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铆螺母的成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98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铆螺母的成型机构,包括用于成型所述压铆螺母的容槽部、齿部、法兰、杆部和通孔的冷镦机,用于在所述通孔内形成螺纹的攻牙装置,用于对攻牙后的所述压铆螺母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设备以及用于对所述压铆螺母进行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由冷镦加工的方式取代了机加工的方式,可以直接冷镦出压铆螺母的外形及通孔,相比于机加工节省了一台加工通孔的设备,从而节省了制造的成本,并且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合格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铆螺母的成型机构
本技术涉及了紧固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铆螺母的成型机构。
技术介绍
在电视机机壳中的固定中需要一种压铆螺母,其结构主要包括头部、法兰和杆部。压铆螺母的形状比较复杂,法兰比较扁平,杆部尺寸和头部尺寸相同,头部包括齿部和容槽部。现有的生产工艺是通过机加工,然而由于产品结构复杂,导致了产品成型非常困难,生产效率低。机加工所需要的设备多,材料的利用率低,导致了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铆螺母的成型机构,包括:用于成型所述压铆螺母的容槽部、齿部、法兰、杆部和通孔的冷镦机,用于在所述通孔内形成螺纹的攻牙装置,用于对攻牙后的所述压铆螺母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设备以及用于对所述压铆螺母进行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设备。进一步地,所述冷镦机包括:切料机构、顶出机构、传送机构以及六个模具,其中,所述切料机构的模腔内安装有切模和剪模,用于切断材料,所述六个模具集成在所述冷镦机内,所述顶出机构用于将所述模腔内的产品顶出,所述传送机构在所述顶出机构以及六个模具之间移动送料,具体地,依次从切料机构传送到所述第一模具直至所述第六模具。进一步地,六个所述模具包括:用于对于线材进行整形并且在所述线材的顶部预成型第一内孔,在所述线材的底部形成第二内孔的第一模具,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模具处理过后的第一模工艺料进行预成型所述法兰的第二模具,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二模具处理过后的第二模工艺料进行所述法兰成型,并且预成型所述容槽部和所述齿部的第三模具,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三模具处理过后的第三模工艺料进行所述容槽部预成型和所述齿部成型的第四模具,用于对经过所述第四模具处理过后的第四模工艺料的所述容槽部进行翻边成型和去除所述第一内孔与所述第二内孔之间的废料的第五模具,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五模具处理过后的第五模工艺料进行去除飞边的第六模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至所述第六模具由主模和冲模组成;所述主模包括:主模模壳、设置在所述主模模壳中的主模模芯、氮气弹簧、主模垫块和主模顶针,其中,所述主模模芯、所述氮气弹簧和所述主模垫块由上向下依次设置在所述主模模壳中,所述主模模芯中设置有主模型腔,所述主模顶针由所述主模模芯伸入至所述主模型腔内;所述冲模包括:冲模模壳、设置在所述冲模模壳中的冲模模芯、冲模顶针和冲模垫块,其中,所述冲模模芯的底部设置有冲模型腔,所述冲模顶针由所述冲模模芯伸入至所述冲模型腔内;所述主模型腔与所述冲模型腔相对应,用于固定所述线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具采用浮动主模,所述浮动主模对所述第一模工艺料的底部进行浮动正挤压。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模具中的第四冲模顶针的的外周包裹有冲模套,所述冲模套伸入所述第三模工艺料的所述容槽部并对其冷镦;所述第五模具中的第五冲模顶针的外周包裹有第一冲模套,所述第一冲模套的外周包裹有第二冲模套,所述第一冲模套用于成型所述容槽部的翻边,所述第二冲模套与所述齿部卡合并且第五主模模芯中还设置有出料孔。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采用夹子,所述夹子的做成台阶状,所述夹子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夹合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至所述第六模具的主模由相同的两个部分拼接合成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冷镦加工的方式代替机加工直接冷镦出所述压铆螺母的外形及通孔,相比于机加工节省了一台加工通孔的设备,可以节约成本。并且采用冷镦机生产压铆螺母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合格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铆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铆螺母的成型机构中第一模具至第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冷镦过程中线材的变化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四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半个夹子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夹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压铆螺母-100;头部-1;容槽部-2;齿部-3;法兰-4;杆部-5;通孔-6;第一内孔-7;第二内孔-8;翻边部-9;第一模具-10;主模模壳-201;主模模芯-202;主模顶针-203;主模垫块-204;主模型腔-205;氮气弹簧-206;冲模模壳-211;冲模顶针-213;冲模垫块-214;冲模型腔-215;第二模具-20;第二主模顶针-203;第二主模型腔-205;第二氮气弹簧-206;主模套-208;第三模具-30;第四模具-40;第四冲模顶针-513,第一冲模套-516;第二冲模套-517;第五模具-50;第五主模模芯-502;出料孔-5020;第六模具-60;夹子-70;夹持部-7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压铆螺母100的成型机构,包括:用于成型所述压铆螺母100的冷镦机,用于对所述压铆螺母100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设备以及用于对所述压铆螺母100进行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设备。具体地,本技术采用冷镦机完成所述压铆螺母100的成型操作,即可以直接由所述冷镦机冷镦成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由冷镦加工的方式取代了机加工的方式,可以直接冷镦出所述压铆螺母100的外形及通孔,相比于机加工节省了一台加工通孔的设备,从而节省了制造的成本。使用冷镦机生产所述压铆螺母100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所使用的模具的尺寸都是根据产品的需要精确地设计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成型率和产品尺寸的精度,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铆螺母的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成型所述压铆螺母的容槽部、齿部、法兰、杆部和通孔的冷镦机,用于在所述通孔内形成螺纹的攻牙装置,用于对攻牙后的所述压铆螺母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设备,以及用于对所述压铆螺母进行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铆螺母的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成型所述压铆螺母的容槽部、齿部、法兰、杆部和通孔的冷镦机,用于在所述通孔内形成螺纹的攻牙装置,用于对攻牙后的所述压铆螺母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设备,以及用于对所述压铆螺母进行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铆螺母的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镦机包括:切料机构、顶出机构、传送机构以及六个模具,所述六个模具分别为第一模具至第六模具,其中,所述切料机构的模腔内安装有切模和剪模,用于切断材料,所述六个模具集成在所述冷镦机内,所述顶出机构用于将所述模腔内的产品顶出,所述传送机构在所述顶出机构以及六个模具之间移动送料,具体地,依次从切料机构传送到所述第一模具直至所述第六模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螺母的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模具包括:用于对于线材进行整形并且在所述线材的顶部预成型第一内孔,在所述线材的底部形成第二内孔的第一模具,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模具处理过后的第一模工艺料进行预成型所述法兰的第二模具,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二模具处理过后的第二模工艺料进行所述法兰成型,并且预成型所述容槽部和所述齿部的第三模具,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三模具处理过后的第三模工艺料进行所述容槽部预成型和所述齿部成型的第四模具,用于对经过所述第四模具处理过后的第四模工艺料的所述容槽部进行翻边成型和去除所述第一内孔与所述第二内孔之间的废料的第五模具,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五模具处理过后的第五模工艺料进行去除飞边的第六模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怀波路凤
申请(专利权)人: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