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底座和药剂箱,底座上固定有液压杆,液压杆的上端固定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注液管,底座上固定有与注液管对应的柱筒,柱筒内部设置有对注液管表面刮渣的刮渣机构,药剂箱上固定有水泵,水泵的进口端通过管路与药剂箱内部连通,水泵的出口端通过输液管分别与多个所述注液管连接。该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通过液压杆将注液管插入土壤内部,并利用水泵向注液管内部输入修复剂,从而实现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农作物不受污染,并助于提高人类健康,并且刮渣机构能够及时的将粘附在注液管外侧壁的土渣及时刮除,提高注液管的使用寿命,降低注液管的消耗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山土壤修复
,具体为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矿山资源丰富,矿山在开采产生的废石、选矿产生的尾矿以及废渣,经风化淋滤之后有害物质会转移到土壤中,造成土壤质量下降的同时污染农作物,最后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用来存储土壤修复剂的药剂箱,底座上固定有液压杆,液压杆的上端固定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注液管,底座上固定有与注液管对应的柱筒,且柱筒内部设置有对注液管表面刮渣的刮渣机构,药剂箱上固定有水泵,水泵的进口端通过管路与药剂箱内部连通,水泵的出口端通过输液管分别与多个所述注液管连接。优选的,刮渣机构包括固定于柱筒的内壁上的两个支架一上铰接的导轮,且注液管插接在两个所述导轮之间,柱筒内部定轴转动连接有齿圈,且齿圈的环面固定有多个悬臂,且悬臂上固定有对注液管外侧壁进行刮渣的刮刀,导轮和齿圈之间设置有转轴,且导轮通过转轴连接齿圈。优选的,柱筒的内侧壁上固定有环台,且齿圈定轴转动连接在环台上,注液管与齿圈的竖直中心轴线重合,齿圈上的悬臂为L形,且多个悬臂沿齿圈圆周走向等间隔布置。优选的,导轮的一侧同轴固定有锥齿轮二,柱筒的侧壁上固定有支架二,且转轴定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二上,且转轴与柱筒的中心轴线平行。优选的,转轴的上端固定有锥齿轮一,且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连接,转轴的下端固定有小齿轮,且小齿轮与齿圈啮合连接。优选的,两个导轮相外切并对称布置,导轮圆周面上开设有截面为半圆的内凹状的环槽,且两个所述导轮上的环槽在相切处形成一个圆形通孔,且注液管插接在所述通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液压杆将注液管插入土壤内部,并利用水泵向注液管内部输入修复剂,从而实现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农作物不受污染,并助于提高人类健康,在注液管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刮渣机构及时的将粘附在注液管外侧壁的土渣及时刮除,避免具有腐蚀性的土壤粘结在注液管上,进而提高注液管的使用寿命,降低注液管的消耗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的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的柱筒轴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的柱筒结构俯视图。图中:1-柱筒;2-支架一;3-锥齿轮一;4-转轴;5-支架二;6-齿圈;7-小齿轮;8-刮刀;9-悬臂;10-环台;11-锥齿轮二;12-导轮;13-注液管;14-底座;15-药剂箱;16-水泵;17-输液管;18-升降板;19-液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座14和固定在底座14上用来存储土壤修复剂的药剂箱15,底座14上固定有液压杆19,液压杆19的上端固定有升降板18,升降板18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注液管13,底座14上固定有与注液管13对应的柱筒1,且柱筒1内部设置有对注液管13表面刮渣的刮渣机构,药剂箱15上固定有水泵16,水泵16的进口端通过管路与药剂箱15内部连通,水泵16的出口端通过输液管17分别与多个所述注液管13连接。本实施例中,刮渣机构包括固定于柱筒1的内壁上的两个支架一2上铰接的导轮12,且注液管13插接在两个所述导轮12之间,柱筒1内部定轴转动连接有齿圈6,且齿圈6的环面固定有多个悬臂9,且悬臂9上固定有对注液管13外侧壁进行刮渣的刮刀8,导轮12和齿圈6之间设置有转轴4,且导轮12通过转轴4连接齿圈6。