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79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波长转换装置与采用该波长转换装置的发光装置和投影装置。该波长转换装置包括能够以一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围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环侧面,所述环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非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波长转换材料层,所述环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用于将入射的光束进行反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升光源亮度并缩小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投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和投影
,尤其涉及一种波长转换装置与采用该波长转换装置的发光装置及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投影装置的光源主要分为纯激光光源和激光荧光混合光源。纯激光光源一般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激光器出射激光进行照明,价格十分昂贵,并且由于红激光和绿激光的技术不成熟,存在电光转换效率低的问题。激光荧光混合光源通常利用蓝激光作为第一激光,激发不同的荧光粉产生不同颜色的荧光,相对于纯激光光源,能够大大降低成本。现有技术中,产生荧光的方法是在色轮上涂覆不同的荧光粉,通过马达驱动色轮转动以产生时序的荧光,然而,产生的荧光光谱较宽,需要修色膜片进行滤波。对荧光进行滤波通常是在色轮的内侧或者外侧增加对应的修色膜片,但红光光效低,光源亮度不能发挥到极致。为增大白平衡的色域中的红光光效占比来达到更广的色域及更高的光效,常用的解决方式是增加红激光光源,并采用另外一个色轮进行散光出光,以使红激光光源产生的红激光与红荧光混合进入光机,但增大了光源整体结构占用的空间体积,与缩小占用空间的实际需求相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光源亮度并缩小占用空间的波长转换装置与采用该波长转换装置的发光装置及投影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包括能够以一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围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环侧面,所述环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非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波长转换材料层,所述环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用于将入射的光束进行反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散光片,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第二散光片,所述第一散光片和所述第二散光片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散光片和所述第二散光片将入射的光束进行散射并反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光片包括第一透过散光膜和第一反射膜,且所述第一透过散光膜位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散光片包括第二透过散光膜和第二反射膜,且所述第二透过散光膜位于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波长转换材料层在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首尾相邻接形成圆环状;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波长转换材料层在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重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在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为扇环形,所述第一区域投影的扇环形与所述第二区域投影的扇环形同圆心,并以所述圆心呈对角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夹角大于40°且小于9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侧面开设有朝向所述旋转轴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均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凹槽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波长转换材料层之间的反射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波长转换材料层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一波长转换段、第二波长转换段及第三波长转换段,所述第一波长转换段、所述第二波长转换段及所述第三波长转换段分别设置有不同的波长转换材料。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段在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对角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段在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完全重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及上述波长转换装置;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出射第一激光且出射的第一激光依时序入射至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波长转换材料层上,入射至所述波长转换材料层上的第一激光能够转换为荧光;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出射第二激光且出射的第二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区域的反射后与相同颜色的荧光混合出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第一激光为蓝激光,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第二激光为红激光、绿激光、蓝激光及黄激光中的任一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光引导组件,所述光引导组件包括二向色片、反射镜、聚焦透镜及区域膜片,用于将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出射的各种颜色光引导为沿同一路径出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上述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波长转换装置及发光装置通过基板的环侧面上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对第一光源出射的第一激光及第二光源出射的第二激光进行反射散射,不仅能够克服现有光源亮度不能发挥到极致的缺陷,还能够使结构更加紧凑而有利于缩小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中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波长转换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发光装置100第一光源10第二光源20波长转换装置30基板31第一表面311第二表面312环侧面313第一区域3131第二区域3132凹槽3133驱动件32旋转轴33反射层34波长转换材料层35第一波长转换段351第二波长转换段352第三波长转换段353第一散光片36第一透过散光膜361第一反射膜362第二散光片37第二透过散光膜371第二反射膜372光引导组件40二向色片41聚焦透镜42区域膜片43第一反射镜44第二反射镜45准直透镜组5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发光装置100包括第一光源10、第二光源20及波长转换装置30。具体地,第一光源10用于出射第一激光,第一激光能够作为激发光激发波长转换材料产生荧光,第二光源20用于出射第二激光。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0出射的第一激光为蓝激光,第二光源20出射的第二激光为红激光。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光源20出射的第二激光还可以是绿激光、蓝激光或者黄激光。请一并参阅图2,波长转换装置30包括基板31和驱动件32,驱动件32能够带动基板31转动,亦即,驱动件32带动基板31围绕一穿过基板31的旋转轴33旋转。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2为电动马达,旋转轴33与电动马达的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基板31还能够以其它方式运动或者不运动。具体地,基板31包括第一表面311、第二表面312及环侧面313,其中,第一表面311与第二表面312位于基板31相背的两侧,环侧面313围设于第一表面311与第二表面31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包括能够以一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围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环侧面,所述环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非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波长转换材料层,所述环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用于将入射的光束进行反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包括能够以一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围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环侧面,所述环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非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波长转换材料层,所述环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用于将入射的光束进行反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散光片,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第二散光片,所述第一散光片和所述第二散光片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散光片和所述第二散光片将入射的光束进行散射并反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光片包括第一透过散光膜和第一反射膜,且所述第一透过散光膜位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散光片包括第二透过散光膜和第二反射膜,且所述第二透过散光膜位于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波长转换材料层在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首尾相邻接形成圆环状;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波长转换材料层在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在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为扇环形,所述第一区域投影的扇环形与所述第二区域投影的扇环形同圆心,并以所述圆心呈对角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夹角大于40°且小于9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侧面开设有朝向所述旋转轴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达炎周浩宋霞李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