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戴式电子装置及其头带调节结构,该头带调节结构包含一穿戴单元、一传动转轴组、一旋调组件、一理线模块与一调节齿轮组。穿戴单元具有可调整的容置空间。理线模块位于穿戴单元与旋调组件之间,用以承载一线材。调节齿轮组可连动地耦接理线模块。传动转轴组穿过穿戴单元与理线模块,分别可连动地耦接穿戴单元与调节齿轮组,且同轴连接旋调组件。当旋调组件旋转传动转轴组时,传动转轴组同步连动穿戴单元以调整容置空间的尺寸以及通过调节齿轮组连动理线模块,且理线模块的移动量不同于穿戴单元的移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电子装置及其头带调节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戴式电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头带调节结构的头戴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可供虚拟实境(virtualreality,VR)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头戴式显示装置可供使用者观赏通过电脑模拟所产生的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并在使用者移动时,即时提供虚拟世界对应新视角的虚拟影像,增强使用者的真实世界观看经验。然而,由于现今头戴式显示装置用以连接显示器的头带可调整其松紧性,当使用者调整显示器的头带的松紧舒适性时,使用者必须自行调整头带,难免拉长头带的调整时间。此外,在使用者使用头戴式显示装置时,显示器的电线也因为时常影响使用者而造成困扰。如此,不仅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也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意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电子装置及其头带调节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头带调节结构包含一穿戴单元、一理线模块、一传动转轴组、一调节齿轮组及一旋调组件。穿戴单元具有一可调整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以穿戴至一使用者头部。理线模块位于穿戴单元与旋调组件之间,用以承载一线材。调节齿轮组可连动地耦接理线模块。传动转轴组穿过穿戴单元与理线模块,分别可连动地耦接穿戴单元与调节齿轮组,且同轴连接旋调组件。当旋调组件旋转传动转轴组时,传动转轴组同步收放穿戴单元以调整容置空间的尺寸,以及通过调节齿轮组连动理线模块,且理线模块的移动量不同于穿戴单元的移动量。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带调节结构中,穿戴单元包含一带体。带体的两个相对端部彼此重叠,分别包含一第一排齿与一第二排齿。传动转轴组包含一转轴体、一第一齿轮件与一第二齿轮件。转轴体同轴连接第一齿轮件及第二齿轮件,且第一齿轮件啮合第一排齿及第二排齿。当旋调组件旋转传动转轴组时,第一齿轮件使带体的此相对端部彼此反向移动,以调整容置空间的尺寸。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带调节结构中,旋调组件包含一旋转钮、一按压键、一连动件与一限位部。旋转钮具有一第一卡合槽。按压键可升降地位于旋转钮上,且覆盖第一卡合槽。连动件连接传动转轴组与按压键。限位部环绕连动件,可移出地卡合于第一卡合槽内,且限位部与第一卡合槽及传动转轴组具有共同的轴心,以致旋转钮能够通过限位部旋转传动转轴组。当按压键带动限位部移出第一卡合槽时,旋转钮无法通过连动件旋转传动转轴组。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带调节结构中,传动转轴组还包含一第二卡合槽、一通道与一弹性元件。第二卡合槽位于转轴体的一端面,并容纳限位部。限位部卡合于第二卡合槽内,且第二齿轮件位于第二卡合槽与第一齿轮件之间。通道位于第二卡合槽的底面,且接通第二卡合槽。弹性元件位于通道与第二卡合槽内,抵接连动件与转轴体,用以将限位部推回第一卡合槽内。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带调节结构中,理线模块包含一载线部与一第三排齿。载线部以供线材弯折地限位其上,第三排齿位于载线部上。调节齿轮组啮合第二齿轮件及第三排齿。当旋调组件连动转轴体旋转时,第二齿轮件通过调节齿轮组移动载线部。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带调节结构中,调节齿轮组包含一转盘体、一内齿轮部、至少一卫星齿轮与一外齿轮。转盘体具有一圆形槽。圆形槽形成于转盘体的一面。第二齿轮件位于圆形槽内。内齿轮部位于圆形槽的侧壁。卫星齿轮位于圆形槽内,啮合第二齿轮件与内齿轮部。外齿轮位于转盘体相对圆形槽的一面,且啮合第三排齿。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带调节结构中,第一齿轮件的齿轮数相同第二齿轮件的齿轮数,且大于卫星齿轮的齿轮数,以致载线部的移动量小于带体的两个相对端部彼此反向移动的移动量。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带调节结构中,载线部包含一框架、多个第一支撑肋及多个第二支撑肋。框架呈U字形,具有一长缺口与一外缘。外缘相对长缺口配置,且第三排齿位于长缺口的侧缘。这些第一支撑肋间隔地位于框架的该外缘,分别朝着背对长缺口的方向延伸。这些第二支撑肋间隔地位于框架背对顶盖的一面,分别朝穿戴单元延伸。这些第一支撑肋与这些第二支撑肋共同定义出一以供固定线材的容线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头带调节结构中,带体具有一固线部。固线部用以沿着带体的长度方向,将线材依附于带体的背对理线模块的一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头戴式电子装置包含一显示器、一电线及上述头带调节结构。