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9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在降水井管内部插入抽水管和潜水泵,并使抽水管与潜水泵连接紧密;使潜水泵两侧的水泵吊环与水泵吊索相连;在抽水管的外侧设置第一封闭囊袋,在密闭封盖与井侧填充体及周边土体之间设置第二封闭囊袋;在密闭封盖下表面设置盖底凸隼,与降水井管相接处设置盖底密闭环;在密闭封盖的上表面设置盖顶压重体;抽水施工时,通过加压泵对第一封闭囊袋和第二封闭囊袋加压,提升降水井管的气密性,再通过潜水泵抽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降低内置降水井管布设的难度,改善井筒及井顶的密闭抽水效果。

Operation system of built-in pumping system in Drawdown well of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
本技术涉及基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降低内置降水井管布设的难度,改善井筒及井顶的密闭抽水效果的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适用于基坑减压降水施工工程。
技术介绍
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内侧和外侧的水位常常是基坑稳定性控制的要点。实际施工时,通常采用基坑降水井来降低基坑内部和外包的水体,其中降水井管的布设效率和井筒的密闭性等通常是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基坑降水井抽水系统。包括基坑、井点管、集水总管和抽水设备,井点管分别沿基坑的四周或一侧有间距的埋入地下蓄水层内,井点管的地面端通过弯管连接于集水总管,抽水设备通过井点管抽取地下水并排放,所述抽水设备包括真空泵、离心水泵和水气分离器,水气分离器的进口与集水总管连接、排气口与真空泵连接、排水口与离心水泵连接;所述真空泵的排水口通过循环水泵与储液室连接、排气口直接与储液室连接,真空泵、循环水泵和储液室构成循环通路。该技术虽可解决基坑抽水的问题,但是该技术难以同步解决抽水泵精确定位、井筒密闭高效密闭的问题。鉴于此,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以降低内置降水井管布设的难度,改善井筒及井顶的密闭抽水效果的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可以降低内置降水井管布设的难度,而且可以改善井筒及井顶的密闭抽水效果的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为了实现以上任一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包括:降水井管,抽水管,潜水泵,密闭封盖,压气管道,加压泵;降水井管置于周边土体内的降水井筒内,且降水井管与周边土体之间填充井侧填充体,抽水管和潜水泵插入降水井管内部,潜水泵置于抽水管的底部,密闭封盖置于周边土体上,潜水泵两侧的水泵吊环与水泵吊索相连,水泵吊索固定在密闭封盖上,抽水管的外侧设置第一封闭囊袋,密闭封盖与井侧填充体及周边土体之间设置第二封闭囊袋,加压泵置于周边土体)上,连接第一封闭囊袋和第二封闭囊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封闭囊袋的顶部与压气管道连通;第二封闭囊袋的侧面与压气管道连通,压气管道连接加压泵。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封闭囊袋和第二封闭囊袋均采用橡胶片缝合而成;第一封闭囊袋横断面呈圆环形,其内侧圆与抽水管粘贴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封闭囊袋横断面呈圆形或矩形。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水管与潜水泵连接紧密。在一些实施例中,密闭封盖下表面设置盖底凸隼,与降水井管相接处设置盖底密闭环。在一些实施例中,密闭封盖的上表面设置盖顶压重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气管道采用钢管或PVC管,与加压泵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压泵采用压水泵或压气泵。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加压泵对第一封闭囊袋和第二封闭囊袋加压,通过潜水泵抽水。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密闭封盖与降水井管之间通过盖底凸隼和盖底密闭环连接,可降低降水井管布设的难度。