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圭烈专利>正文

提高抗震及阻尼性能的钢材多狭缝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77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抗震及阻尼性能的钢材多狭缝阻尼器,在多狭缝阻尼器以上下分开的结构左右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布置时,即左右侧外部狭缝阻尼器和内部狭缝阻尼器构成为以左右重叠的方式进行布置时,将内部狭缝阻尼器设计为屈服强度相对较弱,将外部狭缝阻尼器设计为屈服强度比内部狭缝阻尼器相对较强。并且,在各个狭缝阻尼器的上部板和下部板彼此隔开的状态下,通过公母结构上下彼此啮合的方式进行布置。由此,即使施加较强的外力,在每个阻尼器的狭缝阻尼区域不断裂的状态下也具有持续保持抗震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提高抗震及阻尼性能的钢材多狭缝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材狭缝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吸收影响建筑物的外部震动的提高抗震及阻尼性能的钢材多狭缝阻尼器。
技术介绍
近来,新建的建筑物很多都趋向于高层化,并且考虑到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这些建筑物的高层化现象有望在未来成为普遍化。在这些高层建筑物增多的情况下,最近,与韩国相邻的国家频繁发生地震,这表明韩国也不是地震的安全地带。因此,当发生如地震或台风等自然灾害时,高层建筑物可能会因震动而发生较大的破坏,所以在建筑物中亟需用于抗震、阻尼或隔震的设计,作为这些需求的一部分,已经开发并提出了包括钢材阻尼器及油阻尼器在内的各种震动吸收装置。但是,在最近一直提出的如阻尼器等震动吸收装置存在其结构过于复杂或震动吸收效果欠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地震发生时,依次很好地吸收震动,从而能够提高缓冲力和震动吸收力的提高抗震及阻尼性能的钢材阻尼器。r>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抗震及阻尼性能的钢材多狭缝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部支撑台(10),连接于建筑物的上侧;/n下部支撑台(20),连接于建筑物的下侧;/n中央面板(30),包括: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部支撑台(10)且沿上下方向形成有长的狭缝孔(31b)的中央上部板(31)、以隔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中央上部板(31)的下侧且下端连接在所述下部支撑台(20)的中央下部板(32);/n左侧面板(40),包括:设置于所述中央上部板(31)的左侧且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部支撑台(10)的左侧上部板(41)、以隔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左侧上部板(41)的下侧且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部支撑台(20)并沿上下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5 KR 10-2017-0123131;20180813 KR 10-2018-001.一种提高抗震及阻尼性能的钢材多狭缝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支撑台(10),连接于建筑物的上侧;
下部支撑台(20),连接于建筑物的下侧;
中央面板(30),包括: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部支撑台(10)且沿上下方向形成有长的狭缝孔(31b)的中央上部板(31)、以隔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中央上部板(31)的下侧且下端连接在所述下部支撑台(20)的中央下部板(32);
左侧面板(40),包括:设置于所述中央上部板(31)的左侧且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部支撑台(10)的左侧上部板(41)、以隔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左侧上部板(41)的下侧且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部支撑台(20)并沿上下方向形成有长的狭缝孔(42b)的左侧下部板(42);
右侧面板(50),包括:设置于所述中央上部板(31)的右侧且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部支撑台(10)的右侧上部板(51)、以隔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右侧上部板(51)的下侧且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部支撑台(20)并沿上下方向形成有长的狭缝孔(52b)的右侧下部板(52);
其中,形成在所述左侧面板(40)和右侧面板(50)的狭缝孔(42b、52b)形成为彼此位于相同高度,并且,形成在所述中央面板(30)的狭缝孔(31b)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圭烈金顺玉金真求金徒援池银姬
申请(专利权)人:李圭烈金顺玉金真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