用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和第三调节孔分别调节幕墙单元和建筑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简化幕墙单元结构,让幕墙安装、调节更加方便。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包括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用于支撑幕墙单元的支撑件、用于固定幕墙单元的挂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挂件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挂件相对位置的调节组件;所述支撑件一侧形成用于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的固定侧,另一侧形成用于支撑幕墙单元结构的支撑侧,所述固定侧和所述支撑侧夹角呈90°;所述固定侧上贯通设置有第一调节孔,所述支撑侧上贯通设置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调节组件上贯通设置有第三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三调节孔分别用于调节建筑主体与幕墙单元之间位于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和所述第三调节孔均为腰型孔;所述第一调节孔两端分别朝X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调节孔两端分别朝Y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调节孔两端分别朝Z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接件以及调节片;所述调节片上贯通设置有所述第三调节孔,所述转接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片与所述挂件可拆连接,所述转接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调节片和所述支撑侧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三调节孔、所述通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孔和所述第三调节孔均为三个,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调节孔间隔相等且相互平行,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三调节孔间隔相等且相互平行;所述通孔为四个,四个所述通孔以菱形排布于所述转接件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孔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调节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侧上下相对的两端,且两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侧与所述转接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锯齿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片与所述转接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锯齿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调节孔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片的侧缘上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挂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插槽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槽由靠近槽口的一端往远离槽口的一端逐渐收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槽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固定侧上贯通设置有第一调节孔,支撑侧上贯通设置有第二调节孔,调节组件上贯通设置有第三调节孔,固定侧和支撑侧夹角呈90°,以使固定侧和支撑侧上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的调节方向不通;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第三调节孔分别用于调节建筑主体与幕墙单元之间位于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通过支撑件、挂件以及调节组件即可对幕墙单元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大大降低了工厂的组装工作量,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安装也更加简单,节省了施工费用。本技术具有X、Y、Z三个调节方向,实现三维调节以满足不同偏差的情况,使幕墙单元件安装更加精准,安装完成后外饰效果更加平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爆炸图。图中:10、支撑件;11、固定侧;12、支撑侧;111、第一调节孔;121、第二调节孔;122、第一锯齿结构;20、挂件;21、第二插槽;30、调节组件;31、第三调节孔;32、转接件;33、调节片;321、通孔;331、第二锯齿结构;332、第一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为了让幕墙安装精度更高,降低其安装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包括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用于支撑幕墙单元的支撑件10、用于固定幕墙单元的挂件20以及设置在支撑件10和挂件20之间用于调节支撑件10和挂件20相对位置的调节组件30;支撑件10一侧形成用于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的固定侧11,另一侧形成用于支撑幕墙单元结构的支撑侧12,固定侧11和支撑侧12夹角呈90°,固定侧11上贯通设置有第一调节孔111,支撑侧12上贯通设置有第二调节孔121,固定侧11和支撑侧12之间夹角呈90°,以使固定侧11和支撑侧12上的第一调节孔111和第二调节孔121分别朝不同方向延伸,以让幕墙单元能具有两个调节方向,调节组件30上贯通设置有第三调节孔31,第三调节孔31同样与第二调节孔121分别朝不同方向延伸,以使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拥有第三个调节自由度。通过支撑件10、挂件20以及调节组件30即可对幕墙单元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大大降低了工厂的组装工作量,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安装也更加简单,节省了施工费用。第一调节孔111、第二调节孔121、第三调节孔31分别用于调节建筑主体与幕墙单元之间位于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实现三维调节以满足不同偏差的情况,使幕墙单元件安装更加精准,安装完成后外饰效果更加平整。具体的,第一调节孔111、第二调节孔121和第三调节孔31均为腰型孔,在安装过程中,第一调节孔111通过螺栓与预埋在建筑主体内的预埋件相连,第二调节孔121与第三调节孔31之间同样通过螺栓相连,而螺栓位于第一调节孔111、第二调节孔121和第三调节孔31内可具有一定的调节位移空间,以弥补部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偏差。第一调节孔111两端分别朝X方向延伸,第二调节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用于支撑幕墙单元的支撑件、用于固定幕墙单元的挂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挂件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挂件相对位置的调节组件;/n所述支撑件一侧形成用于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的固定侧,另一侧形成用于支撑幕墙单元结构的支撑侧,所述固定侧和所述支撑侧夹角呈90°;/n所述固定侧上贯通设置有第一调节孔,所述支撑侧上贯通设置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调节组件上贯通设置有第三调节孔;/n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三调节孔分别用于调节建筑主体与幕墙单元之间位于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用于支撑幕墙单元的支撑件、用于固定幕墙单元的挂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挂件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挂件相对位置的调节组件;
所述支撑件一侧形成用于固定在建筑主体上的固定侧,另一侧形成用于支撑幕墙单元结构的支撑侧,所述固定侧和所述支撑侧夹角呈90°;
所述固定侧上贯通设置有第一调节孔,所述支撑侧上贯通设置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调节组件上贯通设置有第三调节孔;
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三调节孔分别用于调节建筑主体与幕墙单元之间位于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和所述第三调节孔均为腰型孔;
所述第一调节孔两端分别朝X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调节孔两端分别朝Y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调节孔两端分别朝Z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接件以及调节片;
所述调节片上贯通设置有所述第三调节孔,所述转接件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调节片与所述挂件可拆连接,所述转接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调节片和所述支撑侧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三调节孔、所述通孔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调节式幕墙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峰吴明清孙兴根李红卫张景波
申请(专利权)人:远东恒辉幕墙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