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上端焊接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上盖板的通孔内壁上焊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上焊接有止水翼环,所述外筒上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包裹有过滤纱网,所述外筒的上下两端均套设有卡环,两个所述卡环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筒上,所述上盖板的下端中部焊接有内筒,所述内筒上安装有扰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筒和内筒的降水设计,定型制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锥形斗便于外筒放置在基坑内,同时通过扰流装置对外筒内壁进行不断冲洗,从而避免通水孔发生泥沙堵塞,并一定程度上可对纱网冲洗,保证其降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降水装置
,尤其涉及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基坑降水是人工降水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基坑水的排出,使得基坑的土壤稳定,基坑达到施工要求,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目前常用的方式是使用过滤管连接吸水管进行排水,过滤管上开设有多个水孔,过滤管上连接有过滤纱网;而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过滤网容易存在轴线移动造成过滤失效,且外筒的水孔上容易随着泥沙的增多造成堵塞,不便于降水工作效率的保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上端焊接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上盖板的通孔内壁上焊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上焊接有止水翼环,所述外筒上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包裹有过滤纱网,所述外筒的上下两端均套设有卡环,两个所述卡环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筒上,所述上盖板的下端中部焊接有内筒,所述内筒上安装有扰流装置。优选地,所述扰流装置包括支架、导叶轮、摆杆和刮板,所述内筒的内壁上焊接有对称的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上共同转动连接有导叶轮,所述导叶轮的下端对应支架的位置安装有转动轴并穿出支架,所述转动轴的下端焊接有摆杆,所述摆杆上焊接有刮板。优选地,两个所述卡环均套设在过滤纱网上。优选地,所述刮板与外筒内壁存在间隙,所述支架采用十字型设计。优选地,所述内筒与套管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外筒的下端焊接有锥形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好处:1、本技术通过外筒和内筒的降水设计,定型制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锥形斗便于外筒放置在基坑内,同时通过扰流装置对外筒内壁进行不断冲洗,从而避免通水孔发生泥沙堵塞,并一定程度上可对纱网冲洗,保证其降水效率;2、通过卡环对过滤纱网进行固定,避免过滤纱网发生轴向移动,有利于提高过滤纱网的稳定性,降低过滤纱网发生移动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的内筒内部图。图中:1锥形斗、2卡环、3外筒、4过滤纱网、5通水孔、6上盖板、7套管、8止水翼环、9内筒、10导叶轮、11转动轴、12摆杆、13刮板、14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包括外筒3,外筒3上端焊接有上盖板6,上盖板6上开设有通孔,上盖板6的通孔内壁上焊接有套管7,套管7上焊接有止水翼环8,外筒3上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5,外筒3的筒壁上包裹有过滤纱网4,外筒3的上下两端均套设有卡环2,两个卡环2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筒3上,上盖板6的下端中部焊接有内筒9,内筒9上安装有扰流装置,扰流装置用于对通水孔5和过滤纱网4进行拍洗,提高通水孔5的抗堵塞性,过滤纱网4用于过滤泥沙,卡环2用于固定过滤纱网4。具体的,扰流装置包括支架14、导叶轮10、摆杆12和刮板13,内筒9的内壁上焊接有对称的两个支架14,两个支架14上共同转动连接有导叶轮10,导叶轮10的下端对应支架14的位置安装有转动轴11并穿出支架14,转动轴11的下端焊接有摆杆12,摆杆12上焊接有刮板13,通过水流冲击导叶轮10进行转动,使得导叶轮10可带动摆杆12和刮板13做圆周运动,外筒3内壁进行水流拍打冲击,避免通水孔5发生泥沙堵塞,造成降水效率下降的问题。更具体的,两个卡环2均套设在过滤纱网4上,可对过滤纱网4进行固定,避免过滤纱网4发生轴向移动。刮板13与外筒3内壁存在间隙,支架14采用十字型设计,水流可从十字型的支架14上穿过。内筒9与套管7相连通。外筒3的下端焊接有锥形斗1,便于外筒3插设在基坑上。本技术使用时,采用壁厚为3mm厚钢管作为外筒3,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尺寸焊制降水桶,直径80mm的外筒3,在外筒3上进行打孔,上盖板6的中部开设通孔,上盖板6上焊接有内筒9,内筒9与通孔连通,外筒3的上端焊接在上盖板6下端,外筒3的下端焊接有底板和锥形斗1,通孔上焊接有套管7,套管7长度为30mm,管径Ф80的钢管,套管7的中部焊接有止水翼环8,利用图纸设计的积水坑、电梯基坑等工程自身加深部位,在施工现场确定降水位置;确定好降水位置后,在积水坑开挖至设计低标高后,再向下挖300mm,在此基础上开始根据确定的降水桶体长度向下开挖相应的深度(坑的长宽均为1m),将外筒3放置在坑内,同时基坑底部比设计标高下挖的300mm也一并用级配砂石填实(滤水层);降水采用管径Ф75的自吸泵,抽水时将进水管穿过套管向下插入到内筒9上,自吸泵出水口部位先连接一个Ф75球阀(当排水临时中断时将阀门关闭,以防排水导管的水倒流),排水导管与球阀连接进行外排,排水任务完毕后只需将水泵进水管拔出即可,自吸泵可多次周转使用;当自吸泵带动水流从内筒9上抽出时,水流从十字型的支架14上穿过,利用水流冲击导叶轮10进行转动,使得导叶轮10可带动摆杆12和刮板13做圆周运动,使得外筒3内壁进行水流拍打冲击,从而不断对外筒3上的通水孔5进行冲洗,避免通水孔5发生泥沙堵塞,造成降水效率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可对过滤纱网4进行冲洗,从而使得外筒3的过滤效果和降水效率得到保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包括外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上端焊接有上盖板(6),所述上盖板(6)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上盖板(6)的通孔内壁上焊接有套管(7),所述套管(7)上焊接有止水翼环(8),所述外筒(3)上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5),所述外筒(3)的筒壁上包裹有过滤纱网(4),所述外筒(3)的上下两端均套设有卡环(2),两个所述卡环(2)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筒(3)上,所述上盖板(6)的下端中部焊接有内筒(9),所述内筒(9)上安装有扰流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包括外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上端焊接有上盖板(6),所述上盖板(6)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上盖板(6)的通孔内壁上焊接有套管(7),所述套管(7)上焊接有止水翼环(8),所述外筒(3)上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5),所述外筒(3)的筒壁上包裹有过滤纱网(4),所述外筒(3)的上下两端均套设有卡环(2),两个所述卡环(2)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筒(3)上,所述上盖板(6)的下端中部焊接有内筒(9),所述内筒(9)上安装有扰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钢制降水桶后堵法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支架(14)、导叶轮(10)、摆杆(12)和刮板(13),所述内筒(9)的内壁上焊接有对称的两个支架(14),两个所述支架(14)上共同转动连接有导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王涛,孟令军,徐延生,苑成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