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87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包括车体、推把、升降机构、定位轴承、移位管、移位板、握把和除尘机构,所述推把的底端与车体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的底端固定安装于车体右端的顶面,所述定位轴承的内腔套装于升降机构顶端的表面,所述移位管底端的内腔套装于定位轴承的外圈面。该数控机床除尘装置,通过升降机构与除尘机构的配合使用,首先可以促使除尘机构具备高度调节的功能,这样就能够提高除尘机构的除尘效率,然后还能够对抽取的灰尘进行过滤和收集,这样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最后还能够促使除尘装置具备了便于移动和搬运的功能,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数控机床
,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数控机床(CNC)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由于结构上的问题,在使用中经常会有大量的粉尘和烟雾排放到空气中,以目前,铝、镁材料加工行业为例,CNC机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和烟雾,现有的工厂,一般通过空气流动或风机将车间内此类粉尘和烟雾排放到大气中。依照环境法规,此类粉尘和烟雾禁止向大气中排放,另外,此粉尘和烟雾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人员作业时需佩戴口罩,增加企业制造成本,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同时现有的除尘装置都为固定在数控机床上,无法根据需要进行移动和搬运,给工作人员去除不同机床上留有的粉尘带来麻烦,需要花费更过的经济来添置除尘装置,从而提高经济成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的数控机床除尘装置除尘效果差、危害人体健康、不方便移动和搬运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包括车体、推把、升降机构、定位轴承、移位管、移位板、握把和除尘机构,所述推把的底端与车体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的底端固定安装于车体右端的顶面,所述定位轴承的内腔套装于升降机构顶端的表面,所述移位管底端的内腔套装于定位轴承的外圈面,所述移位板左端的底面与移位管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把的右端与移位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除尘机构的底端固定安装于车体左端的顶面。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位筒、减速电机、固位轴承、传动杆、稳固管、升降杆和螺纹槽,所述固位筒的底部与车体右端的顶面焊接,所述减速电机的底部固定安装于车体右端的顶面,所述固位轴承镶嵌于固位筒顶面的中心处,所述传动杆的底端与固位轴承的内腔插接,且传动杆的底端与减速电机顶端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固管的底端与固位筒的顶面焊接,所述升降杆的底端与稳固管顶端的内腔插接,所述升降杆底面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槽。优选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集尘箱、过滤网、抽风机、排尘管、除尘罩和抽尘管,所述集尘箱的底部与车体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镶嵌于集尘箱顶面的中心处,所述抽风机的左端与集尘箱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排尘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抽风机底端的排风口和集尘箱右侧面的底部连通,所述除尘罩的顶端固定安装于移位板右端的底面,所述抽尘管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抽风机顶端的抽风口和除尘罩顶端的出风口连通。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材质为活性炭。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顶端与螺纹槽底端的内腔插接,且传动杆的表面与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底端表面的形状与稳固管内腔的形状均为方形,且升降杆底端的表面与稳固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首先控制减速电机正转,减速电机正转就能够带动传动杆正转,传动杆正转就能够带动升降杆向上移动,升降杆向上移动就能够移位板和除尘罩同时向上移动,这样就促使除尘机构具备高度调节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更有效的完成对数控机床工作时灰尘的清理,从而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呼吸安全。2、通过升降机构与除尘机构的配合使用,首先可以促使除尘机构具备高度调节的功能,这样就能够提高除尘机构的除尘效率,然后还能够对抽取的灰尘进行过滤和收集,这样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最后还能够促使除尘装置具备了便于移动和搬运的功能,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的正视图。