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计自由度高且定位和低高度化容易的线圈装置(10),具有:绕线架(20),卷绕有构成第一线圈部(32)的第一导线(36)和构成第二线圈部(34)的第二导线(38);端子台(50),将第一导线(36)的一对第一引线部(36a、36b)引出;端子台(501),将第二导线(38)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引出。端子台(50、150)与绕线架(20)分体构成,从大致垂直于绕线架的卷绕轴Z的方向安装于绕线架(20)的台连接部(22、122)。在端子台(50、150)形成有将一对引线部(36a、36b、38a、38b)向从中央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引线引导通路(52d、152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选用作例如变压器等的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线圈装置,其具备将导线的一对引线部引出的端子台。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线圈装置中,因为端子台与绕线架一体成形,所以在端子台的规格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制作绕线架整体,设计自由度低。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还已知一种将端子台和绕线架分开地成形并安装的结构。但是,目前,从上部沿着绕线架的卷轴方向安装端子台。因此,很难沿着绕线架的卷轴方向对端子台进行定位。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线圈装置中,存在如下课题:因为将端子台沿着绕线架的卷轴方向安装于绕线架的凸缘部的上表面,所以如果不使绕线架的凸缘部的厚度充分地大或不设置加强肋,端子台的保持就容易不充分。另外,因此,线圈装置的低高度化也很难实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48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597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自由度高且定位及低高度化容易的线圈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其包括:绕线架,其上卷绕有构成线圈部的导线;引线配设台,其将所述导线的一对引线部引出,其中,所述引线配设台与所述绕线架分体构成,从大致垂直于所述绕线架的卷绕轴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绕线架的台连接部,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形成有将所述一对引线部向从中央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引线引导通路。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装置中,引线配设台与绕线架分体构成,安装于绕线架。因此,在引线配设台的规格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仅将安装于绕线架的引线配设台置换为切合其规格的引线配设台即可,无需重新制作绕线架整体。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与引线配设台的规格变更灵活地对应且设计自由度高的线圈装置。另外,可以将绕线架和引线配设台分开成形,能够使用适用于它们的材料进行成形。例如,通过使用导热性高的材料对绕线架进行成形,能够得到导热性优异的线圈装置。另外,通过使构成绕线架的材料包含填料,可得到强度优异的绕线架,能够提高线圈装置的强度。另外,通过成形性优异的材料对引线配设台进行成形,由此,即使对由复杂的形状构成的引线配设台也可以提高尺寸精度,能够对线圈装置的小型化作出贡献。另外,在对绕线架进行成形时,无需使用考虑了引线配设台的规格的模具,可以使用切合绕线架的规格的模具。因此,与对引线配设台一体化的绕线架进行成形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模具的结构,制造容易。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装置中,能够从大致垂直于绕线架的卷绕轴的方向将引线配设台安装于绕线架的台连接部。因此,容易将在引线配设台具备的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对于绕线架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容易进行对与线圈装置的端子连接的外部端子的定位。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装置中,为了在引线配设台上形成将一对引线部向从中央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引线引导通路,将分别与引线部的前端连接的端子分离,提高它们的绝缘性。另外,容易将与引线部的前端连接的端子配置于远离线圈部的位置。而且,容易进行引线配设台和绕线架的连接,也容易进行线圈装置的低高度化。优选的是,在所述台连接部具备分别与形成于所述引线配设台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合槽卡合的卡合片。通过将卡合片嵌入式安装于卡合槽,容易进行引线配设台和绕线架的接合作业,同时也容易进行对引线配设台的沿着长边方向的绕线架的定位。另外,能够将引线配设台与台连接部牢固地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卡合片也可以具有主片和与该主片连续形成的副片,插入所述卡合片的所述卡合槽也可以具有插入所述主片的主槽和插入所述副片的副槽。通过这样构成,卡合片和卡合槽的卡合(嵌合)变得较为牢固,定位精度也得以提高。另外,优选的是,副片的厚度比主片薄。通过这样构成,卡合片和卡合槽的卡合(嵌合)变得更加牢固,定位精度也进一步提高。所述主片还可以具有向比所述副片靠所述引线配设台的方向突出的部分,在所述副槽内还可以形成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抵接的止动壁。通过这样构成,引线配设台可以与台连接部较为牢固地连接,而且,它们的定位精度也得以提高。特别是,提高了旋转方向的定位,也能够减少它们的抖动。优选的是,所述副槽形成为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具备的钩形状的突起。止动壁也可以形成为该突起。通过该副槽形成的突起,容易将副片固定并保持,强化了卡合片和卡合槽的卡合(嵌合)。优选的是,所述主槽以与所述副槽连续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在所述副槽的相反侧的侧部,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形成有构成所述主槽的侧壁面的引导凸部。