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致动装置、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移动终端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致动装置、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在移动终端电子领域,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上摄像模组的变焦主要采用广角+长焦双摄融合成像技术,为了加大变焦倍率,摄像模组沿其光轴方向的长度都比较大,在此基础上,为保持移动终端的轻薄,需要折叠摄像模组的光轴以缩短摄像模组在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尺寸,此具有折叠光轴的摄像模组即为潜望式摄像模组。示例的,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参见图1,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镜头01、光路折叠元件02和成像传感器03,其中,光路折叠元件02用于将沿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第一光轴a传输的光反射到沿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第二光轴b传输,以实现光路的折叠,镜头01位于第一光轴a上,镜头01用于聚焦光束,成像传感器03位于第二光轴b上,成像传感器03用于采集图像信息。这样,景物反射的光在通过镜头01聚焦后,可通过光路折叠元件02将聚焦后的光束进行折叠并反射至成像传感器03上,以实现景物图像信息的采集。为了实现潜望式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载座、弹性支撑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将所述载座弹性支撑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载座用于支撑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路折叠元件,所述光路折叠元件用于将沿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第一光轴传输的光反射到沿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第二光轴传输,所述壳体上用于沿所述第一光轴传输的光通过的一侧形成第一开口,所述壳体上用于沿所述第二光轴传输的光通过的一侧形成第二开口,所述驱动结构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载座之间,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载座相对于所述壳体绕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旋转;/n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光轴和所述第二光轴均垂直,且所述第一轴线与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载座、弹性支撑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将所述载座弹性支撑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载座用于支撑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路折叠元件,所述光路折叠元件用于将沿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第一光轴传输的光反射到沿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第二光轴传输,所述壳体上用于沿所述第一光轴传输的光通过的一侧形成第一开口,所述壳体上用于沿所述第二光轴传输的光通过的一侧形成第二开口,所述驱动结构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载座之间,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载座相对于所述壳体绕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光轴和所述第二光轴均垂直,且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光轴和所述第二光轴均相交,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二光轴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
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载座相对于所述壳体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载座相对于所述壳体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一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向所述载座施加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驱动力,且所述驱动力的作用线到所述第一轴线的垂直距离不为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载座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两个驱动单元,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关于所述第一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向所述载座施加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相反的驱动力,且所述驱动力的作用线到所述第一轴线的垂直距离不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均设置于所述载座沿所述第一轴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一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向所述载座施加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的驱动力,且所述驱动力的作用线到所述第二轴线的垂直距离不为零。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两个驱动单元,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关于所述第二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向所述载座施加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相反的驱动力,且所述驱动力的作用线到所述第二轴线的垂直距离不为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载座沿所述第一轴线的两端与所述壳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均设置于所述载座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
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载座沿所述第一轴线的两端与所述壳体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所述第二弹性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利德,吴雨顺,李坤宜,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