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针对滴漏的液态油容易对塑料的生产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液态油保温装置,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支撑架和保温桶,支撑架上设置有液压泵,液压泵连通有输油管,输油管远离液压泵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支撑架上设置有控制器,电磁阀和液压泵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保温桶连通有进油管,电磁阀与进油管连通,支撑架上设置有导流件,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滴漏液态油的集油桶,当液态油从电磁阀与输油管和进油管的连接处滴漏时,导流件起到对滴漏的液态油的导向作用,使得滴漏的液态油流向集油桶,滴漏的液态油获得收集处理,使得滴漏的液态油不易对塑料的生产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态油保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料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态油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塑料的使用性能,通常需要向其中投入各类助剂。其中有些助剂呈液态油状,行业内俗称液态油,其通常是在塑料熔融挤出阶段投入挤出机中与熔融液态塑料共混,再共同挤出,液态油一般保存于保温桶中。液态油一般通过液压泵来向保温桶内输送液态油,液压泵的输油管一般通过电磁阀与保温桶的进油管连接,液压泵向保温桶内输送液态油时,液态油容易从电磁阀与输油管和进油管的连接处滴漏,滴漏的液态油容易对塑料的生产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油保温装置,具有滴漏的液态油不易对塑料的生产环境造成污染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态油保温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上的保温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连通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远离液压泵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所述保温桶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电磁阀和液压泵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保温桶连通有进油管,所述电磁阀远离输油管的一端与进油管连通,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对滴漏的液态油进行导流的导流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滴漏的液态油的集油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泵与电磁阀均为开启状态,液态油从输油管流通到进油管进而流至保温桶中,当液态油从电磁阀与输油管和进油管的连接处滴漏时,导流件起到对滴漏的液态油的导向作用,使得滴漏的液态油流向集油桶,滴漏的液态油获得收集处理,使得滴漏的液态油不易对塑料的生产环境造成污染,进而有利于保持塑料生产车间内的洁净程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件为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架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输油管穿过连通孔与电磁阀连接,所述导流板倾斜朝向集油桶设置,所述导流板远离支撑架的一端靠近集油桶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起到对滴漏的液态油的导向作用,滴漏的液态油受重力作用沿导流板流向集油桶,同时,导流板还起到对液态油的缓冲作用,使得保温桶内的液态油不易因从过高的高度落下而四处溅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自水平方向的两侧向其中部凹陷成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滴漏的液态油不易从导流板水平方向的两侧流出导流板外,有利于进一步保持塑料生产车间内的洁净程度,同时,滴漏的液态油因导流板弧形的设置而向导流板的中部聚集,进而有利于使导流板起到更好的导流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第二导流板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块与插孔插接配合,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匚形杆,所述匚形杆远离支撑架的底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一导流板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导流板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位于滑槽内并与滑槽滑移连接,所述滑槽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一滑块滑出的第一滑孔,所述滑槽的另一端开设有供第二滑块滑出的第二滑孔,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使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固定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可拆卸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导流板进行清理与更换,需要对导流板进行清理与更换时,解除固定件对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固定,将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分别移动至滑槽的两端,使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从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内脱出,即可完成对导流板的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块开设有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二滑块开设有第二销钉孔,所述滑槽开设有分别与第一销钉孔和第二销钉孔对应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固定件为销钉,所述销钉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插块插入第二导流板的插孔时,两个所述销钉分别通过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插入第一销钉孔和第二销钉孔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插入滑槽,当第一导流板的插块插入第二导流板的插孔时,将两个销钉分别通过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插入第一销钉孔和第二销钉孔中,即可完成对于导流板的固定,使用销钉对导流板进行固定使得导流板的固定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水平设置有支撑板,所述集油桶放置于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对集油桶进行定位的定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件对集油桶的定位作用,使得集油桶始终位于支撑板上便于承接液态油的位置,进而有利于保持集油桶的集油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为固定设置于支撑板上的定位柱,所述集油桶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集油桶放置于支撑板上,使得定位柱插入集油桶底部的固定孔,进而实现对于集油桶的定位,定位柱便于工作人员将集油桶放置于一个便于承接液态油的位置,同时,使得集油桶放置后不易与支撑板发生相对滑动,进而有利于保持集油桶的集油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油桶上设置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移动集油桶时有一个便于握持的着力点,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集油桶进行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底部设置有若干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的设置使得支撑架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支撑架进行移动,通过刹车片对万向轮进行固定即可使得该支撑架的位置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桶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保温桶内还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和电热丝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保温桶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值时,温度感应器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热丝进行加热,当保温桶内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值时,温度感应器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热丝停止加热,保温桶内液态油的温度始终处于设定温度值内,进而有利于保持液态油的使用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液态油从电磁阀与输油管和进油管的连接处滴漏时,导流件起到对滴漏的液态油的导向作用,使得滴漏的液态油流向集油桶,滴漏的液态油获得收集处理,使得滴漏的液态油不易对塑料的生产环境造成污染;2.集油桶放置于支撑板上,使得定位柱插入集油桶底部的固定孔,进而实现对于集油桶的定位,定位柱便于工作人员将集油桶放置于一个便于承接液态油的位置;3.通过温度感应器与电热丝的控制使得保温桶内液态油的温度始终处于设定温度值内,进而有利于保持液态油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流板与集油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油桶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温桶的剖视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态油保温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于支撑架(1)上的保温桶(2),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液压泵(6),所述液压泵(6)连通有输油管(7),所述输油管(7)远离液压泵(6)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8),所述保温桶(2)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器(33),所述电磁阀(8)和液压泵(6)分别与控制器(33)电连接,所述保温桶(2)连通有进油管(9),所述电磁阀(8)远离输油管(7)的一端与进油管(9)连通,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对滴漏的液态油进行导流的导流件,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滴漏液态油的集油桶(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油保温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于支撑架(1)上的保温桶(2),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液压泵(6),所述液压泵(6)连通有输油管(7),所述输油管(7)远离液压泵(6)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8),所述保温桶(2)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器(33),所述电磁阀(8)和液压泵(6)分别与控制器(33)电连接,所述保温桶(2)连通有进油管(9),所述电磁阀(8)远离输油管(7)的一端与进油管(9)连通,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对滴漏的液态油进行导流的导流件,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滴漏液态油的集油桶(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油保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件为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架(1)上的导流板(12),所述导流板(12)开设有连通孔(13),所述输油管(7)穿过连通孔(13)与电磁阀(8)连接,所述导流板(12)倾斜朝向集油桶(26)设置,所述导流板(12)远离支撑架(1)的一端靠近集油桶(26)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态油保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板(12)自水平方向的两侧向其中部凹陷成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态油保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板(12)包括第一导流板(121)和第二导流板(122),所述第一导流板(121)固定连接有插块(14),所述第二导流板(122)开设有插孔(15),所述插块(14)与插孔(15)插接配合,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匚形杆(10),所述匚形杆(10)远离支撑架(1)的底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槽(11),所述第一导流板(121)靠近支撑架(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块(16),所述第二导流板(122)靠近支撑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7),所述第一滑块(16)与第二滑块(17)均位于滑槽(11)内并与滑槽(11)滑移连接,所述滑槽(11)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一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新,朱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德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