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线套组件和具有引出线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043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线套组件和具有引出线的装置,护线套组件安装于装置的出线口处,包括:第一固线夹、第二固线夹、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固线夹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线槽;第二固线夹上设置有与第一导线槽对应的第二导线槽,第一导线槽和第二导线槽配合形成固定引出线的导线容置腔;第一密封圈套设于第一固线夹的外周面上;第二密封圈套设于第二固线夹的外周面上,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共同在护线套组件和出线口之间形成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共同在第一固线夹和第二固线夹之间形成第二密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护线套组件,同时解决现有硬塑胶护线套的防水性能差和软橡胶类护线套对引出线的紧固力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线套组件和具有引出线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线套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护线套组件和一种包括该护线套组件的具有引出线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具有引出线的装置,一般采用护线套在装置的外壳的出线口部固定引出线,护线套一般采用单一的硬塑胶材料制作,但硬塑胶材料的护线套与装置的外壳无法很紧密地贴合,引出线与护线套的接触也很难完全密封,防水效果差;而如果将护线套改为容易变形的橡胶材料,则此类型的护线套又因橡胶材料的柔软性对装置的引出线只有横向的保护作用,在沿着装置的引出线的长度方向上无法起到很好的抗拉保护作用,使引出线的抗拉强度差,容易导致装置的引出线受外力影响而与装置内的接线部脱落,从而导致装置功能失效或发生烧毁等不良,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线套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护线套组件的具有引出线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护线套组件,用于具有引出线的装置,并安装于所述装置的出线口处,所述护线套组件包括:第一固线夹,所述第一固线夹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线槽;第二固线夹,所述第二固线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线槽对应的第二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和所述第二导线槽配合形成固定引出线的导线容置腔;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固线夹的外周面上;和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固线夹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共同在所述护线套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用于与所述出线口的周壁接触密封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共同在所述第一固线夹和所述第二固线夹之间形成第二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护线套组件,将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设置于第一固线夹和第二固线夹的外周面上,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配合既能够实现护线套组件和装置的出线口之间形成防水密封,又确保两个固线夹之间形成防水密封,从而起到非常良好的防水密封作用;第一固线夹和第二固线夹配合形成用于固定引出线的导线容置腔,从而起到非常良好的固定引出线的作用;进而使得本方案的护线套组件在保障引出线抗拉能力的同时,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能够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硬塑胶护线套的防水性能差和软橡胶类护线套对引出线的紧固力小,导致引出线的抗拉强度低的技术问题,而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廉。另外,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护线套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固线夹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固线夹的第一内侧表面和朝向所述出线口的周壁的第一外围表面,所述第一导线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表面,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内侧表面和所述第一外围表面构成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导线槽相交汇;所述第二固线夹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线夹的第二内侧表面和朝向所述出线口的周壁第二外围表面,所述第二导线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和所述第二外围表面构成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第二导线槽相交汇;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外围表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外围表面的部分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内侧表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的部分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线夹朝向出线口的周壁的第一外围表面,也即第一固线夹用于与出线口的周壁接触配合的表面,第一外围表面不限于一个面,也可以包括多个面;同样的,第二固线夹朝向出线口的周壁的第二外围表面,也即第二固线夹用于与出线口的周壁接触配合的表面,第二外围表面不限于一个面,也可以包括多个面;第一外围表面和第二外围表面共同构成护线套组件的外周面。第一密封圈位于第一外围表面的部分和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二外围表面的部分共同形成第一密封结构,即第一密封圈位于第一外围表面的部分与出线口紧密接触,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二外围表面的部分与出线口紧密接触,从而实现护线套组件的外周面和出线口的周壁之间的防水密封;第一密封圈位于第一内侧表面的部分和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二内侧表面的部分共同形成第二密封结构,从而实现第一固线夹和第二固线夹之间的防水密封、以及引出线与护线套组件之间的防水密封,进而确保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内侧凹槽,所述第一外围表面设置有第一外围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容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凹槽和所述第一外围凹槽中;所述第二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内侧凹槽,所述第二外围表面设置有第二外围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容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凹槽和所述第二外围凹槽中。在第一固线夹上设置第一内侧凹槽和第一外围凹槽,以方便第一密封圈在第一固线夹上的装配;在第二固线夹上设置第二内侧凹槽和第二外围凹槽,以方便第二密封圈在第二固线夹上的装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内侧凹槽和所述第一外围凹槽至少一个的边缘相邻设置有第一溢料槽;所述第二内侧凹槽和所述第二外围凹槽至少一个的边缘相邻设置有第二溢料槽。