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一侧设进料斗和撕裂滚筒,另一侧设分离仓,撕裂滚筒之间设挤出管;挤出管内设挤出螺杆,挤出螺杆套接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及主动轴;挤出管筛网上方设通气管和喷淋管,通气管连接臭氧发生器、抽气泵及空气加热器,喷淋管连接消毒箱及抽水泵;撕裂滚筒下方设过滤细网及排渣口,分离仓底设过滤粗网及除袋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采用撕裂袋体‑挤出袋体‑过滤菌渣的多级分离方法,将塑料袋与菌渣分离开,经过气液两重消毒处理,集中收集塑料袋,并回收了菌渣,其分离效果佳、灭菌效果明显,大大提高废菌棒的回收效率,解决了现有菌菇栽培行业的后处理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菇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会产生大量的废菌棒,这些废菌棒可以再回收利用。第一种方法:就是直接使用这些废菌棒进行再次栽培,生长出第二茬甚至第三茬的蘑菇,也可以叫做二次出菇。第二种方法:就是将废菌棒处理后栽培其它食用菌,把废菌棒打碎,在菌糠中掺加其它栽培料,生产其它品种的食用菌。在处理废菌棒的过程,栽培袋体的处理一般采用人工撕破的方法,再将菌渣收集并进一步处理。废旧的栽培袋体残破不堪、粘连菌渣且带有各种菌体,容易污染土地,需要消毒清理。总之,在回收废菌棒的过程中,栽培袋体的处理至关重要,现有技术还没有一种专门的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外观为矩形箱体结构,装置本体一侧壁的上部位置外侧连通有进料斗,装置本体内部靠近进料斗的附近位置横架有一对并列放置的撕裂滚筒,进料斗与装置本体之间的进料口位于两个撕裂滚筒中间的位置,撕裂滚筒远离进料斗的一侧斜置有挤出管,挤出管一端的出口位于两个撕裂滚筒中间靠下的位置,挤出管远离撕裂滚筒的一端伸入到分离仓,分离仓位于装置本体内部另一侧壁的上部位置;挤出管内穿接有一对并列设置的挤出螺杆,挤出螺杆的一端靠近撕裂滚筒且与撕裂滚筒之间有间隙,挤出螺杆的另一端伸出挤出管外并套接有从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且位于上方的从动齿轮啮合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套接有主动轴,主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电机固定连接在分离仓的侧壁上,主动轴的另一端穿接有隔离板,隔离板的顶部固定在分离仓的顶壁上,隔离板为竖直放置,且隔离板位于挤出管与从动齿轮之间;挤出管外壁的上部设置筛网,筛网的上方位置设置有通气管和喷淋管,通气管伸出装置本体外且连接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通过气管连接有抽气泵,抽气泵另一侧通过气管连通有空气加热器,喷淋管伸出装置本体外且连接有消毒箱,消毒箱的顶部设有加液漏斗,消毒箱的顶部还通过水管连接有抽水泵,抽水泵另一侧通过水管与装置本体的底部相连通;撕裂滚筒的下方设有斜置的过滤细网,且过滤细网远离撕裂滚筒的一端设置有排渣口;分离仓的底部设有斜置的过滤粗网,过滤粗网位于过滤细网的上方,且过滤粗网靠近装置本体侧壁的一端设有除袋口。优选地,挤出管的斜置坡度为5-15°,且挤出管靠近撕裂滚筒的一端较低。优选地,过滤粗网和过滤细网的坡度范围为10-25°。优选地,撕裂滚筒的表面铺设有倒V形尖齿。优选地,挤出螺杆的表面绕有螺旋桨叶,螺旋桨叶的边界等距设有锯齿。优选地,消毒箱内灌有消毒液,消毒液具体是30%过氧化氢水溶液、25%次氯酸钠水溶液或15%皂酸钠水溶液中的任一种,此类消毒液杀菌效率高、易处理、不易残留有机污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采用撕裂袋体-挤出袋体-过滤菌渣的多级分离方法,将塑料袋与菌渣分离开,并经过气液两重消毒处理,集中收集塑料袋,并回收了菌渣,收集的塑料袋基本无细菌、霉菌污染,可直接作为白色垃圾回收利用,同时回收的菌渣基本无有害菌落及细菌残留,晒干后可作为下一批菌菇的培养基,也可以作为其他有机肥和水生饲料用。