(2)本技术在降水井管外侧和顶端分别设置了第一封闭囊袋和第二封闭囊袋,并可通过加压泵实现对降水井管的快速、双重密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示意。图中:1-降水井管;2-周边土体;3-抽水管;4-潜水泵;5-水泵吊环;6-水泵吊索;7-第一封闭囊袋;8-密闭封盖;9-第二封闭囊袋;10-盖底凸隼;11-盖底密闭环;12-盖顶压重体;13-压气管道;14-加压泵;15-井侧填充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降水井管制作施工技术要求、现场吊装施工技术要求、螺栓紧固施工技术要求等,本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重点阐述本技术涉及体系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示意。参照图1所示的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包括:降水井管(1),抽水管(3),潜水泵(4),密闭封盖(8),压气管道(13),加压泵(14)。降水井管(1)置于周边土体(2)内的降水井筒内,且降水井管(1)与周边土体(2)之间填充井侧填充体(15),抽水管(3)和潜水泵(4)插入降水井管(1)内部,潜水泵(4)置于抽水管(3)的底部,密闭封盖(8)置于周边土体(2)上,潜水泵(4)两侧的水泵吊环(5)与水泵吊索(6)相连,水泵吊索(6)固定在密闭封盖(8)上,抽水管(3)的外侧设置第一封闭囊袋(7),密闭封盖(8)与井侧填充体(15)及周边土体(2)之间设置第二封闭囊袋(9),加压泵(14)置于周边土体(2)上,连接第一封闭囊袋(7)和第二封闭囊袋(9)。抽水管(3)与潜水泵(4)连接紧密。第一封闭囊袋(7)和第二封闭囊袋(9)均采用橡胶片缝合而成;第一封闭囊袋(7)横断面呈圆环形,其内侧圆与抽水管(3)粘贴连接,顶部与压气管道(13)连通;所述第二封闭囊袋(9)横断面呈圆形或矩形,侧面与压气管道(13)连通,压气管道(13)连接加压泵(14)。密闭封盖(8)下表面设置盖底凸隼(10),与降水井管(1)相接处设置盖底密闭环(11)。密闭封盖(8)的上表面设置盖顶压重体(12)。抽水施工时,通过加压泵(14)对第一封闭囊袋(7)和第二封闭囊袋(9)加压,提升降水井管(1)的气密性,再通过潜水泵(4)抽水。所述压气管道(13)采用钢管或PVC管,与加压泵(14)相连。所述加压泵(14)采用压水泵或压气泵。降水井管(1)井深30m,采用Φ273×3mm钢管制成。周边土体(2)为硬塑状态的黏性土。抽水管(3)采用10cm的钢管。潜水泵(4)采用220v电机扬程为60m的污水型水泵。水泵吊环(5)采用直径10mm的钢筋轧制而成。水泵吊索(6)采用直径10mm的钢丝绳。第一封闭囊袋(7)和第二封闭囊袋(9)均采用厚度为0.2mm的橡胶片缝合而成。密闭封盖(8)采用厚度为100mm的混凝土板。盖底凸隼(10)横断面呈等腰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n降水井管(1),抽水管(3),潜水泵(4),密闭封盖(8),压气管道(13),加压泵(14);/n降水井管(1)置于周边土体(2)内的降水井筒内,且降水井管(1)与周边土体(2)之间填充井侧填充体(15),抽水管(3)和潜水泵(4)插入降水井管(1)内部,潜水泵(4)置于抽水管(3)的底部,密闭封盖(8)置于周边土体(2)上,潜水泵(4)两侧的水泵吊环(5)与水泵吊索(6)相连,水泵吊索(6)固定在密闭封盖(8)上,抽水管(3)的外侧设置第一封闭囊袋(7),密闭封盖(8)与井侧填充体(15)及周边土体(2)之间设置第二封闭囊袋(9),加压泵(14)置于周边土体(2)上,连接第一封闭囊袋(7)和第二封闭囊袋(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降水井管(1),抽水管(3),潜水泵(4),密闭封盖(8),压气管道(13),加压泵(14);
降水井管(1)置于周边土体(2)内的降水井筒内,且降水井管(1)与周边土体(2)之间填充井侧填充体(15),抽水管(3)和潜水泵(4)插入降水井管(1)内部,潜水泵(4)置于抽水管(3)的底部,密闭封盖(8)置于周边土体(2)上,潜水泵(4)两侧的水泵吊环(5)与水泵吊索(6)相连,水泵吊索(6)固定在密闭封盖(8)上,抽水管(3)的外侧设置第一封闭囊袋(7),密闭封盖(8)与井侧填充体(15)及周边土体(2)之间设置第二封闭囊袋(9),加压泵(14)置于周边土体(2)上,连接第一封闭囊袋(7)和第二封闭囊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其特征在于,第一封闭囊袋(7)的顶部与压气管道(13)连通;第二封闭囊袋(9)的侧面与压气管道(13)连通,压气管道(13)连接加压泵(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降水井内置抽水运行体系,其特征在于,第一封闭囊袋(7)和第二封闭囊袋(9)均采用橡胶片缝合而成;第一封闭囊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