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45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机壳,机壳中设有具有轴腔的电机轴、设有第一沟槽的转子,设有第二沟槽的第一隔磁板、设有第三沟槽的第二隔磁板、具有空腔的定子和冷却通道,冷却通道由轴腔、第二沟槽、第一沟槽、第三沟槽和空腔连通形成,冷却通道中流动有冷却介质。可通过冷却介质依序带走电机轴、第一隔磁板、转子、第二隔磁板和定子的热量,并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中。因此,上述电机能够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机轴、第一隔磁板、转子、第二隔磁板和定子进行冷却,大大提升了电机冷却效率,显著提高了电机功率密度等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技术的领域,尤其涉及电机。
技术介绍
对于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尤其是功率密度性能)而言,电机冷却技术是关键因素之一。永磁同步电机中的电机定子和转子是发热源,为了提升电机冷却效率,提出了各种电机冷却方案,包括自然冷却、间接冷却和直接冷却三种方案,具体如下:方案1、自然冷却:电机热量通过内部空气和铁芯传递给电机壳体,外部空气与电机壳体的表面实现热交换;方案2、间接冷却:于电机壳体增加水道,热量通过空气和铁芯传递到壳体,壳体中开有水道,水道中的冷却介质与水道侧壁实现热交换,可以增加附属设备给冷却介质降温,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热交换效率;方案3、直接冷却:于电机定子外部增加冷却管路,使冷却介质与电机定子直接接触,带走电机定子的热量,热交换效率相对方案2有进一步提升。但以上三种方案仍存在着以下问题:方案1的缺点:自然冷却的方式,其热交换效率低,而且外部空气温度对电机散热的影响较大,可控性较差;方案2的缺点:间接冷却的方式,其热交换效率一般;方案3的缺点:直接冷却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中设有:/n电机轴,具有轴腔;/n转子,绕设于所述电机轴上,所述转子上开设有第一沟槽;/n第一隔磁板及第二隔磁板,所述第一隔磁板及所述第二隔磁板分别套设于所述转子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隔磁板中开设有分别与所述轴腔和所述第一沟槽连通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二隔磁板中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沟槽连通的第三沟槽;/n定子,具有空腔,所述电机轴、所述转子、所述第一隔磁板及所述第二隔磁板均支撑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三沟槽与所述空腔连通;以及/n冷却通道,由所述轴腔、所述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三沟槽和所述空腔连通形成,所述冷却通道供冷却介质在其中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中设有:
电机轴,具有轴腔;
转子,绕设于所述电机轴上,所述转子上开设有第一沟槽;
第一隔磁板及第二隔磁板,所述第一隔磁板及所述第二隔磁板分别套设于所述转子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隔磁板中开设有分别与所述轴腔和所述第一沟槽连通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二隔磁板中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沟槽连通的第三沟槽;
定子,具有空腔,所述电机轴、所述转子、所述第一隔磁板及所述第二隔磁板均支撑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三沟槽与所述空腔连通;以及
冷却通道,由所述轴腔、所述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三沟槽和所述空腔连通形成,所述冷却通道供冷却介质在其中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有用于将所述冷却介质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的附属冷却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腔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心线延伸,所述轴腔一端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附属冷却设备连通,另一端连通有第四沟槽,所述第四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于所述第一隔磁板上沿所述转子的径向延伸。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配覃云萍喻皓刘福雷陈伟松张敬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