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其分离效果佳,无需人工手撕塑料袋分离,且分离后的塑料袋及菌渣中的有害菌含量低,灭菌效果明显,同时大大提高了废菌棒的回收效率,解决了现有菌菇栽培行业的后处理难题,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的物料运输及消毒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的挤出螺杆的传动示意图;图中:装置本体1、进料斗2、撕裂滚筒3、挤出管4、分离仓5、挤出螺杆6、从动齿轮7、主动齿轮8、主动轴9、电机10、隔离板11、筛网12、通气管13、喷淋管14、臭氧发生器15、抽气泵16、空气加热器17、消毒箱18、加液漏斗19、抽水泵20、过滤细网21、排渣口22、过滤粗网23、除袋口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外观为矩形箱体结构,装置本体1一侧壁的上部位置外侧连通有进料斗2,装置本体1内部靠近进料斗2的附近位置横架有一对并列放置的撕裂滚筒3,进料斗2与装置本体1之间的进料口位于两个撕裂滚筒3中间的位置,撕裂滚筒3远离进料斗2的一侧斜置有挤出管4,挤出管4一端的出口位于两个撕裂滚筒3中间靠下的位置,挤出管4远离撕裂滚筒3的一端伸入到分离仓5,分离仓5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另一侧壁的上部位置;挤出管4内穿接有一对并列设置的挤出螺杆6,挤出螺杆6的一端靠近撕裂滚筒3且与撕裂滚筒3之间有间隙,挤出螺杆6的另一端伸出挤出管4外并套接有从动齿轮7,两个从动齿轮7相互啮合,且位于上方的从动齿轮7啮合有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套接有主动轴9,主动轴9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固定连接在分离仓5的侧壁上,主动轴9的另一端穿接有隔离板11,隔离板11的顶部固定在分离仓5的顶壁上,隔离板11为竖直放置,且隔离板11位于挤出管4与从动齿轮7之间;挤出管4外壁的上部设置筛网12,筛网12的上方位置设置有通气管13和喷淋管14,通气管13伸出装置本体1外且连接有臭氧发生器15,臭氧发生器15通过气管连接有抽气泵16,抽气泵16另一侧通过气管连通有空气加热器17,喷淋管14伸出装置本体1外且连接有消毒箱18,消毒箱18的顶部设有加液漏斗19,消毒箱18的顶部还通过水管连接有抽水泵20,抽水泵20另一侧通过水管与装置本体1的底部相连通;撕裂滚筒3的下方设有斜置的过滤细网21,且过滤细网21远离撕裂滚筒3的一端设置有排渣口22;分离仓5的底部设有斜置的过滤粗网23,过滤粗网23位于过滤细网21的上方,且过滤粗网23靠近装置本体1侧壁的一端设有除袋口24。参照图1,挤出管4的斜置坡度为5-15°,且挤出管4靠近撕裂滚筒3的一端较低。参照图1,过滤粗网23和过滤细网21的坡度范围为10-25°。参照图2,撕裂滚筒3的表面铺设有倒V形尖齿,用于撕裂废菌棒外的塑料袋,并将塑料袋及原袋体内的菌渣挤到挤出管4一端的出口处。参照图1,挤出螺杆6的表面绕有螺旋桨叶,螺旋桨叶的边界等距设有锯齿,挤出螺杆6用于将塑料袋提升至分离仓5内,塑料袋在挤出管4内经过通气管13和喷淋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观为矩形箱体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一侧壁的上部位置外侧连通有进料斗(2),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靠近进料斗(2)的附近位置横架有一对并列放置的撕裂滚筒(3),所述进料斗(2)与装置本体(1)之间的进料口位于两个撕裂滚筒(3)中间的位置,所述撕裂滚筒(3)远离进料斗(2)的一侧斜置有挤出管(4),所述挤出管(4)一端的出口位于两个撕裂滚筒(3)中