本实施例中,柱筒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环台10,且齿圈6定轴转动连接在环台10上,注液管13与齿圈6的竖直中心轴线重合,齿圈6上的悬臂9为L形,且多个悬臂9沿齿圈6圆周走向等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导轮12的一侧同轴固定有锥齿轮二11,柱筒1的侧壁上固定有支架二5,且转轴4定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二5上,且转轴4与柱筒1的中心轴线平行。本实施例中,转轴4的上端固定有锥齿轮一3,且锥齿轮一3与锥齿轮二11啮合连接,转轴4的下端固定有小齿轮7,且小齿轮7与齿圈6啮合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导轮12相外切并对称布置,导轮12圆周面上开设有截面为半圆的内凹状的环槽,且两个所述导轮12上的环槽在相切处形成一个圆形通孔,且注液管13插接在所述通孔内。本技术的原理及优点:该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在使用时,将用来修复土壤的修复剂存储在药剂箱15内,然后移动底座14至需要修复土壤的的区域,并启动液压杆19使得液压杆19带动升降板18下降,升降板18的下移带动注液管13同步下移并插入土壤内部,然后启动水泵16,水泵16将药剂箱15内部的修复剂抽出并由输液管17输送至注液管13内部,然后经过注液管13注入土壤内部,注液结束后,关闭水泵16,停止注液,并启动液压杆19将升降板18升起并同步带动注液管13同步升起复位,从而实现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农作物不受污染,并助于提高人类健康;当注液管13向上升起的过程中,注液管13的侧壁与导轮12的环槽之间在摩擦力作用下,使得注液管13上移带动导轮12转动,导轮12的转动通过锥齿轮二11带动锥齿轮二3同步转动,锥齿轮二3带动转轴4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小齿轮7同步转动,小齿轮7带动齿圈6在环台10上做绕齿圈6中心轴线的转动,从而通过悬臂9带动刮刀8做绕齿圈6中心轴线的转动,刮刀8在转动的同时对注液管13的外侧壁进行刮渣,从而及时的将粘附在注液管13外侧壁的土渣及时刮除,避免具有腐蚀性的土壤粘结在注液管13上,进而提高注液管13的使用寿命,降低注液管13的消耗成本;注液管13在升降板18下移的过程中,注液管13通过摩擦力作用,带动导轮12反向转动,同样的导轮12通过锥齿轮二11带动锥齿轮一4反向转动,并同步使得转轴4和小齿轮7反向转动,进而使得齿圈6反向转动,齿圈6的转动通过悬臂9带动刮刀8反向转动,同样对注液管13的外侧壁进行刮渣处理,保持注液管13表面干净,提高注液管13插入土壤的顺畅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座(14)和固定在底座(14)上用来存储土壤修复剂的药剂箱(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上固定有液压杆(19),所述液压杆(19)的上端固定有升降板(18),所述升降板(18)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注液管(13),所述底座(14)上固定有与注液管(13)对应的柱筒(1),且柱筒(1)内部设置有对注液管(13)表面刮渣的刮渣机构,所述药剂箱(15)上固定有水泵(16),所述水泵(16)的进口端通过管路与药剂箱(15)内部连通,所述水泵(16)的出口端通过输液管(17)分别与多个所述注液管(1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座(14)和固定在底座(14)上用来存储土壤修复剂的药剂箱(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上固定有液压杆(19),所述液压杆(19)的上端固定有升降板(18),所述升降板(18)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注液管(13),所述底座(14)上固定有与注液管(13)对应的柱筒(1),且柱筒(1)内部设置有对注液管(13)表面刮渣的刮渣机构,所述药剂箱(15)上固定有水泵(16),所述水泵(16)的进口端通过管路与药剂箱(15)内部连通,所述水泵(16)的出口端通过输液管(17)分别与多个所述注液管(1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渣机构包括固定于柱筒(1)的内壁上的两个支架一(2)上铰接的导轮(12),且注液管(13)插接在两个所述导轮(12)之间,所述柱筒(1)内部定轴转动连接有齿圈(6),且齿圈(6)的环面固定有多个悬臂(9),且悬臂(9)上固定有对注液管(13)外侧壁进行刮渣的刮刀(8),所述导轮(12)和齿圈(6)之间设置有转轴(4),且导轮(12)通过转轴(4)连接齿圈(6)。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雨,袁广华,刘亮,郝文辉,郎坤,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孙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