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识别装置和方法及包含其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98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身份识别装置和方法及包含其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用于采集用户手掌的红外图像;以及中控主机单元,用于将从所述红外图像得到的图像数据与预先采集的授权用户数据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识别所述用户的身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身份识别装置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及其对应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身份识别装置和方法及包含其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的应用,具体涉及汽车车辆中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身份识别技术。
技术介绍
在当前的汽车领域中,车辆配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已经不是稀奇的了。大多数情形下,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随着汽车的上电而启动,并且不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鉴别。这样设定主要为了方便驾驶员的操作,因为当前阶段,汽车的主要角色还是交通工具,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只是作为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辅助装置。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附带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及娱乐功能属性。例如近年来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就可以直接设置空调、座椅参数;可以与互联网连接以获取咨询信息;可以安装第三方APP;可以支持用户个性化显示;还可以支持副驾显示器或者是后排显示器等功能。这些新功能的加入无疑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而另外一方面,当自动驾驶时代到来之后,车内用户的关注重点将逐渐从驾驶汽车本身转移到信息娱乐系统之上,人们甚至会通过该系统来控制车辆的启动和驾驶过程,所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最后必将成为人与车交流的主要窗口。因此,如何实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数据访问保护,如何识别不同的用户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部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在数据访问保护和多用户操作这些方面确实做了不少针对性的设计,例如网络安全(cybersecurity)、功能性安全(functionalsafety)等功能的加入。这些功能设计都是系统级的,虽然卓有成效,但对提升人机交互的安全性帮助不大。在如何更好地提升人机交互的安全性方面,现有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都不是很理想。例如,当前大多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对于使用者不作鉴别,如前面提到地,这显然对数据访问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又例如,有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通过不同的登录名来区别不同的用户,但很显然地,如果登录名被盗用了,数据访问的保护也就形同虚设了。还有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对关键数据访问进行密码保护,但是输入密码会让驾驶员分心,从而带来驾驶安全隐患。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和指纹识别来区别不同的用户,但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的成本太高且技术复杂,并不适合在车内使用;指纹识别也同样容易被仿冒和被盗,而且指纹识别要按压指纹,但有的个体因为指纹特征很少,或者在特殊的条件下,如手指潮湿、破损等,无法识别其指纹特征,所以指纹识别在车内使用的可靠性也不高。考虑到车内使用的环境,上述措施显然都不够方便也不够安全。亟需一种身份识别技术,其不仅可以实现可靠的身份识别功能,还能在兼顾车内使用环境的条件下实现安全、便捷、快速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技术以及应用该技术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其能在车辆使用环境下可靠、安全、方便且快速地实现身份识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其包括:红外摄像头,用于采集用户手掌的红外图像;以及中控主机单元,用于将从所述红外图像得到的图像数据与预先采集的授权用户数据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识别所述用户的身份。较佳地,上述身份识别装置还可包括: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图形化的用户指示。较佳地,在上述身份识别装置中,所述中控主机单元可进一步包括数据库、图像捕捉模块、图像算法处理模块和身份认证模块。在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所述预先采集的授权用户数据。所述图像捕捉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红外摄像头捕捉所述红外图像。所述图像算法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捕捉的红外图像进行算法处理以提取出对应的图像数据;在授权用户数据采集模式下,将所述图像数据直接存储进所述数据库以作为授权用户数据的样本,并根据需要使该样本与预定的权限范围相关联;和在用户身份识别模式下,将所述图像数据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授权用户数据进行比对。所述身份认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比对结果来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授权用户并在所述用户为授权用户的情况下进一步确定该用户的权限范围。更佳地,在上述身份识别装置中,对所述捕捉的红外图像进行算法处理以提取出对应的图像数据包括:将所述红外图像转变为静脉模式图像,并从该静脉模式图像提取出特征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身份识别装置仅仅只需要对用户的手掌采集红外图像就可以准确地完成对用户的身份识别,十分地安全、方便和快捷。特别地,医学研究证明,手部静脉的形状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每个人的手部静脉图像都不相同,因此,利用掌静脉图像可以非常可靠地进行身份识别。此外,利用掌静脉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获取的是掌静脉的图像特征,这是掌活体时才存在的特征,无法造假,因此安全性很高。而且,因为获取的是手掌内部的静脉图像特征,而不是手掌表面的图像特征,所以不存在任何由于手掌表面的损伤、磨损、干燥或太湿等带来的识别障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身份识别装置,用于对尝试要登录到所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较佳地,在上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还可包括:红外光源,用于对所述用户的手掌照射红外光。更佳地,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红外摄像头被装配在一个结构件单元中。较佳地,在上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所述红外摄像头为多个,并且分布在车辆的中控主机位置、副驾显示位置和后排显示位置。较佳地,在上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当需要进行车载移动支付时,所述中控主机单元将从所述红外图像得到的图像数据直接发送给移动支付平台,以用于确认付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其包括:图像采集步骤,用于通过红外摄像头采集用户手掌的红外图像;以及比对识别步骤,用于通过车载中控主机单元将从所述红外图像得到的图像数据与预先采集的授权用户数据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识别所述用户的身份。较佳地,在上述身份识别方法中,所述比对识别步骤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对所述红外图像进行算法处理以提取出对应的图像数据;在授权用户数据采集模式下,将所述图像数据直接存储进数据库以作为授权用户数据的样本,并根据需要使该样本与预定的权限范围相关联;在用户身份识别模式下,将所述图像数据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授权用户数据进行比对;基于所述比对结果来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授权用户;以及在所述用户为授权用户的情况下进一步确定该用户的权限范围。更佳地,在上述身份识别方法中,对所述红外图像进行算法处理以提取出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子步骤包括:将所述红外图像转变为静脉模式图像,并从该静脉模式图像提取出特征值。较佳地,上述身份识别方法还可包括照射步骤,用于在所述图像采集步骤的过程中用红外光源照射用户的手掌。更佳地,上述身份识别方法在进行所述照射步骤、所述图像采集步骤和所述比对识别步骤的过程中,通过显示单元显示图形化的用户指示。较佳地,在上述身份识别方法中,当需要进行车载移动支付时,将所述图像数据直接发送给移动支付平台,以用于确认付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因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包括:/n红外摄像头,用于采集用户手掌的红外图像;以及/n中控主机单元,用于将从所述红外图像得到的图像数据与预先采集的授权用户数据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识别所述用户的身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包括:
红外摄像头,用于采集用户手掌的红外图像;以及
中控主机单元,用于将从所述红外图像得到的图像数据与预先采集的授权用户数据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识别所述用户的身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身份识别装置还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图形化的用户指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身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主机单元进一步包括:
数据库,其中存储了所述预先采集的授权用户数据;
图像捕捉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红外摄像头捕捉所述红外图像;
图像算法处理模块,用于:
对所述捕捉的红外图像进行算法处理以提取出对应的图像数据;
在授权用户数据采集模式下,将所述图像数据直接存储进所述数据库以作为授权用户数据的样本,并根据需要使该样本与预定的权限范围相关联;和
在用户身份识别模式下,将所述图像数据与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授权用户数据进行比对;以及
身份认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比对结果来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授权用户,并在所述用户为授权用户的情况下进一步确定该用户的权限范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身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捕捉的红外图像进行算法处理以提取出对应的图像数据包括:将所述红外图像转变为静脉模式图像,并从该静脉模式图像提取出特征值。


5.一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份识别装置,用于对尝试要登录到所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还包括:
红外光源,用于对所述用户的手掌照射红外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红外摄像头被装配在一个结构件单元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摄像头为多个,并且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阅袁伟吕俊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波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