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结构,包括建筑物底板和排水孔,建筑物底板下面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和由上到下依次由碎石垫层、瓜子石垫层、粗砂垫层构成的反滤层,排水孔的底部贯通素混凝土垫层,排水孔的顶部设置有扩大头,排水孔内放置装满砂石混合级配料的土工袋,扩大头中放置与扩大头结构相匹配的预制无砂混凝土块,预制无砂混凝土块顶部与建筑物底板顶端齐平。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一般排水孔存在的孔内碎石被水流淘刷及排水孔堵塞问题,保证底板抗浮稳定,并且施工、维修简单易行费用低,适用于一般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的设计。
Drainage hole structure of hydraulic structure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工建筑物底板结构,尤其是一种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结构。
技术介绍
水工建筑物经常需要考虑底板减压排水设计,例如水闸消力池底板、泵站前池底板等。常规设计均为在底板上布置排水孔,管内填充碎石,并在底板垫层下设置300mm的碎石垫层,下铺一层土工布用于反滤。但是随着建筑物的运用,往往会出现池内淤积物和杂物沉积堵塞排水孔或地基内粘土淤堵土工布导致排水孔失效,底板抗浮失稳,从而需拆除底板重建,造成建筑物运行失效并且经济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结构,既能排水通畅、防止淤堵、经久耐用,又能做到施工方便、维修简便、经济效益高,最终保证水工建筑物底板抗浮稳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结构,包括建筑物底板和排水孔,建筑物底板下面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和由上到下依次由碎石垫层、瓜子石垫层、粗砂垫层构成的反滤层,排水孔的底部贯通素混凝土垫层,排水孔的顶部设置有扩大头,排水孔内放置装满砂石混合级配料的土工袋,扩大头中放置与扩大头结构相匹配的预制无砂混凝土块,预制无砂混凝土块顶部与建筑物底板顶端齐平。所述反滤层由下到上的粒径依次增大,粗砂垫层的粗砂粒径为0.5~1mm、瓜子石垫层的瓜子石粒径为5~10mm、碎石垫层的碎石粒径为10~20mm。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为10cm厚。所述土工袋两端头进行封口,土工袋用土工布制作,土工布规格为200~300g/m2。所述排水孔的开孔尺寸为φ110mm,预制无砂混凝土块尺寸为200mm×200mm,厚度50~8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弥补了现有工程设计中排水孔的缺陷,例如施工复杂、经济效益差、维修困难等。真正做到了排水孔设计简单易行、效果可靠、施工维修简便、兼顾经济效益良好的优点,可用于淤堵排水孔的改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结构,包括建筑物底板2和排水孔4,建筑物底板2下面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5和由上到下依次由碎石垫层6、瓜子石垫层7、粗砂垫层8构成的反滤层,排水孔4的底部贯通素混凝土垫层5,排水孔4的顶部设置有扩大头9,排水孔4内放置装满砂石混合级配料的土工袋3,扩大头9中放置与扩大头结构相匹配的预制无砂混凝土块1,预制无砂混凝土块1顶部与建筑物底板2顶端齐平。所述反滤层由下到上的粒径依次增大,粗砂垫层8的粗砂粒径为0.5~1mm、瓜子石垫层7的瓜子石粒径为5~10mm、碎石垫层6的碎石粒径为10~20mm。所述素混凝土垫层5为10cm厚。所述土工袋3两端头进行封口,土工袋用土工布制作,土工布规格为200~300g/m2。所述排水孔4的开孔尺寸为φ110mm,预制无砂混凝土块1尺寸为200mm×200mm,厚度50~80mm。本专利技术在建筑物底板上预留排水孔和适当空间,排水孔内放置装满砂石混合级配料的土工袋,其上放置预制无砂混凝土块,与底板顶端齐平,以实现底板稳定排水。施工时可依次铺设一定厚度的粗砂垫层、瓜子石垫层、碎石垫层,在基础层上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接着进行底板钢筋绑扎,预留PVC管,浇筑底板混凝土。待浇筑完成,利用回转钻机将垫层钻通,在排水孔中放置由装满砂石混合级配料的土工袋,顶部设预制无砂混凝土块。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水工建筑物底板抗浮稳定问题,防止了地基中的粘土颗粒以及池中水流携带的杂物或颗粒淤堵排水孔的问题。兼顾了排水孔中级配料被淘刷和易于施工、检修等问题,并且施工方便,经济效益好,大大提高了水工建筑物排水孔设计效率。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凡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结构,包括建筑物底板(2)和排水孔(4),其特征在于,建筑物底板(2)下面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5)和由上到下依次由碎石垫层(6)、瓜子石垫层(7)、粗砂垫层(8)构成的反滤层,排水孔(4)的底部贯通素混凝土垫层(5),排水孔(4)的顶部设置有扩大头(9),排水孔(4)内放置装满砂石混合级配料的土工袋(3),扩大头(9)中放置与扩大头结构相匹配的预制无砂混凝土块(1),预制无砂混凝土块(1)顶部与建筑物底板(2)顶端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结构,包括建筑物底板(2)和排水孔(4),其特征在于,建筑物底板(2)下面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5)和由上到下依次由碎石垫层(6)、瓜子石垫层(7)、粗砂垫层(8)构成的反滤层,排水孔(4)的底部贯通素混凝土垫层(5),排水孔(4)的顶部设置有扩大头(9),排水孔(4)内放置装满砂石混合级配料的土工袋(3),扩大头(9)中放置与扩大头结构相匹配的预制无砂混凝土块(1),预制无砂混凝土块(1)顶部与建筑物底板(2)顶端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工建筑物底板排水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层由下到上的粒径依次增大,粗砂垫层(8)的粗砂粒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铁城,姚福成,李楠楠,付茂朋,黄小龙,刘雷,李建国,郝林杰,苏贝,刘文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渤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