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其包含一穿戴装置、一显示源配置部及一光学组件。穿戴装置具有一穿戴部与一帽檐部。显示源配置部位于帽檐部上。光学组件可活动地位于帽檐部上,介于穿戴部与显示源配置部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戴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用于配合扩增实境技术(AugmentedReality,AR)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也逐渐兴起。头戴式显示装置用于配戴至使用者的头部,以供使用者观看显示影像。然而,若目前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让使用者感到太小或太近,且无法依据眼睛位置进行对应调整时,使用者在观看时将会感到不适,并且降低其使用意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面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头戴式显示装置包含一穿戴装置、一显示源配置部及一光学组件。穿戴装置具有一穿戴部与一帽檐部。显示源配置部位于帽檐部上。光学组件可活动地位于帽檐部上,介于穿戴部与显示源配置部之间。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含一显示荧幕。显示荧幕固定于显示源配置部内,光耦合光学组件,以将显示荧幕的光线传送至光学组件。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含一框架、一隔板与一透明区。框架固定于帽檐部的底部。隔板倾斜地位于框架上,并于框架内定义出一上容置部与一下容置部。上容置部位于帽檐部与隔板之间。下容置部用以容纳光学组件。透明区连接上容置部与下容置部,用以让显示荧幕的光线传送至光学组件。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的光学组件还包含一承载框与一透镜。承载框位于下容置部内,具有一枢轴件。承载框通过枢轴件枢接至框架上。透镜安装至承载框内。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中,下容置部的容积大于光学组件的体积,使得光学组件能够完全转入下容置部内。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中,光学组件可滑移地连接框架。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中,光学组件包含一透镜或一滤光片。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中,光学组件包含一用以增大影像的透镜,或一提供正立虚像的透镜。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中,显示源配置部包含一置换空腔,用以可更换地容纳一外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头戴式显示装置包含一穿戴装置、一固定框、一光学组件与一显示荧幕。固定框包含一框架、一隔板与一透明区。框架固定于穿戴装置上。隔板倾斜地位于框架上,并定义出一上容置部与一下容置部。透明区贯穿隔板,且连接上容置部与下容置部。光学组件可活动地位于下容置部内。显示荧幕位于上容置部内,且覆盖透明区。显示荧幕的显示面通过透明区光耦合光学组件。如此,通过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架构,使用者能够对应使用者的眼睛位置进行调整光学组件,而提供合适影像至使用者,不致让使用者感到不适,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意愿。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例及相关的附图中详细介绍。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分解图;图2为图1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穿戴于使用者上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光学组件于收合时的使用操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以及图5A与图5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操作示意图。符号说明10、11、12: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穿戴装置110:穿戴部120:帽檐部121:顶部122:开口123:底部124:内部空间200:显示源配置部210:显示荧幕211:显示面220:置换空腔300、301:光学组件310:承载框311:枢轴件312:滑块320:透镜400:固定框410:框架420:隔板421:上容置部422:下容置部423:轴接孔424:滑槽430:透明区D:外部装置E:眼部L:光线S:荧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头戴式显示装置10的分解图。图2为图1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的侧视图。如图1与图2所示,头戴式显示装置10包含一穿戴装置100、一显示荧幕210、一显示源配置部200及一光学组件300。穿戴装置100具有一穿戴部110与一帽檐部120。帽檐部120连接穿戴部110,显示源配置部200位于帽檐部120上。光学组件300可活动地位于帽檐部120上,介于穿戴部110与显示源配置部200之间。显示荧幕210固定于显示源配置部200内,光耦合光学组件300,故,显示荧幕210的显示面211能够传送光线L至光学组件300,从而让光学组件300引导光线L至使用者眼部E。换句话说,显示荧幕210的显示面211得以通过光学组件300朝使用者的眼部E提供显示影像。如此,通过以上所述架构,使用者能够对应眼睛位置进行调整光学组件300,而提供合适影像至使用者,不致让使用者感到不适,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意愿。更具体地,穿戴装置100以供穿戴于一使用者头部,例如为露出头顶的遮阳帽,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穿戴装置100也可以是遮盖头顶的棒球帽。在本实施例中,穿戴部110例如为带体。帽檐部120包含相对配置的一顶部121与一底部123。显示荧幕210与光学组件300都配置于帽檐部120的底部123。显示荧幕210内建于头戴式显示装置10内,并通过缆线电连接一外部计算机(图中未示),并接受外部计算机的控制,故,显示荧幕210的显示面211得以通过光学组件300朝使用者的眼部E提供显示影像。显示荧幕210例如为一非穿透式显示荧幕。此外,头戴式显示装置10还包含一固定框400。固定框400位于帽檐部120的底部123。在本实施例中,帽檐部120具有一内部空间124。固定框400的一部分容纳于内部空间124内,另部分从帽檐部120的底部123伸出。举例来说,固定框400包含一框架410、一隔板420与一透明区430。框架410固定于帽檐部120的底部123。隔板420倾斜地位于框架410上,并于框架410内定义出一上容置部421与一下容置部422。上容置部421位于帽檐部120与隔板420之间。显示荧幕210位于上容置部421内、放置于隔板420上,且显示荧幕210的显示面211正对透明区430。下容置部422用以容纳光学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n穿戴装置,具有穿戴部与帽檐部;/n显示源配置部,位于该帽檐部上;以及/n光学组件,可活动地位于该帽檐部上,且介于该穿戴部与该显示源配置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7 TW 1071475181.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穿戴装置,具有穿戴部与帽檐部;
显示源配置部,位于该帽檐部上;以及
光学组件,可活动地位于该帽檐部上,且介于该穿戴部与该显示源配置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含:
显示荧幕,固定于该显示源配置部内,光耦合该光学组件,并将该显示荧幕的光线传送至该光学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含:
框架,固定于该帽檐部的底部;
隔板,倾斜地位于该框架上,并于该框架内定义出上容置部与下容置部,该上容置部位于该帽檐部与该隔板之间,该下容置部用以容纳该光学组件;以及
透明区,贯穿该隔板,且连接该上容置部与该下容置部,用以让该显示荧幕的光线传送至该光学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中该光学组件包含:
承载框,位于该下容置部内,具有枢轴件,该承载框通过该枢轴件枢接至该框架上;以及
透镜,安装至该承载框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隆,游原朋,张苇任,吴鸿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