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测储层含烃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特别涉及一种预测储层含烃饱和度的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勘探程度的深入,油气勘探的目标由常规构造油气藏转变为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由定性描述进入到定量检测阶段。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AVO技术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特征定性的判断含气砂岩储层的类型,大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然而常规的基于弹性Zoeppritz方程的AVO技术只考虑了地下岩石的弹性性质,忽略了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速度频散对反射能量的影响。在实际勘探过程中,地下岩石是黏弹性的,当地层裂缝或孔隙中部分饱和流体时,由于流体的非均匀流动会使得地下介质表现出衰减特性,导致地震波场发生频散。随着双相介质理论的发展,地震衰减以及频散特征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流体检测当中,根据岩石物理理论分析,地震波在地下含流体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孔隙流体的相对运动,进而导致地震波衰减的发生,而这种衰减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储层流体的分布特征以及饱和状态。双相介质理论的提出有效促进了人们对于地球岩石物理的认识,建立了地震波传播特征与地下储层物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地震资料三高处理、储层特征反演与解释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促进了储层流体检测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化解释的转化。然而无论是常规的AVO分析技术还是地震衰减特征分析技术目前都无法单独的定量的进行储层含烃饱和度预测,上述方法技术通常只能定性表征储层流体分布规律,对于孔隙流体的组成以及含量难以做到定量检测,导致无法满足高精度定量含烃饱和度预测的要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测储层含烃饱和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储层岩石基质物理信息;/n根据储层岩石基质物理信息,确定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n根据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确定分段含烃饱和度分布特征;/n根据分段含烃饱和度分布特征,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确定储层预测的含烃饱和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测储层含烃饱和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储层岩石基质物理信息;
根据储层岩石基质物理信息,确定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
根据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确定分段含烃饱和度分布特征;
根据分段含烃饱和度分布特征,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确定储层预测的含烃饱和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岩石基质物理信息包括:基质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密度、孔隙含烃体积模量、密度以及孔隙度信息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储层岩石基质物理信息,确定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包括:
对储层岩石基质物理信息,根据频率约束岩石物理理论,计算得到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确定分段含烃饱和度分布特征,包括:
根据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确定两个含烃饱和度的临界点;
根据两个含烃饱和度的临界点,确定分段含烃饱和度分布特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两个含烃饱和度的临界点,确定分段含烃饱和度分布特征,包括:
根据两个含烃饱和度的临界点,将整个含烃饱和度范围进行分段,确定分段含烃饱和度分布特征分为三段,
分别为低含烃区段、中等含烃区段、高含烃区段,其中低含烃区含烃饱和度小于第一临界点值、中等含烃区含烃饱和度介于第一临界点值与第二临界点值之间、高含烃区含烃饱和度大于第二临界点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分段含烃饱和度分布特征,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和频变衰减属性,确定储层预测的含烃饱和度,包括:
根据含烃饱和度分布特征的分段,
当含烃饱和度小于第一临界点值即处于低含烃区时,根据频变衰减属性,确定储层预测的含烃饱和度;
当含烃饱和度大于第二临界点值即处于高含烃区时,根据频变衰减属性,确定储层预测的含烃饱和度;
当含烃饱和度介于第一临界点值与第二临界点值之间即处于中等含烃区时,根据频变零偏移距地震振幅属性,确定储层预测的含烃饱和度。
7.一种预测储层含烃饱和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层岩石基质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储层岩石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陈彬滔,徐中华,石兰亭,方乐华,史忠生,薛罗,马轮,史江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