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098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包括沿输蜡方向依次连接的加热搅拌装置、第一输蜡管、保温搅拌装置和第二输蜡管;所述第一输蜡管和第二输蜡管上均设有第一保温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输蜡效率高,且能让蜡液在输送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的温度范围,从而提高蘸蜡后蜜丸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蜜丸制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中药丸蜜丸的内包装有铝塑包装、全蜡壳包装、塑料球壳包装等。将扣入药丸的塑壳放入塑壳蘸蜡机内熔化的蜡液中,从而完成一次蘸蜡过程,然后在对塑壳上的蜡液进行冷却,或使用蜡液进行蜡壳封装机以离心原理进行全蜡壳包装。然而,蜡液是在加热箱内加热后通过蜡液转运容器倒入生产机台内,每次运输量大,通过人工运输耗时费力,而且蜡液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因降温而出现凝结。蜡液材料熔化倒入生产机台中,生产机台虽然能对蜡液进行一定的保温,但由于调节能力小,温度分布不均,靠中间位置的蜡液流动性远高于外侧和表面的蜡液,导致蘸取该部分蜡液的塑壳,其形成的蜡壳密封性较差,塑壳内的药丸容易受潮,有效期缩短,不合格率较高。蜡液温度如果过高,则会引起蘸蜡机蘸蜡量不够,不能有效包裹塑壳或不能成型,不能保证密封度,冷却至使用温度范围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且蜡液蒸发引起环境排放压力及能耗大等问题。蜡液如不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下,流动性会变差甚至很快凝固,需要重新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输蜡效率高,能让蜡液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且在输送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从而提高蘸蜡后蜜丸的密封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包括沿输蜡方向依次连接的加热搅拌装置、第一输蜡管、保温搅拌装置和第二输蜡管;所述第一输蜡管和第二输蜡管上均设有第一保温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热水机;所述第一输蜡管和第二输蜡管上的第一保温结构为热水腔,所述热水机出水端与第一输蜡管和第二输蜡管的热水腔连通。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搅拌装置上连接有真空抽蜡装置。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抽蜡装置包括与保温搅拌装置依次连接的真空阀、缓冲罐和真空管。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水机包括设有清水入口的水箱,水箱内设有蒸汽盘管;所述蒸汽盘管的两端分别为位于水箱外的第一蒸汽入口和第一蒸汽出口;热水机的出水端位于水箱上并通过热水泵连接有分水器,分水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蜡管和第二输蜡管的热水腔连通。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搅拌装置包括加热罐,加热罐壁体上设有蒸汽腔,所述蒸汽腔连接有第二蒸汽入口和第二蒸汽出口;加热罐上安装有相联动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一驱动装置;加热罐通过第一输蜡管与保温搅拌装置连通。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搅拌装置包括保温罐,所述第一输蜡管和第二输蜡管均与保温罐连接;保温罐上安装有相联动的第二搅拌机构和第二驱动装置;保温罐内设有保温装置。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罐内的保温装置为电热管。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输蜡管与第一输蜡管之间旁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有第二保温结构。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管上的第二保温结构为热水腔。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的优点为:1、石蜡在加热搅拌装置内熔化后,经过第一输蜡管进入保温搅拌装置储存,再经第二输蜡管进入蘸蜡机的蜡箱内。通过管路代替传统大型容器输送蜡液,可以节省时间,降低人工成本。