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28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所述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包括保护膜主体结构、战体定位结构、外膜更换结构和沾灰结构,所述外膜更换结构连接于蓝光阻尼层,外膜更换结构包括第三掀开条、外膜层和第一低粘度压敏胶,蓝光阻尼层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叠放的外膜层,两个相邻的外膜层通过压敏胶粘连,外膜层侧壁连接第三掀开条,位于下方的外膜层的底部通过压敏胶与防眩光层的顶部表面粘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具有过外膜层外层连接的第三掀开条,从而得到全新的外膜层,从而为人们提供新的外膜层,从而使得外部重新光亮整洁,能够多次掀开,使用寿命提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
本技术涉及保护膜
,尤其涉及一种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
技术介绍
手机膜又称手机美容膜、手机保护膜,是可用于装裱手机机身表面、屏幕及其他有形物体的一种冷裱膜,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可分为:手机屏幕保护膜、手机机身保护膜;功能由最初的单纯防刮保护膜到推出功能型保护膜系列可分为:防窥膜、镜子膜、AR膜、磨砂膜、高清膜、防刮保护膜、3D膜、手机机身防刮花保护膜、钻石膜、钢化膜等。目前手机保护膜外层长时间使用,容易粘有难以清理灰尘,或者容易产生多条浅刮痕,影响美观和光泽度,整个保护膜都需要更换的话,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过外膜层外层连接的第三掀开条,从而得到全新的外膜层,从而为人们提供新的外膜层,从而使得外部重新光亮整洁,能够多次掀开,使用寿命提高的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本技术提供的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包括:保护膜主体结构,所述保护膜主体结构包括蓝光阻尼层和防眩光层,蓝光阻尼层底部面复合连接防眩光层;外膜更换结构,所述外膜更换结构连接于蓝光阻尼层,外膜更换结构包括第三掀开条、外膜层和第一低粘度压敏胶,蓝光阻尼层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叠放的外膜层,两个相邻的外膜层通过压敏胶粘连,外膜层侧壁连接第三掀开条,位于下方的外膜层的底部通过压敏胶与防眩光层的顶部表面粘连;粘贴定位结构,所述粘贴定位结构连接于外膜更换结构;粘灰结构,所述粘灰结构连接于防眩光层。优选的,所述粘贴定位结构包括胶水层、塑料折弯板、第一掀开条和背胶纸,塑料折弯板两端一侧面分别连接胶水层,一层胶水层外侧面与上方的外膜层一侧壁顶部表面粘连,另一层胶水层外侧面粘贴背胶纸,背胶纸和塑料折弯板外侧壁分别连接第一掀开条和第二掀开条。优选的,所述粘灰结构包括低粘度压敏胶、隔层和低粘度压敏胶,隔层顶部表面通过低粘度压敏胶与防眩光层底部连接,隔层底部表面分别粘贴高粘度压敏胶。优选的,所述低粘度压敏胶外表面粘连背胶层。优选的,所述外膜层的数量为3-5层;外膜层厚度为0.2-0.8毫米。优选的,所述胶水层粘连度高于低粘度压敏胶,胶水层粘连度低于高粘度压敏胶。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通过外膜更换结构,将粘有难以清理油渍或表面光泽度下降,或者产生多条刮痕,影响美观或者正常观看,通过外膜层外层连接的第三掀开条,从而得到全新的外膜层,从而为人们提供新的外膜层,从而使得外部重新光亮整洁,能够多次掀开,使用手机外层膜多次使用通过掀开方式更换新的,不影响手机内层膜正常使用,保证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保护膜主体结构;2、粘贴定位结构;3、外膜更换结构;4、粘灰结构;5、蓝光阻尼层;6、防眩光层;21、胶水层;22、塑料折弯板;23、第一掀开条;24、背胶纸;25、第二掀开条;31、第三掀开条;32、外膜层;33、压敏胶;41、低粘度压敏胶;42、隔层;43、低粘度压敏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包括:保护膜主体结构1、粘贴定位结构2、外膜更换结构3和粘灰结构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保护膜主体结构1包括蓝光阻尼层5和防眩光层6,蓝光阻尼层5底部面复合连接防眩光层6,所述外膜更换结构3连接于蓝光阻尼层5,外膜更换结构3包括第三掀开条31、外膜层32和第一低粘度压敏胶33,蓝光阻尼层5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叠放的外膜层32,两个相邻的外膜层32通过压敏胶33粘连,外膜层32侧壁连接第三掀开条31,位于下方的外膜层32的底部通过压敏胶33与防眩光层6的顶部表面粘连,需要说明的是,当外部的外膜层32长时间使用,粘有难以清理油渍或表面光泽度下降,或者产生多条刮痕,影响美观或者正常观看,通过外膜层32外层连接的第三掀开条31,从而得到全新的外膜层32,从而为人们提供新的外膜层32,从而使得外部重新光亮整洁,能够多次掀开,使用寿命提高。