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井下修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修补井下的区域的井下修补系统。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跨隔区域的修补方法,该区域是井孔塌陷部分、已损坏的生产区域或水生产区域。
技术介绍
当区域被损坏或者区域生产过多的水时,该区域需要被密封。然而,已知方案在遇到超过100米的隔离区域时是受到挑战的,因为使由多个管结构安装而成的补丁组件膨胀以能够覆盖整个区域的方式无法提供适当的密封,这是因为,这些管结构已显示出在这样的膨胀期间分离。另一种已知方案是在已有生产管中插入新的生产管。然而,插入新的生产管减小了内径并且因此流动面积显著减小并且因此劣化了生产。此外,小直径井的内径可能被减小至其中无法在进一步干预的程度。与所有已知方案相关联的问题要么是所述方案能隔离的长度不足以隔离整个区域,要么是生产管的内径被减小的太多。因此,存在对这样一种方案的需求,该方案能对长度超过50米的区域进行隔离并且能使得对内径的减小小于已知方案,同时仍能提供可靠的方案,以便获得期望的区域隔离/分离。此外,当坐放跨隔组件时,已证明释放坐放工具是困难的,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修补系统(100),该井下修补系统用于修补具有顶部(110)和轴向轴线(29)的井(1)的井下的区域(101),该井下修补系统包括:/n-用于跨隔在井(1)中井下的区域(101)上的井下跨隔组件(2),该跨隔组件包括:/n-多个管状区段(3),所述多个管状区段端对端地依次安装以形成一个管状管(10),所述管状管具有形成所述管状管的第一开口端部(4)的最靠近所述顶部的第一端部管状区段(16A)并且具有形成该管状管的第二开口端部(5)的第二端部管状区段(16B),所述第一端部管状区段具有第一端部内径(ID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7 EP 17206056.81.一种井下修补系统(100),该井下修补系统用于修补具有顶部(110)和轴向轴线(29)的井(1)的井下的区域(101),该井下修补系统包括:
-用于跨隔在井(1)中井下的区域(101)上的井下跨隔组件(2),该跨隔组件包括:
-多个管状区段(3),所述多个管状区段端对端地依次安装以形成一个管状管(10),所述管状管具有形成所述管状管的第一开口端部(4)的最靠近所述顶部的第一端部管状区段(16A)并且具有形成该管状管的第二开口端部(5)的第二端部管状区段(16B),所述第一端部管状区段具有第一端部内径(IDE1)且该第二端部管状区段具有第二端部内径(IDE2),
其中,安装至所述第一端部管状区段的管状区段是第一可膨胀金属套筒(11,11A),所述第一可膨胀金属套筒比所述第一端部管状区段更易弯曲,和
安装至所述第二端部管状区段的管状区段是第二可膨胀金属套筒(11,11B),所述第二可膨胀金属套筒比所述第二端部管状区段更易弯曲;和
-井下坐放工具管柱(20),其包括管状工具部件(26),所述管状工具部件布置在所述井下跨隔组件的管状管中并具有膨胀开口(24),该膨胀开口允许来自所述井下坐放工具管柱的加压流体从所述膨胀开口流出以使所述可膨胀金属套筒膨胀,所述管状工具部件(26)具有对着所述第一端部管状区段(16A)布置的具有第一工具外径(ODT1)的第一工具部件(28A)和对着所述第二端部管状区段(16B)布置的具有第二工具外径(ODT2)的第二工具部件(28B),
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管状区段(16A)具有凹槽(83),所述凹槽用于接纳所述井下坐放工具管柱的连接工具(72)的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接合部件(71),所述第二工具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端部内径,从而形成小于2mm的第一距离(d1),其中,在所述距离中布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元件(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修补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工具(20)沿所述轴向轴线机械地锁定所述第一端部管状区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修补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工具包括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接合部件上提供向外的径向力的芯轴(73)。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修补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接合部件借助于加压流体伸缩。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修补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接合部件与活塞套筒(74)连接,所述活塞套筒沿所述轴向轴线上下移动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端部管状区段(16A)脱离接合。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修补系统,其中,所述芯轴被移动以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克鲁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韦尔泰克油田解决方案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