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1330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设置在过渡辊和编织单元之间,包括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第三压辊、驱动单元,其中,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平行设置在同一高度处;所述第三压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中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下方,所述第三压辊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最低点连线;所述驱动单元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第三压辊相对靠近或远离。与现有技术相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通过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对纤维丝束进行压平,使得各轴向纤维织物在编织前分布均匀,提高了纤维织物的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
本技术涉及纤维织物纺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
技术介绍
多轴向经编织物是由经编机的经编线圈将经向、纬向和斜向的三向全幅衬纬纱线束缚在一起形成的多层复合织物,具有在各个方向的抗拉、抗剪切性能,且重量轻、表面平整、难腐蚀、易涂层被广泛用作航空、航天等各类高科技材料中。以-45°、0°、45°经编织物为例,在铺设时,通常先铺设下方的-45°纤维丝束、再铺设0°纤维丝束,最后铺设45°纤维丝束。如图1所示,传统的经编机,多轴向纤维丝束经过渡辊2过渡后直接进入编织单元3进行编织,铺设时,(参阅图4)当纱线处于不绷紧状态时,纱线会存在一定高度差,以0°纤维丝束为例,由于不绷紧产生的高度差,在编织时,会使得两纤维丝束之间的间距d发生变化,造成间距不均匀或者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影响最终经编织物的性能。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使其更具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过渡辊(2)和编织单元(3)之间,包括第一压辊(11)、第二压辊(12)、第三压辊(13)、驱动单元(14);/n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平行设置在同一高度处;/n所述第三压辊(13)设置在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中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下方,所述第三压辊(13)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的最低点连线;/n所述驱动单元(14)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第三压辊(13)相对靠近或远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过渡辊(2)和编织单元(3)之间,包括第一压辊(11)、第二压辊(12)、第三压辊(13)、驱动单元(14);
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平行设置在同一高度处;
所述第三压辊(13)设置在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中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下方,所述第三压辊(13)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的最低点连线;
所述驱动单元(14)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第三压辊(13)相对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11)、第二压辊(12)和第三压辊(13)均绕自身中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相互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多轴向经编机布面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14)设置三个,其中,两个所述驱动单元(14)设置在C形固定架(15)上方,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另一个所述驱动单元(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飞谈源陶魏峰黄娟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