图中:1、车体;2、推把;3、升降机构;301、固位筒;302、减速电机;303、固位轴承;304、传动杆;305、稳固管;306、升降杆;307、螺纹槽;4、定位轴承;5、移位管;6、移位板;7、握把;8、除尘机构;801、集尘箱;802、过滤网;803、抽风机;804、排尘管;805、除尘罩;806、抽尘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包括车体1、推把2、升降机构3、定位轴承4、移位管5、移位板6、握把7和除尘机构8,推把2的底端与车体1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升降机构3的底端固定安装于车体1右端的顶面,定位轴承4的内腔套装于升降机构3顶端的表面,移位管5底端的内腔套装于定位轴承4的外圈面,移位板6左端的底面与移位管5的顶面固定连接,握把7的右端与移位板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除尘机构8的底端固定安装于车体1左端的顶面。升降机构3包括固位筒301、减速电机302、固位轴承303、传动杆304、稳固管305、升降杆306和螺纹槽307,固位筒301的底部与车体1右端的顶面焊接,减速电机302的底部固定安装于车体1右端的顶面,固位轴承303镶嵌于固位筒301顶面的中心处,传动杆304的底端与固位轴承303的内腔插接,且传动杆304的底端与减速电机302顶端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稳固管305的底端与固位筒301的顶面焊接,升降杆306底端表面的形状与稳固管305内腔的形状均为方形,且升降杆306底端的表面与稳固管305的内壁滑动连接,升降杆306的底端与稳固管305顶端的内腔插接,传动杆304的顶端与螺纹槽307底端的内腔插接,且传动杆304的表面与螺纹槽307的内壁螺纹连接,升降杆306底面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槽307。除尘机构8包括集尘箱801、过滤网802、抽风机803、排尘管804、除尘罩805和抽尘管806,集尘箱801的底部与车体1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过滤网802镶嵌于集尘箱801顶面的中心处,过滤网802的材质为活性炭,抽风机803的左端与集尘箱801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排尘管80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抽风机803底端的排风口和集尘箱801右侧面的底部连通,除尘罩805的顶端固定安装于移位板6右端的底面,抽尘管806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抽风机803顶端的抽风口和除尘罩805顶端的出风口连通。使用时,首先控制减速电机302正转,减速电机302正转就能够带动传动杆304正转,传动杆304正转就能够带动升降杆306向上移动,升降杆306向上移动就能够移位板6和除尘罩805同时向上移动,这样就促使除尘机构8具备高度调节的效果,然后控制抽风机803启动,抽风机803启动就能够带动除尘罩805把大量的粉尘给传输到抽尘管806的内部,再然后抽尘管806把粉尘传输到排尘管804的内部,最后由排尘管804把粉尘给传输到集尘箱801的内部,这样就完成了粉尘的收集,通过设置的过滤网802,过滤网802可以有效的过滤粉尘和粉尘的有害物质,这样就能够保证排出的气体为安全气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包括车体(1)、推把(2)、升降机构(3)、定位轴承(4)、移位管(5)、移位板(6)、握把(7)和除尘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2)的底端与车体(1)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3)的底端固定安装于车体(1)右端的顶面,所述定位轴承(4)的内腔套装于升降机构(3)顶端的表面,所述移位管(5)底端的内腔套装于定位轴承(4)的外圈面,所述移位板(6)左端的底面与移位管(5)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把(7)的右端与移位板(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除尘机构(8)的底端固定安装于车体(1)左端的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包括车体(1)、推把(2)、升降机构(3)、定位轴承(4)、移位管(5)、移位板(6)、握把(7)和除尘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2)的底端与车体(1)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3)的底端固定安装于车体(1)右端的顶面,所述定位轴承(4)的内腔套装于升降机构(3)顶端的表面,所述移位管(5)底端的内腔套装于定位轴承(4)的外圈面,所述移位板(6)左端的底面与移位管(5)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把(7)的右端与移位板(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除尘机构(8)的底端固定安装于车体(1)左端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固位筒(301)、减速电机(302)、固位轴承(303)、传动杆(304)、稳固管(305)、升降杆(306)和螺纹槽(307),所述固位筒(301)的底部与车体(1)右端的顶面焊接,所述减速电机(302)的底部固定安装于车体(1)右端的顶面,所述固位轴承(303)镶嵌于固位筒(301)顶面的中心处,所述传动杆(304)的底端与固位轴承(303)的内腔插接,且传动杆(304)的底端与减速电机(302)顶端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固管(305)的底端与固位筒(301)的顶面焊接,所述升降杆(306)的底端与稳固管(305)顶端的内腔插接,所述升降杆(306)底面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志
申请(专利权)人:朔州绿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