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9782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是将纳米有机硅粒子通过内添加至丙烯酸水性乳液做成涂布液,并通过在线涂布工艺进行涂层的加工,从而制得本专利所述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存在高透光,低阻值以及可以为后续离线涂布做偏光片用保护层时,提供良好的附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薄膜
,尤其是一种可用于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是一种广泛应用在液晶显示屏领域的光学零部件。在制造、检验、运输偏光片的过程中,为防止偏光片被刮伤或者备污染,需要在偏光片两边贴上保护膜。偏光片对保护膜的要求是高透光外观好、带电量低(防静电)、黏合力与易剥离程度均衡等。目前实际运用中,偏光片保护膜还存在透光外观的不足,在偏光片检验中,由于偏光片保护膜透光不足导致长时间检验带来视疲劳,并且外观的不足还会导致检验中存在误判。另外目前的偏光片保护膜的抗静电性能在10的10次方左右,还是会存在剥离保护膜时产生的静电压会伤害液晶显示器的风险,在表层抗静电阻值低于10的10次方时,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为由一层或以上的聚酯薄膜及表面涂层组成,其中表面涂层可为一层或两层。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原料为大有光聚酯切片。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薄膜的表面涂层主要为丙烯酸树脂,且其中内部含有有机硅纳米颗粒和导电物质。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薄膜的的表面涂层,其折射率范围为1.1-1.4。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薄膜的的表面涂层,其折射率范围优选为1.3-1.4。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薄膜的表面涂层,其含有重量比例为0.2-0.5%的有机硅纳米颗粒。r>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薄膜的表面涂层,其含有重量比例优选为0.2-0.3%的有机硅纳米颗粒。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薄膜的表面涂层的有机硅纳米颗粒,其粒径为10-100nm。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薄膜的表面涂层的有机硅纳米颗粒,其粒径优选为10-30nm。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薄膜的表面涂层的导电物质为聚噻吩类,聚吡咯类,聚乙炔类,聚苯胺类的其中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电物质优选为聚噻吩类。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噻吩类导电物质,其添加重量比为5-30%。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噻吩类导电物质,其添加重量比优选为5-10%。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有机硅粒子通过内添加至丙烯酸水性乳液做成涂布液,并通过在线涂布工艺进行涂层的加工,从而制得本专利所述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加工工艺为双向拉伸工艺,以及通过在线涂布的方式将丙烯酸树脂层涂到聚酯膜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的丙烯酸乳液配备,即通过加去离子水利用搅拌装置将一定折射率的水性丙烯酸树脂溶液稀释至10%的固体含量,然后将含有重量比例为0.2-0.5%的纳米有机硅颗粒与添加重量比为5-30%的导电物质加入到丙烯酸树脂乳液中进行搅拌均匀待用。进一步的,所述的双向拉伸成膜工艺与在线涂布技术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单层聚酯薄膜基膜,使用大有光聚酯切片,经过流延铸片、纵向拉伸、在线涂布技术做功能层、横向拉伸、牵引收卷、分切,从而制得本专利技术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存在高透光,低阻值以及可以为后续离线涂布做偏光片用保护层时,提供良好的附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单层涂布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表面涂层,2为聚酯膜层。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双层涂布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表面涂层,2为聚酯膜层,3为表面涂层。具体实施方式透光率测试参照GB/T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标准进行测试。表面抗静电阻值测试参照GB/T1410-2006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进行测试。附着力测试参照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进行测试。参看图1和图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1)丙烯酸乳液配备通加去离子水利用搅拌装置将一定折射率的水性丙烯酸树脂溶液稀释至10%的固含,然后将一定量的纳米有机硅颗粒与一定量的水性导电物质加入到丙烯酸树脂乳液中进行搅拌均匀待用。(2)双向拉伸成膜工艺与在线涂布技术本专利技术技术采用单层聚酯薄膜基膜,使用大有光聚酯切片,经过流延铸片、纵向拉伸、在线涂布技术做功能层、横向拉伸、牵引收卷、分切,从而制得本专利技术产品。实施例1:按前述方法制备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其中选取10-30nm的有机硅粒子与按照0.2%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10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然后将聚噻吩按照5%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10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搅拌均匀以后,利用在线涂布工艺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工艺制得成品,配方与测试结果如表1。实施例2:按前述方法制备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其中选取10-30nm的有机硅粒子与按照0.2%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15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然后将聚噻吩按照5%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15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搅拌均匀以后,利用在线涂布工艺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工艺制得成品,配方与测试结果如表1。实施例3:按前述方法制备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其中选取10-30nm的有机硅粒子与按照0.2%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20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然后将聚噻吩按照5%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20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搅拌均匀以后,利用在线涂布工艺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工艺制得成品,配方与测试结果如表1。实施例4:按前述方法制备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其中选取10-30nm的有机硅粒子与按照0.2%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25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然后将聚噻吩按照5%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25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搅拌均匀以后,利用在线涂布工艺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工艺制得成品,配方与测试结果如表1。实施例5:按前述方法制备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其中选取10-30nm的有机硅粒子与按照0.2%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30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然后将聚噻吩按照5%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30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搅拌均匀以后,利用在线涂布工艺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工艺制得成品,配方与测试结果如表1。实施例6:按前述方法制备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其中选取10-30nm的有机硅粒子与按照0.2%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35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然后将聚噻吩按照5%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35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中,搅拌均匀以后,利用在线涂布工艺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工艺制得成品,配方与测试结果如表1。实施例7:按前述方法制备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其中选取10-30nm的有机硅粒子与按照0.2%的添加量加入到折射率为1.4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为由一层以上的聚酯薄膜及表面涂层组成,其中表面涂层可为一层或两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为由一层以上的聚酯薄膜及表面涂层组成,其中表面涂层可为一层或两层。


2.依据权利要求1的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原料为大有光聚酯切片。


3.依据权利要求1的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薄膜的表面涂层主要为丙烯酸树脂,且其中内部含有有机硅纳米颗粒和导电物质。


4.依据权利要求3的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薄膜的的表面涂层,其折射率范围为1.1-1.4。


5.依据权利要求3的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薄膜的表面涂层,其含有重量比例为0.2-0.5%的有机硅纳米颗粒,所述的聚酯薄膜的表面涂层的有机硅纳米颗粒,其粒径为10-100nm。


6.依据权利要求3的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薄膜的表面涂层的导电物质为聚噻吩类,聚吡咯类,聚乙炔类,聚苯胺类的其中一种。


7.依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亚东杨承翰张强朱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