此外,由于第一输蜡管和第二输蜡管上均设有第一保温结构,蜡液在输蜡管内不会因降温而凝结,在进入蘸蜡机前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从而提高蘸蜡后蜜丸的密封性,避免塑壳内的药丸出现受潮情况,延长药丸的有效期,提高产品合格率。2、该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同时对多个蘸蜡机进行输蜡和回收,温控精确度高。3、与电热方式相比,第一输蜡管和第二输蜡管采用热水保温方式,更方便对热水进行集中加热,且不容易出现漏电的情况,使用更安全。4、通过真空抽蜡装置将加热搅拌装置内的蜡液吸入保温搅拌装置内,蜡液无需经过机械运动部件,不会因凝结而形成堵塞,输蜡作业的持续性更好。5、加热罐壁体通过进入蒸汽腔内的蒸汽进行加热,温度高,安全性好,且配合第一搅拌机构对石蜡进行搅拌,熔蜡速度更快,提高熔蜡效率。6、保温搅拌装置用于储存熔化后的蜡液,通过搅拌确保所有蜡液受热均匀。而通过电热管作为保温装置,其温度控制更精确。不需要另行加热或冷却,可以直接输出到机台使用,并保证使用效果。7、第二输蜡管与第一输蜡管之间旁接有循环管,通过阀门的控制,可以将蘸蜡机内未用完的蜡液重新吸入保温搅拌装置内保温,避免蜡液因在蘸蜡机内凝结堵塞以及造成浪费,提高了蜡液的利用率。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热水机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包括沿输蜡方向依次连接的加热搅拌装置2、第一输蜡管18、保温搅拌装置3和第二输蜡管19。所述第一输蜡管18和第二输蜡管19上均设有第一保温结构。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还包括热水机1。第一输蜡管18和第二输蜡管19上的第一保温结构为热水腔,热水机1出水端与第一输蜡管18和第二输蜡管19的热水腔连通。保温搅拌装置3上连接有真空抽蜡装置6。真空抽蜡装置6包括与保温搅拌装置3依次连接的真空阀61、缓冲罐62和真空管63。真空罐与厂家真空系统连接。真空阀61为气动阀。热水机1包括设有清水入口12的水箱11,清水入口12位于水箱11的上部。水箱11内设有蒸汽盘管13。蒸汽盘管13的两端分别为位于水箱11外的第一蒸汽入口131和第一蒸汽出口132。热水机1的出水端位于水箱11底部并通过热水泵14连接有分水器15,分水器15的输出端与第一输蜡管18和第二输蜡管19的热水腔连通。加热搅拌装置2包括加热罐21,加热罐21壁体上设有蒸汽腔23,蒸汽腔23连接有第二蒸汽入口22和第二蒸汽出口24。加热罐21上安装有相联动的第一搅拌机构26和第一驱动装置25。加热罐21通过第一输蜡管18与保温搅拌装置3连通。第一驱动装置25为电机且设置在加热罐21顶部。第一输蜡管18一端与加热罐21的底部连通。保温搅拌装置3包括保温罐31,第一输蜡管18和第二输蜡管19均与保温罐31连接。其中,第一输蜡管18与保温罐31的顶部连通,第二输蜡管19一端与保温罐3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蘸蜡机4的蜡箱连通。保温罐31上安装有相联动的第二搅拌机构33和第二驱动装置32。保温罐31内设有保温装置。本实施例中,保温罐3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输蜡方向依次连接的加热搅拌装置(2)、第一输蜡管(18)、保温搅拌装置(3)和第二输蜡管(19);所述第一输蜡管(18)和第二输蜡管(19)上均设有第一保温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输蜡方向依次连接的加热搅拌装置(2)、第一输蜡管(18)、保温搅拌装置(3)和第二输蜡管(19);所述第一输蜡管(18)和第二输蜡管(19)上均设有第一保温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水机(1);所述第一输蜡管(18)和第二输蜡管(19)上的第一保温结构为热水腔,所述热水机(1)出水端与第一输蜡管(18)和第二输蜡管(19)的热水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搅拌装置(3)上连接有真空抽蜡装置(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抽蜡装置(6)包括与保温搅拌装置(3)依次连接的真空阀(61)、缓冲罐(62)和真空管(6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蜡液输送及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机(1)包括设有清水入口(12)的水箱(11),水箱(11)内设有蒸汽盘管(13);所述蒸汽盘管(13)的两端分别为位于水箱(11)外的第一蒸汽入口(131)和第一蒸汽出口(132);热水机(1)的出水端位于水箱(11)上并通过热水泵(14)连接有分水器(15),分水器(15)的输出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区永标冯丽华梁淑娟刘贵中霍嘉茵罗吉
申请(专利权)人: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