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容易地将卡合片插入卡合槽,引线配设台相对于绕线架的安装变得容易,同时强化了它们的固定。优选的是,所述主片的突出前端部和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部以台阶为界大致平行地形成。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容易地将卡合片插入卡合槽,引线配设台相对于绕线架的安装变得容易,同时强化了它们的固定。另外,也提高了定位精度。任一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部也可以相对于所述副片的突出方向倾斜地成形。通过这样构成,特别是,提高了旋转方向的定位精度,也能够防止引线配设台相对于绕线架的抖动。优选的是,在所述台连接部,在一对所述卡合片之间具备配置于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的中央支承片和配置于该中央支承片的两侧的一对辅助支承片,在所述台连接部,在所述中央支承片和一对所述辅助支承片之间形成有一对引线通过槽,所述台连接部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所述引线通过槽的基端侧槽宽为构成所述引线部的导线的线径同等以上,且所述导线的线径的1.5倍以下。通过这样构成,在将引线配设台安装于绕线架时,通过引线通过槽的引线部干扰引线配设台的可能性降低,容易将引线配设台安装于绕线架。优选的是,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在与所述中央支承片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朝向所述绕线架的中心突出的引线绝缘凸部,在所述引线绝缘凸部的两侧,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形成有分别与一对所述引线通过槽连通的引线贯通槽,在所述引线部通过的位置,所述引线贯通槽的槽宽比所述引线通过槽的所述基端侧槽宽宽。通过这样构成,在将引线配设台安装于绕线架时,通过引线通过槽的引线部干扰引线配设台的可能性降低。优选的是,在所述引线绝缘凸部的前端部形成有与在所述台连接部具备的钩用槽卡合的钩部。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引线配设台更加牢固地安装于绕线架。优选的是,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表面形成有将从所述引线贯通槽引出的一对所述引线部向与所述引线绝缘凸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一对所述引线引导通路。容易将从引线贯通槽引出的引线部向引线引导通路引导。优选的是,在各所述引线引导通路的所述绕线架的中心侧,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具备绝缘壁,在所述引线贯通槽和所述引线引导通路的边界,所述绝缘壁的内侧端部朝向所述引线绝缘凸部突出,使所述引线贯通槽的入口侧槽宽变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装置,包括:/n绕线架,在其上卷绕有构成线圈部的导线;和/n引线配设台,其将所述导线的一对引线部引出,/n该线圈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引线配设台与所述绕线架分体构成,从大致垂直于所述绕线架的卷绕轴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绕线架的台连接部,/n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形成有将所述一对引线部向从中央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引线引导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8 JP 2018-2482151.一种线圈装置,包括:
绕线架,在其上卷绕有构成线圈部的导线;和
引线配设台,其将所述导线的一对引线部引出,
该线圈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配设台与所述绕线架分体构成,从大致垂直于所述绕线架的卷绕轴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绕线架的台连接部,
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形成有将所述一对引线部向从中央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引线引导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连接部具备分别与形成于所述引线配设台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合槽卡合的卡合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卡合片具有主片和与该主片连续形成的副片,
所述卡合片插入的所述卡合槽具有插入所述主片的主槽和插入所述副片的副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片的厚度比所述主片的厚度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片具有向着比所述副片靠所述引线配设台的方向突出的部分,
在所述副槽形成有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抵接的止动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槽形成为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具备的钩形状的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槽以与所述副槽连续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
在所述副槽的相反侧的侧部,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形成有构成所述主槽的侧壁面的引导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片的突出前端部和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部以台阶为界大致平行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副片的突出方向倾斜地成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胜,比嘉晋士,岩仓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