第一溢料槽和第二溢料槽的设计,使得已经装配了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固线夹和已经装配了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固线夹贴合装配时、以及护线套组件装配到具有引出线的装置的出线口处时,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形变容易发生,从而确保第一固线夹和第二固线夹之间、以及护线套组件与引出线之间具有良好的防水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侧凹槽和第一外围凹槽至少一个的边缘相邻设置有第一溢料槽,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内侧凹槽和第一外围凹槽至少一个靠近槽口部位的槽宽大于靠近槽底部位的槽宽,且在靠近槽口部位的槽壁和靠近槽底部位的槽壁之间形成台阶,使第一内侧凹槽和第一外围凹槽至少一个的一侧槽壁呈阶梯壁,靠近槽口部位且相对靠近槽底部位槽宽变宽的那部分凹槽可以理解为上述的第一溢料槽。同样的,第二内侧凹槽和第二外围凹槽至少一个的边缘相邻设置有第二溢料槽,也可以做相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内侧表面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导线槽设置于所述凸台上,所述第二内侧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导线槽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固线夹和所述第二固线夹扣合,所述凸台装入所述凹槽中;或所述第二内侧表面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二导线槽设置于所述凸台上,所述第一内侧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线槽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固线夹和所述第二固线夹扣合,所述凸台装入所述凹槽中。利用上述凸台与凹槽的配合,既实现第一固线夹和第二固线夹定位装配,又使得两者的连接强度更高。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线容置腔包括防水密封段和引出线紧固段,所述第一密封圈及所述第二密封圈均与所述防水密封段相交汇,所述引出线紧固段用于固定所述引出线。引出线紧固段用于实现对引出线的紧固,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与防水密封段配合,提供优良的防水密封性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引出线紧固段内设置有至少一段咬合段,所述咬合段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咬紧所述引出线的凸齿;所述咬合段设置于所述引出线紧固段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线套组件,用于具有引出线的装置,并安装于所述装置的出线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固线夹,所述第一固线夹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线槽;/n第二固线夹,所述第二固线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线槽对应的第二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和所述第二导线槽配合形成固定引出线的导线容置腔;/n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固线夹的外周面上;和/n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固线夹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共同在所述护线套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用于与所述出线口的周壁接触密封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共同在所述第一固线夹和所述第二固线夹之间形成第二密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线套组件,用于具有引出线的装置,并安装于所述装置的出线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线夹,所述第一固线夹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线槽;
第二固线夹,所述第二固线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线槽对应的第二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和所述第二导线槽配合形成固定引出线的导线容置腔;
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固线夹的外周面上;和
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固线夹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共同在所述护线套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用于与所述出线口的周壁接触密封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共同在所述第一固线夹和所述第二固线夹之间形成第二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线夹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固线夹的第一内侧表面和朝向所述出线口的周壁的第一外围表面,所述第一导线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表面,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内侧表面和所述第一外围表面构成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导线槽相交汇;
所述第二固线夹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线夹的第二内侧表面和朝向所述出线口的周壁第二外围表面,所述第二导线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和所述第二外围表面构成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第二导线槽相交汇;
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外围表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外围表面的部分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内侧表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的部分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线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内侧凹槽,所述第一外围表面设置有第一外围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容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凹槽和所述第一外围凹槽中;
所述第二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内侧凹槽,所述第二外围表面设置有第二外围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容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凹槽和所述第二外围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线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侧凹槽和所述第一外围凹槽至少一个的边缘相邻设置有第一溢料槽;
所述第二内侧凹槽和所述第二外围凹槽至少一个的边缘相邻设置有第二溢料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线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侧表面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导线槽设置于所述凸台上,所述第二内侧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导线槽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固线夹和所述第二固线夹扣合,所述凸台装入所述凹槽中;或
所述第二内侧表面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二导线槽设置于所述凸台上,所述第一内侧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线槽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固线夹和所述第二固线夹扣合,所述凸台装入所述凹槽中。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雄黄成栋吕玉婵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淮安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