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车用户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列车用户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列车建设的飞速发展,诸如高铁、动车等列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例如,根据统计2017年高铁发送旅客超过20亿人次,按照中国移动高铁网络优化指导意见,需多种手段提升列车网络性能、持续推进列车网络优化,实现用户对列车(例如高铁、动车等)网络业务感知不断提升。其中,高速铁路列车采用全封闭车厢结构,诸如高铁的车箱体为钢材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车窗玻璃为较厚的玻璃材料,高铁在高速运动过程中,无线信号在高速列车内损耗较大,存在位置信息难于捕获等问题,给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目前,列车用户定位的方法主要包括根据列车用户移动终端的采集的信令及小区信息进行定位;或者,根据网络测量报告(MeasurementReport,MR)进行指纹库定位。然而,利用列车用户信令及小区信息进行定位会存在定位不连续和定位精度差的问题;指纹库定位方式因其自身的仿真指纹结果与实际存在差异,在进行用户位置定位时,与实际列车线路轨道轨迹存在较大偏差,优化区域难以准确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用户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列车伴随用户连续的S1-MME信令数据,计算任一时刻列车伴随用户群组距离始发站站点的位移距离,为运营商列车线路的网络优化评估提供了准确的位置信息。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用户定位方法,方法包括:从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用户定位方法,包括:/n从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离站时间和终点站到站时间之间的S1-MME数据中选取多组预设时间长度的S1-MME数据;/n将所述多组预设时间长度的S1-MME数据中的每一组的时间的中位数作为每一组数据的时间;/n基于所述多组预设时间长度的S1-MME数据中的每一组的多个小区距离始发站站点的距离以及所述多个小区在每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利用加权平均法,得到所述每一组数据的时间处对应的小区距离始发站站点的距离;/n根据所述每一组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每一组数据的时间处对应的小区距离始发站站点的距离,得到所述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中的每个时刻距离始发站站点的距离;/n其中,所述列车区间为列车线路中每两个相邻站点之间的线路,列车伴随用户为在同一列列车上的用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用户定位方法,包括:
从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离站时间和终点站到站时间之间的S1-MME数据中选取多组预设时间长度的S1-MME数据;
将所述多组预设时间长度的S1-MME数据中的每一组的时间的中位数作为每一组数据的时间;
基于所述多组预设时间长度的S1-MME数据中的每一组的多个小区距离始发站站点的距离以及所述多个小区在每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利用加权平均法,得到所述每一组数据的时间处对应的小区距离始发站站点的距离;
根据所述每一组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每一组数据的时间处对应的小区距离始发站站点的距离,得到所述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中的每个时刻距离始发站站点的距离;
其中,所述列车区间为列车线路中每两个相邻站点之间的线路,列车伴随用户为在同一列列车上的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站点小区的访问时间和终点站站点小区的访问时间之间的S1-MME数据;
将所述访问时间之间的S1-MME数据按照时间进行排序,得到有序S1-MME数据;
根据所述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站点小区的访问时间和终点站站点小区的访问时间,获取所述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离站时间和终点站到站时间;
从所述有序S1-MME数据中选取所述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离站时间和终点站到站时间之间的S1-MME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时间包括最早访问时间和最晚访问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站点小区的访问时间和终点站站点小区的访问时间,获取所述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离站时间和终点站到站时间,包括:
对所述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站点小区的最晚访问时间求最大值,得到所述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离站时间;
对所述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终点站站点小区的最早访问时间求最小值,得到所述每个列车伴随用户在多个列车区间的终点站到站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原始S1-MME数据和列车工参数据,识别列车用户;
分析所述列车用户在高速运动时的小区访问行为,识别所述列车伴随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存在列车伴随用户在当前列车区间的始发站站点小区的驻留时长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在所述当前区间的始发站停站;
当存在列车伴随用户在当前列车区间的终点站站点小区的驻留时长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在所述当前区间的终点站停站。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强,刘极祥,李旭光,李明,胡丁丁,王天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