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透镜组件及成像装置;该透镜组件包括沿透镜组件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群、光阑和第二透镜群,其中,沿光轴的延伸方向,第一透镜群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群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该成像装置的壳体中设置有上述的透镜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镜组件可以用于使成像装置实现单倍成像,扫描图像质量较佳,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组件及成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具体而言,涉及透镜组件及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后期打印,现有文档扫描仪、票据扫描仪等扫描设备需要扫描图像与原稿1:1成像,这些扫描设备中大多选用体积小、成本低、可以1:1成像的CIS作为图像传感器采集原稿的图像,然而,受自身特性的限制,CIS的感光元件的密度较低,各感光元件之间的干扰较大,因此,CIS采集的图像的分辨率较低、质量较差。当对扫描的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时(比如,将扫描图像用于票据鉴伪时),使用CIS采集的图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这时,扫描设备就需要使用高性能的图像传感器,比如,CCD图像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具有低失真、图像畸变小以及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的扫描设备,但是,CCD图像传感器的成像系统比较复杂,实现1:1成像时往往需要设置复杂的透镜组件,这就会造成使用CCD图像传感器的扫描设备的成像装置的体积往往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组件,其能够用于单倍成像,且得到的扫描图像质量较高,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能够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能够用于单倍成像,得到较高质量的扫描图像,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能够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透镜组件,其包括沿透镜组件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群、光阑和第二透镜群,其中,沿光轴的延伸方向,第一透镜群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群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优选地,第一透镜为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三透镜为凸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四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五透镜为双凹透镜。优选地,光阑设置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光阑的通孔为圆形,且通孔的直径小于等于7.0mm。优选地,第一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折射率的范围均为不小于1.55且不大于1.65,第一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阿贝数的范围均为不小于55且不大于65;和/或,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折射率的范围均为不小于1.55且不大于1.65,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的阿贝数的范围均为不大于30且不小于40。优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材料均为光学玻璃,且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光学玻璃的种类不超过两种。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壳体、透光板、成像组件和上述透镜组件,成像组件和透镜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壳体设置有透光口,透光板设置于透光口,透镜组件位于透光板与成像组件之间。优选地,成像装置的物距U和成像装置的像距V满足:87.8mm≤U+V≤92.3mm且0.6≤U/V≤1.06。优选地,沿透镜组件的光轴的延伸方向,透镜组件的长度为L,成像组件的像距为V,透镜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L、V和F满足:(L+V)/F≤3.0。优选地,成像装置还包括反光镜,反光镜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反光镜位于透光板与透镜组件之间,透光板的透光面与透镜组件的入光面垂直,反光镜的反射面与透光板的透光面以及反光镜的反射面与透镜组件的入光面均呈夹角设置。优选地,沿透镜组件的光轴的延伸方向,透镜组件和成像组件依次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成像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位于透镜组件的光轴的延长线上;图像传感器包括多个感光元件,多个感光元件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排列,且多个感光元件的中心位于透镜组件的光轴的延长线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镜组件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件仅用五片透镜即可使图像传感器实现单倍成像,且得到的扫描图像质量较高,该透镜组件的结构较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有效地降低透镜组件的成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中设置的透镜组件仅用五片透镜即可使得该成像装置的成像组件实现单倍成像,且得到的扫描图像质量较高,该成像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该成像装置的成本能够得到有效地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透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透镜组件的单倍成像光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透镜组件;a-光轴;b-物侧;c-像侧;110-第一透镜群;111-第一透镜;112-第二透镜;120-光阑;130-第二透镜群;131-第三透镜;132-第四透镜;133-第五透镜;200-成像装置;210-壳体;211-透光口;220-透光板;230-成像组件;240-反光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透镜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透镜组件100的单倍成像光路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组件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透镜组件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群、光阑和第二透镜群,其中,/n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从所述物侧到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透镜组件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群、光阑和第二透镜群,其中,
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从所述物侧到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凸向所述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凸向所述像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双凹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所述光阑的通孔为圆形,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等于7.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的范围均为不小于1.55且不大于1.65,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的范围均为不小于55且不大于65;和/或,
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的范围均为不小于1.55且不大于1.65,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的范围均为不大于30且不小于4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材料均为光学玻璃,且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杰光,边会坤,焦朋,王占权,姜增浩,刘丙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