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79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包括织针输送机构、检测平台、检测相机、检测控制系统和织针分拣机构;所述检测平台水平设置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末端下方,所述检测平台用于承接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末端落下的织针;所述检测平台上设置有平台驱动机构,所述平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检测平台在承接落下的一个织针后改变所述检测平台的位置,以承接下一个落下的织针;所述检测相机位于所述检测平台上方以获取所述检测平台上的织针的图像;所述检测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检测相机获取的图像控制所述织针分拣机构动作剔除不合格织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一次对多个织针进行拍照,大大提高了织针的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织针检测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织针车间需要实现成品织针的自动检测,以改变目前国内织针行业靠人工肉眼检测,对工人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三个月技术培训),工人劳动强度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难以保证,检测结果严重依赖工人技术水平的局面。近年来,随着机器视觉相关理论的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检测手段,不断提高着产品的检测效率。然而,在织针的检测领域中,目前还主要依靠人力进行检测,还没有成熟的应用案例可以参考,检测效率较低。为了对织针的A处、B处、C处和D处的长度尺寸和织针的水平度(如图1和图2所示)进行检测,织针随着螺纹杆的转动向前运动,在螺纹杆的末端落在检测平台上,检测相机再对检测平台上的织针进行拍照检测,检测后通过分拣装置剔除不合格的织针;但是为了避免织针重叠,检测平台上只能放置一个织针,导致所述检测相机一次只能对一个织针进行检测,检测效率较低。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其能够一次对多个织针进行拍照,大大提高了织针的检测效率。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包括织针输送机构、检测平台、检测相机、检测控制系统和织针分拣机构;检测控制系统分别与织针输送机构、检测平台、检测相机和织针分拣机构电连接;所述检测平台水平设置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末端下方,所述检测平台用于承接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末端落下的织针;所述检测平台上设置有平台驱动机构,所述平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检测平台在承接落下的一个织针后改变所述检测平台的位置,以承接下一个落下的织针;所述检测相机位于所述检测平台上方以获取所述检测平台上的织针的图像;所述检测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检测相机获取的图像控制所述织针分拣机构动作剔除不合格织针。进一步,所述检测平台包括检测平板,所述平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检测平板水平移动以承接多个织针。进一步,所述平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平板下方的滑轨和驱动所述检测平板沿着所述滑轨移动的驱动电机。进一步,所述检测平台包括检测传送带,所述平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检测传送带绕着检测传送带的支撑辊转动以承接多个织针。进一步,所述检测平台上形成有分隔条,所述分隔条将所述检测平台分隔成若干个检测区域,每一个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多放置一个织针。进一步,所述织针分拣机构包括分拣机械手,所述分拣机械手的末端固定设置有织针吸取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织针通过所述织针输送机构输送落入至所述检测平台上,由于织针为扁平形状,织针能够自然的平躺在所述检测平台上;织针落在所述检测平台上后,所述平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检测平台移动设定距离,使得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落下的下一个织针不会与上一个织针重叠,这样织针输送装置每落下一个织针后,检测平台移动一定距离,直至达到设定数量。这样所述检测相机一次拍摄可以对检测平台上的多个织针进行拍照,所述检测控制系统可以同时对多个织针进行形状尺寸的检测并控制所述织针分拣机构对不合格的织针进行剔除。二、通过设置分隔条,使得所述检测平台上的织针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限制了织针在所述检测平台上的移动幅度,从而保证了所述检测相机对织针的有效检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织针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织针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图6为本技术的检测平板承接织针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检测平板承接织针的俯视示意图。图中:织针1;织针输送机构2;检测平台3;检测平板31;平台驱动机构32;驱动电机321;滑轨322;检测传送带33;检测相机4;织针分拣机构5;分拣机械手51;织针吸取装置5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1检测装置,包括织针输送机构2、检测平台3、检测相机4、检测控制系统和织针分拣机构5;检测控制系统分别与织针输送机构2、检测平台3、检测相机4和织针分拣机构5电连接;所述检测平台3水平设置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2末端下方,所述检测平台3用于承接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2末端落下的织针1;所述检测平台3上设置有平台驱动机构32,所述平台驱动机构32驱动所述检测平台3在承接落下的一个织针1后改变所述检测平台3的位置,以承接下一个落下的织针1;所述检测相机4位于所述检测平台3上方以获取所述检测平台3上的织针1的图像;所述检测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检测相机4获取的图像控制所述织针分拣机构5动作剔除不合格织针1。所述检测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不是本案关键点,所述检测控制系统通过遗传算法对检测相机4拍摄的图像进行运算检测。织针1通过所述织针输送机构2输送落入至所述检测平台3上,由于织针1为扁平形状,织针1能够自然的平躺在所述检测平台3上;织针1落在所述检测平台3上后,所述平台驱动机构32驱动所述检测平台3移动设定距离,使得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2落下的下一个织针1不会与上一个织针1重叠,这样织针输送机构2装置每落下一个织针1后,检测平台3移动一定距离,直至达到设定数量。这样所述检测相机4一次拍摄可以对检测平台3上的多个织针1进行拍照,所述检测控制系统可以同时对多个织针1进行形状尺寸的检测并控制所述织针分拣机构5对不合格的织针1进行剔除。优选的,所述检测平台3包括检测平板31,所述平台驱动机构32驱动所述检测平板31水平移动以承接多个织针1。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检测平台3滑动连接于滑轨322,每当织针1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2落到所述检测平板31上,所述驱动电机321驱动检测平板31进行水平移动,每次移动一段固定距离来承接掉落织针1,直到达到设定数量后,在驱动电机321的驱动下,检测平板31复位到检测相机4正下方进行拍照,检测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并控制织针分拣机构5剔除不合格织针1和收集合格织针1。优选的,所述检测平台3包括检测传送带33,所述平台驱动机构32驱动所述检测传送带33绕着检测传送带33的支撑辊转动以承接多个织针1。第二种实施方式,当检测平台3包括检测传送带33时,支撑辊支撑着检测传输带且转动带动检测传送带33移动,织针输送机构2每落下一根织针1到传送带时,传送带移动一段距离,每次移动的距离相等,保证织针1互相不干扰的情况下,又能同时检测多个针织,当落下织针1达到所设定值时,检测传送带33的平台驱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织针输送机构、检测平台、检测相机、检测控制系统和织针分拣机构;检测控制系统分别与织针输送机构、检测平台、检测相机和织针分拣机构电连接;所述检测平台水平设置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末端下方,所述检测平台用于承接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末端落下的织针;所述检测平台上设置有平台驱动机构,所述平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检测平台在承接落下的一个织针后改变所述检测平台的位置,以承接下一个落下的织针;所述检测相机位于所述检测平台上方以获取所述检测平台上的织针的图像;所述检测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检测相机获取的图像控制所述织针分拣机构动作剔除不合格织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织针输送机构、检测平台、检测相机、检测控制系统和织针分拣机构;检测控制系统分别与织针输送机构、检测平台、检测相机和织针分拣机构电连接;所述检测平台水平设置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末端下方,所述检测平台用于承接从所述织针输送机构末端落下的织针;所述检测平台上设置有平台驱动机构,所述平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检测平台在承接落下的一个织针后改变所述检测平台的位置,以承接下一个落下的织针;所述检测相机位于所述检测平台上方以获取所述检测平台上的织针的图像;所述检测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检测相机获取的图像控制所述织针分拣机构动作剔除不合格织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大圆机连续型织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包括检测平板,所述平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检测平板水平移动以承接多个织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鸿捷曹青华周锋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汇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