间靠下的位置,所述挤出管(4)远离撕裂滚筒(3)的一端伸入到分离仓(5),所述分离仓(5)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另一侧壁的上部位置;/n所述挤出管(4)内穿接有一对并列设置的挤出螺杆(6),所述挤出螺杆(6)的一端靠近撕裂滚筒(3)且与撕裂滚筒(3)之间有间隙,所述挤出螺杆(6)的另一端伸出挤出管(4)外并套接有从动齿轮(7),两个所述从动齿轮(7)相互啮合,且位于上方的所述从动齿轮(7)啮合有主动齿轮(8),所述主动齿轮(8)套接有主动轴(9),所述主动轴(9)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固定连接在分离仓(5)的侧壁上,所述主动轴(9)的另一端穿接有隔离板(11),所述隔离板(11)的顶部固定在分离仓(5)的顶壁上,所述隔离板(11)为竖直放置,且所述隔离板(11)位于挤出管(4)与从动齿轮(7)之间;/n所述挤出管(4)外壁的上部设置筛网(12),所述筛网(12)的上方位置设置有通气管(13)和喷淋管(14),所述通气管(13)伸出装置本体(1)外且连接有臭氧发生器(15),所述臭氧发生器(15)通过气管连接有抽气泵(16),所述抽气泵(16)另一侧通过气管连通有空气加热器(17),所述喷淋管(14)伸出装置本体(1)外且连接有消毒箱(18),所述消毒箱(18)的顶部设有加液漏斗(19),所述消毒箱(18)的顶部还通过水管连接有抽水泵(20),所述抽水泵(20)另一侧通过水管与装置本体(1)的底部相连通;/n所述撕裂滚筒(3)的下方设有斜置的过滤细网(21),且所述过滤细网(21)远离撕裂滚筒(3)的一端设置有排渣口(22);/n所述分离仓(5)的底部设有斜置的过滤粗网(23),所述过滤粗网(23)位于过滤细网(21)的上方,且所述过滤粗网(23)靠近装置本体(1)侧壁的一端设有除袋口(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菇栽培袋的去杂灭菌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观为矩形箱体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一侧壁的上部位置外侧连通有进料斗(2),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靠近进料斗(2)的附近位置横架有一对并列放置的撕裂滚筒(3),所述进料斗(2)与装置本体(1)之间的进料口位于两个撕裂滚筒(3)中间的位置,所述撕裂滚筒(3)远离进料斗(2)的一侧斜置有挤出管(4),所述挤出管(4)一端的出口位于两个撕裂滚筒(3)中间靠下的位置,所述挤出管(4)远离撕裂滚筒(3)的一端伸入到分离仓(5),所述分离仓(5)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另一侧壁的上部位置;
所述挤出管(4)内穿接有一对并列设置的挤出螺杆(6),所述挤出螺杆(6)的一端靠近撕裂滚筒(3)且与撕裂滚筒(3)之间有间隙,所述挤出螺杆(6)的另一端伸出挤出管(4)外并套接有从动齿轮(7),两个所述从动齿轮(7)相互啮合,且位于上方的所述从动齿轮(7)啮合有主动齿轮(8),所述主动齿轮(8)套接有主动轴(9),所述主动轴(9)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固定连接在分离仓(5)的侧壁上,所述主动轴(9)的另一端穿接有隔离板(11),所述隔离板(11)的顶部固定在分离仓(5)的顶壁上,所述隔离板(11)为竖直放置,且所述隔离板(11)位于挤出管(4)与从动齿轮(7)之间;
所述挤出管(4)外壁的上部设置筛网(12),所述筛网(12)的上方位置设置有通气管(13)和喷淋管(14),所述通气管(13)伸出装置本体(1)外且连接有臭氧发生器(15),所述臭氧发生器(15)通过气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艳,王小蓉,施娅稳,袁绍保,
申请(专利权)人:陆良爨乡绿圆菇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