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783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光纤,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单模纤芯、多模层及外包层,所述单模纤芯位于光纤中心,且具有上阶跃折射率,所述多模层包围于所述单模纤芯外,且具有α轮廓分布的折射率;所述多模层内侧和/或所述多模层外侧设有若干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所述单模纤芯或所述外包层同轴设置,且所述过渡层紧贴所述多模层,其折射率与所述多模层接触部分的折射率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光纤兼具单模传输和多模传输,大大简化数据中心光缆管理、降低未来收发器升级成本,且通过设置过渡层使得光纤具备良好的低损耗特性。另设计含有下掺层或凹陷层使得光纤具有较好的抗弯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光纤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
,特别是指一种数据中心用的新型光纤。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主要由于模式、数量的显著不同,是两种不同的光纤,也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在数据中心的使用场景中,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同时存在。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相比,价格存在明显优势,但是单模收发器比多模收发器价格又高出不少,综合测算,在传输距离小于100-150m时,多模传输依然是成本效益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是随着数据中心建设量、规模的增大,系统带宽高、到达距离长,在数据中心中更长距离的传输还是需要依靠单模光纤来完成,因此在一个数据中心中就存在单模、多模光纤的混合使用,在对接时就需要专门的处理。如果有一种光纤,既能够实现单模传输,又能够实现多模传输,将能够大大简化光缆管理、降低未来收发器升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新型光纤,其兼具单模和多模传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光纤,其特征在于: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单模纤芯、多模层及外包层,所述单模纤芯位于光纤中心,且具有上阶跃折射率,所述多模层包围于所述单模纤芯外,且具有α轮廓分布的折射率;所述多模层内侧和/或所述多模层外侧设有若干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所述单模纤芯或所述外包层同轴设置,且所述过渡层紧贴所述多模层,其折射率与所述多模层接触部分的折射率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光纤,其特征在于: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单模纤芯、多模层及外包层,所述单模纤芯位于光纤中心,且具有上阶跃折射率,所述多模层包围于所述单模纤芯外,且具有α轮廓分布的折射率;所述多模层内侧和/或所述多模层外侧设有若干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所述单模纤芯或所述外包层同轴设置,且所述过渡层紧贴所述多模层,其折射率与所述多模层接触部分的折射率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过渡层介于所述单模纤芯和所述多模层之间为第一过渡层,与纯二氧化硅相比,所述第一过渡层的相对折射率δ0为0.5%至2.0%之间,所述第一过渡层的单侧宽度W0为1μm至4μm之间;当所述过渡层介于所述多模层和所述外包层之间为第二过渡层,与纯二氧化硅相比,所述第二过渡层的相对折射率δ5为-0.4%至0.15%之间,所述第二过渡层的单侧宽度W5为1μm至7μ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模纤芯为掺锗的二氧化硅玻璃,其半径r1为3μm至5μm之间,相对折射率δ1高于所述第一过渡层的相对折射率δ0,δ1-δ0=0.25%~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层的相对折射率δ2介于所述第一过渡层的相对折射率δ0和所述第二过渡层的相对折射率δ5之间,呈α轮廓分布,所述多模层的半径r2为15μm至35μm之间,α为1.8至2.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光纤的半径r3为62μm至63μ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模纤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珊珊蒋新力刘志忠沈一春王震苏海燕徐海涛薛驰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江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