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面材回收利用的无基材双面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28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0:54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面材回收利用的无基材双面胶带,由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膜层、水溶性压敏胶层、非水溶性压敏胶层、第二离型膜层组成,并且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能溶于水。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的厚度在1‑50微米之间。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朝向所述第一离型膜层的一侧在所述第一离型膜层去除后能与面材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取消双面胶带的基材和引入水溶性压敏胶层成功的解决了面材贴合压敏胶后的回收利用问题,使得粘附于面材上面的压敏胶层在水中搅拌后即可轻松移除,消除了压敏胶层对面材层回收利用的阻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面材回收利用的无基材双面胶带
本技术属于双面胶带
,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面材回收利用的无基材双面胶带。
技术介绍
在电子行业中,尤其是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屏幕需要出货保护。而为了避免杀胶工艺通常会选用双面胶带贴合面材的方式,来对屏幕进行保护。所以目前,双面胶带贴合面材(如PET膜或者纸张等)被大量的使用来对屏幕进行出货保护。例如,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双面胶带。图1中的双面胶带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膜层11、第一压敏胶层12、基材13、第二压敏胶层14和第二离型膜层15。但是,普通双面胶带在和面材贴合后由于其压敏胶存在的原因,导致基材和面材均无法回收利用,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面材回收利用的无基材双面胶带,其可以实现与其贴合面材的完全可回收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可实现面材回收利用的无基材双面胶带,由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膜层、水溶性压敏胶层、非水溶性压敏胶层、第二离型膜层组成,并且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能溶于水。优选地,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的厚度在1-50微米之间。优选地,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朝向所述第一离型膜层的一侧在所述第一离型膜层去除后能与面材贴合。优选地,所述非水溶性压敏胶层的厚度在1-50微米之间。优选地,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优选地,第一离型膜层为有机硅类离型膜,其厚度为25-100微米之间。优选地,第二离型膜层为有机硅离类型膜或非硅非氟类离型膜,其厚度为25-100微米之间。优选地,该双面胶带不具有基材。本技术的突出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取消双面胶带的基材和引入水溶性压敏胶层成功的解决了面材贴合压敏胶后的回收利用问题,使得粘附于面材上面的压敏胶层在水中搅拌后即可轻松移除,消除了压敏胶层对面材层回收利用的阻碍。另外,本技术通过无基材双面胶带的设计也解决了基材回收利用问题,同样节省了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非水溶性压敏胶层与水溶性压敏胶层的搭配使用,可以有效克服完全用水溶性压敏胶层导致的对水气太敏感、老化性能受限等问题,使可回收性能和应用老化性能达到了很好的平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双面胶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实现面材回收利用的无基材双面胶带。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在贴合纸面材后并剥离另一侧离型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在贴合PET膜面材后并剥离另一侧离型膜后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号为:11、第一离型膜层;12、第一压敏胶层;13、基材;14、第二压敏胶层;15、第二离型膜层;2、水溶性压敏胶层;3、非水溶性压敏胶层;100、纸面材;200、PET膜面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参照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面材回收利用的无基材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由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膜层11、水溶性压敏胶层2、非水溶性压敏胶层3、第二离型膜层15组成,并且其在水中可以溶解。本技术的突出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取消双面胶带的基材和引入水溶性压敏胶层2成功的解决了面材贴合压敏胶后的回收利用问题,使得粘附于面材上面的压敏胶层在水中搅拌后即可轻松移除,消除了压敏胶层对面材层回收利用的阻碍。另外,本技术通过无基材双面胶带的设计也解决了基材回收利用问题,同样节省了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非水溶性压敏胶层3与水溶性压敏胶层2的搭配使用,可以有效克服完全用水溶性压敏胶层2导致的对水气太敏感、老化性能受限等问题,使可回收性能和应用老化性能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具体的,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2的厚度在1-50微米之间。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2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2在水中可以完全溶解。所述非水溶性压敏胶层3的厚度在1-50微米之间。所述非水溶性压敏胶层3可以为丙烯酸酯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硅胶压敏胶、橡胶型压敏胶等。所述非水溶性压敏胶层3在水中不可以溶解。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离型膜层11为有机硅类离型膜,其厚度为25-100微米。所述的第二离型膜层15依据非水溶性压敏胶的类别可以是有机硅离类型膜或非硅非氟类离型膜,其厚度为25-100微米。实施例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面胶带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膜层11、水溶性压敏胶层2、非水溶性压敏胶层3、第二离型膜层15。其中,第一离型膜层11为厚度为50微米的PET有机硅离型膜。水溶性压敏胶层2为AS3721,胶层厚度为15微米。非水溶性压敏胶层3的厚度为15微米。第二离型膜层15为厚度为50微米的PET有机硅离型膜。参照图3所示,将图2中的第一离型膜层111移除后贴合150g/平米的纸面材100,并移除另一侧离型膜层,将胶带裁切成20mm*20mm方块投入烧杯中自来水并搅拌。5分钟后伴随着水溶性压敏胶层2的溶解,非水溶性胶层3从纸面材100表面完全脱离。实施例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面胶带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膜层11、水溶性压敏胶层2、非水溶性压敏胶层3、第二离型膜层15。其中,第一离型膜层11为50微米的PET有机硅离型膜。水溶性压敏胶层2为AS3721,其胶层厚度为10微米。非水溶性压敏胶层3的厚度为10微米。第二离型膜层15为厚度为50微米的PET有机硅离型膜。参照图4所示,将水溶性压敏胶层2在第一离型膜层11移除后贴合50微米的PET膜面材200,并移除另一侧的第二离型膜层15,将胶带裁切成20mm*20mm方块投入烧杯自来水中搅拌15分钟后胶带从PET膜面材200表面完全脱离。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面胶带经水泡搅拌处理,均能实现胶带从面材表面完全脱除,从而可以实现面材的可回收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可以如下:先将第一离型膜层11移除(即水溶性压敏胶侧的离型膜),后通过水溶性压敏胶层2与第一面材(即要回收的面材如PET膜,PC膜,PP膜,PE膜,纸,等)贴合,在模切成手机或其他电子器件的屏幕形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面材回收利用的无基材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由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膜层、水溶性压敏胶层、非水溶性压敏胶层、第二离型膜层组成,并且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能溶于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面材回收利用的无基材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由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膜层、水溶性压敏胶层、非水溶性压敏胶层、第二离型膜层组成,并且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能溶于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的厚度在1-50微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压敏胶层朝向所述第一离型膜层的一侧在所述第一离型膜层去除后能与面材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福学袁勇刘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佑胶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