电线的一端连接显示器。头带调节结构包含一穿戴单元、一理线模块、一传动转轴组、一调节齿轮组及一旋调组件。穿戴单元连接显示器,包含一带体。带体的两个相对端部彼此重叠并定义出一可调整的容置空间。带体的两个相对端部分别具有第一排齿与第二排齿。理线模块包含一载线部与一第三排齿。第三排齿位于载线部上,载线部以供电线弯折地限位其上。传动转轴组包含一转轴体、一第一齿轮件与一第二齿轮件。转轴体同轴连接第一齿轮件及第二齿轮件,且第一齿轮件啮合第一排齿及第二排齿。调节齿轮组啮合第二齿轮件及第三排齿。旋调组件同轴连接转轴体。故,当旋调组件旋转转轴体时,第一齿轮件使带体的两个相对端部反向移动以调整容置空间的尺寸,且第二齿轮件通过调节齿轮组移动载线部以调整显示器至理线模块之间的线长,其中载线部的移动量小于带体的两个相对端部彼此反向移动的移动量。如此,通过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架构,头带调节结构不仅可以缩短使用者对头戴式电子装置的头带的调整时间,更能够降低显示器的电线碰撞使用者的机会,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意愿。以上所述用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例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头带调节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头带调节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头带调节结构沿AA线段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旋调组件于旋转后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旋调组件于按压后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1的旋调组件于基座上的透视图;图7为图1的传动转轴组与调节齿轮组的连接关系图;图8为朝相反方向观察图7的连接关系图;图9为图8的载线部于移动后的使用示意图;图10为图1的载线部与线材的连接关系图;以及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头戴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符号说明10:头带调节结构100:穿戴单元110:带体111:固线部120:第一端部121:第一长孔122:第一排齿130:第二端部131:第二长孔132:第二排齿140:容置空间200:理线模块210:载线部211:框架212:第三排齿213:长缺口214:外缘220:第一支撑肋230:第二支撑肋240:底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n旋调组件;/n穿戴单元,具有可调整的容置空间;/n理线模块,位于该穿戴单元与该旋调组件之间,用以承载一线材;/n调节齿轮组,可连动地耦接该理线模块;以及/n传动转轴组,穿过该穿戴单元与该理线模块,分别可连动地耦接该穿戴单元与该调节齿轮组,且同轴连接该旋调组件,/n其中,当该旋调组件旋转该传动转轴组时,该传动转轴组同步收放该穿戴单元以调整该容置空间的尺寸,以及通过该调节齿轮组连动该理线模块,且该理线模块的移动量不同于该穿戴单元的移动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7 TW 1071475171.一种头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旋调组件;
穿戴单元,具有可调整的容置空间;
理线模块,位于该穿戴单元与该旋调组件之间,用以承载一线材;
调节齿轮组,可连动地耦接该理线模块;以及
传动转轴组,穿过该穿戴单元与该理线模块,分别可连动地耦接该穿戴单元与该调节齿轮组,且同轴连接该旋调组件,
其中,当该旋调组件旋转该传动转轴组时,该传动转轴组同步收放该穿戴单元以调整该容置空间的尺寸,以及通过该调节齿轮组连动该理线模块,且该理线模块的移动量不同于该穿戴单元的移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带调节结构,其中该穿戴单元包含一带体,该带体包含两个相对端部,该些相对端部彼此重叠,分别包含第一排齿与第二排齿;以及
该传动转轴组包含转轴体、第一齿轮件与第二齿轮件,该转轴体同轴连接该第一齿轮件及该第二齿轮件,且该第一齿轮件啮合该第一排齿及该第二排齿,
其中,当该旋调组件旋转该传动转轴组时,该第一齿轮件使该带体的该些相对端部彼此反向移动,以调整该容置空间的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带调节结构,其中该旋调组件包含:
旋转钮,具有第一卡合槽;
按压键,可升降地位于该旋转钮上,且覆盖该第一卡合槽;
连动件,连接该传动转轴组与该按压键;以及
限位部,环绕该连动件,可移出地卡合于该第一卡合槽内,且与该第一卡合槽及该传动转轴组具有共同的轴心,以致该旋转钮能够通过该限位部旋转该传动转轴组,
其中,当该按压键带动该限位部移出该第一卡合槽时,该旋转钮无法通过该连动件旋转该传动转轴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带调节结构,其中该传动转轴组还包含:
第二卡合槽,位于该转轴体的一端面,并容纳该限位部,其中该限位部卡合于该第二卡合槽内,且该第二齿轮件位于该第二卡合槽与该第一齿轮件之间;
通道,位于该第二卡合槽的底面,且接通该第二卡合槽;以及
弹性元件,位于该通道与该第二卡合槽内,抵接该连动件与该转轴体,用以将该限位部推回该第一卡合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带调节结构,其中该理线模块包含载线部与第三排齿,该载线部以供该线材弯折地限位其上,该第三排齿位于该载线部上,其中该调节齿轮组啮合该第二齿轮件及该第三排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文,汪克群,简超,陈国钧,侯建宇,陈俊隆,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