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粘贴定位结构2包括胶水层21、塑料折弯板22、第一掀开条23和背胶纸24,塑料折弯板22两端一侧面分别连接胶水层21,一层胶水层21外侧面与上方的外膜层32一侧壁顶部表面粘连,另一层胶水层21外侧面粘贴背胶纸24,背胶纸24和塑料折弯板22外侧壁分别连接第一掀开条23和第二掀开条25,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贴膜过程前,可通过将塑料折弯板22折弯将外端的第一层胶水层21上背胶纸24掀开,通过第一层胶水层21粘贴固定,使得外膜层32顶部侧壁被固定,能够对单方向进行定位,从而顺延粘贴到底部,降低顺延粘贴顶部产生错位可能性,为人们粘贴过程提供便利,提高粘贴准确度。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粘灰结构4包括高粘度压敏胶41、隔层42和低粘度压敏胶43,隔层42顶部表面通过高粘度压敏胶41与防眩光层6底部连接,隔层42底部表面分别粘贴低粘度压敏胶43,需要说明的是,将低粘度压敏胶43与需要粘贴的屏幕进行间歇式碰触,从而能够带走屏幕表面粘有灰尘,使得粘贴屏幕前,保持屏幕洁净。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低粘度压敏胶43外表面粘连背胶层,防止低粘度压敏胶43不使用过程表面有灰尘粘连。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膜层32的数量为3层;外膜层32厚度为0.2毫米,多层外膜层32厚度较薄,防止叠加造成整体厚度较大,影响美观。参考图1所示,所述胶水层21粘连度高于高粘度压敏胶41,胶水层21粘连度低于高粘度压敏胶43,实用中涉及各层材料为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保护膜主体结构(1),所述保护膜主体结构(1)包括蓝光阻尼层(5)和防眩光层(6),蓝光阻尼层(5)底部面复合连接防眩光层(6);/n外膜更换结构(3),所述外膜更换结构(3)连接于蓝光阻尼层(5),外膜更换结构(3)包括第三掀开条(31)、外膜层(32)和第一低粘度压敏胶(33),蓝光阻尼层(5)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叠放的外膜层(32),两个相邻的外膜层(32)通过压敏胶(33)粘连,外膜层(32)侧壁连接第三掀开条(31),位于下方的外膜层(32)的底部通过压敏胶(33)与防眩光层(6)的顶部表面粘连;/n粘贴定位结构(2),所述粘贴定位结构(2)连接于外膜更换结构(3);/n粘灰结构(4),所述粘灰结构(4)连接于防眩光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膜主体结构(1),所述保护膜主体结构(1)包括蓝光阻尼层(5)和防眩光层(6),蓝光阻尼层(5)底部面复合连接防眩光层(6);
外膜更换结构(3),所述外膜更换结构(3)连接于蓝光阻尼层(5),外膜更换结构(3)包括第三掀开条(31)、外膜层(32)和第一低粘度压敏胶(33),蓝光阻尼层(5)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叠放的外膜层(32),两个相邻的外膜层(32)通过压敏胶(33)粘连,外膜层(32)侧壁连接第三掀开条(31),位于下方的外膜层(32)的底部通过压敏胶(33)与防眩光层(6)的顶部表面粘连;
粘贴定位结构(2),所述粘贴定位结构(2)连接于外膜更换结构(3);
粘灰结构(4),所述粘灰结构(4)连接于防眩光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屏幕专用内层结构防眩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定位结构(2)包括胶水层(21)、塑料折弯板(22)、第一掀开条(23)和背胶纸(24),塑料折弯板(22)两端一侧面分别连接胶水层(21),一层胶水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君张龙春
申请(专利权)人:意艾斯帝天津静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