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5G通信系统的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及通信设备,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用于定义一端开口的谐振腔;调谐筒,沿所述谐振腔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谐振腔内,并固定于所述腔体的底壁上;第一介质环,支撑于所述调谐筒远离所述腔体底壁的上端面上;第二介质环,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环靠近所述调谐筒的下端面上,并与所述第一介质环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二介质环从所述调谐筒的上端面插入至所述调谐筒内,进而对所述第一介质环进行定位。本申请能够减小腔体滤波器的体积,以满足5G通信系统所要求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
,涉及一种应用于5G通信系统的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即将到来的5G通信时代,对系统架构提出更为苛刻的技术要求,在实现高效、大容量通信的同时,要求系统模块必须做到高度集成化、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如5GMassiveMIMO技术在实现系统信道从目前的8或者16信道,进一步扩展为32、64甚至128信道的同时,要求系统整机架构尺寸不能过大,甚至还需实现一定程度的小型化。微波滤波器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参数、尺寸大小、成本优劣均对系统的性能、架构尺寸、成本造成较大的影响。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研发工作中发现,现有技术的金属谐振器设置有尺寸比较大的谐振盘,通过谐振盘和金属谐振器的腔体盖板或者腔体壁形成大电容,导致金属谐振器的体积大,无法满足5G通信系统所要求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介质滤波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5G通信系统的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及通信设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其包括:腔体,用于定义一端开口的谐振腔;调谐筒,沿所述谐振腔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谐振腔内,并固定于所述腔体的底壁上;第一介质环,支撑于所述调谐筒远离所述腔体底壁的上端面上;第二介质环,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环靠近所述调谐筒的下端面上,并与所述第一介质环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二介质环从所述调谐筒的上端面插入至所述调谐筒内,进而对所述第一介质环进行定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其包括天线及上述的滤波器,所述天线与所述滤波器耦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包括第一介质环和第二介质环,第一介质环支撑于所述调谐筒远离所述腔体底壁的上端面上,第二介质环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环靠近所述调谐筒的下端面上,并与所述第一介质环相对固定;其中,第一介质环和第二介质环的介电常数高于现有技术的谐振盘的介电常数,大幅提高介电常数,减小第一介质环和第二介质环所占用的体积,因此能够减小腔体滤波器的体积,以满足5G通信系统所要求的小型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腔体滤波器的仿真波形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请参见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该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10应用于5G通信系统,其包括:腔体11、调谐筒12、第一介质环13、第二介质环14以及盖板15。其中,腔体11用于定义一端开口的谐振腔,即腔体11设置有开口端111,调谐筒12、第一介质环13和第二介质环14可以通过开口端111安装在腔体11内;腔体11的材料可以为银、铜、铝、钛或金等金属材料。盖板15设置在腔体11的开口端111上,以使盖板15和腔体11形成一密封空间,避免腔体11内的电磁场泄露,影响腔体滤波器10的性能。该盖板15的材料可以与腔体11的材料相同,例如盖板15的材料和腔体11的材料均可以为铝。腔体11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信号输入端112和信号输出端113,腔体滤波器10通过信号输入端112接收输入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后的信号通过信号输出端113发送给5G通信系统的其他设备。其中,谐振腔的轴线A可为腔体11的中心轴线;调谐筒12沿谐振腔的轴线A方向设置于谐振腔内,并且固定于腔体11的底壁上;即调谐筒12沿轴线A方向设置在腔体11内。调谐筒12固定于腔体11的方式可以包括:焊接、粘胶或者其他固定结构等,例如调谐筒1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腔体11的底壁上。第一介质环13支撑于调谐筒12远离腔体11底壁的上端面121上,第二介质环14突出设置于第一介质环13靠近调谐筒12的下端面131上,并且与第一介质环13相对固定。其中,第一介质环13的外径可以大于第二介质环14的外径。具体地,调谐筒12包括筒状主体122以及设置于筒状主体122远离腔体11底壁的一端的凸缘123,其中筒状主体122的外径小于凸缘123的外径,第一介质环13支撑于凸缘123的上端面(即调谐筒12的上端面121)上。第一介质环13的内部设置有沿轴线A方向与第一介质环13的下端面131间隔的第一环形台面132,第一介质环13在第一环形台面132靠近第一介质13的下端面131一侧的内径大于远离第一介质环13的下端面131一侧的内径。其中,第二介质环14从第一介质环13的下端面131插入第一介质环13,并且支撑于第一环形台面132上。凸缘123的内部设置有沿轴线A方向与凸缘123的上端面121间隔的第二环形台面124,凸缘123在第二环形台面124靠近凸缘123的上端面121一侧的内径大于远离凸缘123的上端面121一侧的内径,第二介质环14从凸缘123的上端面121插入凸缘123内,并且沿轴线A方向与第二环形台面124间隔设置。第一介质环13和第二介质环14可以分体成型,并且彼此相对固定。其中第一介质环13和第二介质环14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以使得第一介质环13和第二介质环14彼此相对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介质环13和第二介质环14可以一体成型。第二介质环14的介电常数小于第一介质环13的介电常数,例如第一介质环13的材料可以为陶瓷、玻璃或钛酸盐等,第二介质环14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铝等。为了防止第一介质环13的电磁场通过上端面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腔体,用于定义一端开口的谐振腔;/n调谐筒,沿所述谐振腔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谐振腔内,并固定于所述腔体的底壁上;/n第一介质环,支撑于所述调谐筒远离所述腔体底壁的上端面上;/n第二介质环,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环靠近所述调谐筒的下端面上,并与所述第一介质环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二介质环从所述调谐筒的上端面插入至所述调谐筒内,进而对所述第一介质环进行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9 CN PCT/CN2018/1258991.一种介质加载的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体,用于定义一端开口的谐振腔;
调谐筒,沿所述谐振腔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谐振腔内,并固定于所述腔体的底壁上;
第一介质环,支撑于所述调谐筒远离所述腔体底壁的上端面上;
第二介质环,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环靠近所述调谐筒的下端面上,并与所述第一介质环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二介质环从所述调谐筒的上端面插入至所述调谐筒内,进而对所述第一介质环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环和所述第二介质环分体成型,并彼此相对固定;所述第二介质环的介电常数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环的介电常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环的内部设置有沿所述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介质环的下端面间隔的第一环形台面,所述第一介质环在所述第一环形台面靠近所述第一介质环的下端面一侧的内径大于远离所述第一介质环的下端面一侧的内径,所述第二介质环从所述第一介质环的下端面插入所述第一介质环,并支撑于所述第一环形台面上;所述第一介质环和所述第二介质环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环的下端面与所述调谐筒的上端面的接触区域上设置有电磁屏蔽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筒包括筒状主体以及设置于筒状主体远离所述腔体底壁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军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