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金明专利>正文

移动式喷漆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714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喷漆技术领域。一种移动式喷漆房,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伸缩驱动单元,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滑动伸缩设置,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底部均设置有行走轮;第一壳体固定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第二壳体固定设置在第二底座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滑动伸缩设置;伸缩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开合动作。本申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可伸缩和升降的结构设计,使得喷漆房能够在多个小型机械厂进行周转使用,从而满足其需求,由于其结构的设计,能够更便于运输,且能够进行空气的净化,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喷漆房
本技术属于喷漆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喷漆房。
技术介绍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大量的小型机械厂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喷漆问题。小型机械厂因未审批或其他原因未建设喷漆房,露天喷漆因污染环境而被禁止。喷漆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并应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费用高,难度大,建设喷漆房需要较多的资金,单个小型机械厂难以完成,因此需要针对小型机械厂如何实现喷漆房周转使用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移动式喷漆房,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改变喷漆房的高度和长度,从而保障其通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喷漆房,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滑动伸缩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均设置有行走轮;第一壳体,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第二壳体,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滑动伸缩设置;以及伸缩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开合动作。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外侧壁;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和所述第一内侧壁呈U型结构,并滑动套接设置,所述第一内侧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以及第一顶盖,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外侧壁顶部,在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一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升降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一外侧壁升降滑动动作。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外侧壁;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二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呈U型结构,并滑动套接设置,所述第二内侧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以及第二顶盖,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外侧壁顶部,在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驱动单元,所述第二升降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内侧壁和第二外侧壁升降滑动动作。所述第一外侧壁和所述第一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顶盖和所述第二顶盖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均设置有多组对应的滑块和导轨。所述伸缩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的伸缩油缸,所述第一升降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单元均为升降油缸,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底座和顶盖之间。还包括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对应的第一净化组件和与所述第二壳体对应的第二净化组件;所述第一净化组件包括:第一聚气罩,所述第一聚气罩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顶部;设置在所述聚气罩上的第一风机;以及过滤层,其设置在所述聚气罩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均布设置有聚气孔;所述第二净化组件包括:第二聚气罩,所述第二聚气罩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顶部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聚气罩连通;以及过滤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聚气罩的侧壁上,在所述第二聚气罩的侧壁上开设有聚气孔。所述过滤层包括依次设置的海绵层和活性炭层,在海绵层和活性炭层之间设置有栅格网。还包括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为密封胶条或/和密封布;在所述移动式喷漆房伸展到位后,通过所述密封胶条和密封布填补缝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可伸缩和升降的结构设计,使得喷漆房能够在多个小型机械厂进行周转使用,从而满足其需求,由于其结构的设计,能够更便于运输,且能够进行空气的净化,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本申请的壳体和底座的结构设计,使得其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扩展,从而满足空间需求,并保障设备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二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式喷漆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顶盖上第二风机的装配位置图。图中序号:101为第一内侧壁、102为第一外侧壁、103为第一顶盖、104为第一风机、105为第一聚气罩、106为第一底座、107为行走轮;201为第二内侧壁、202为第二外侧壁、203为第二顶盖、204为第二风机、205为第二聚气罩、206为第二底座;301为导轨、302为滑块;401为升降油缸;501为内套管、502为外套管;601为海绵层、602为活性炭层。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二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二”、“第二”的表述用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元件,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制,而只是用来将二个部件和另二个部件区分开。应注意到,当二个元件与另二元件存在“连接”、“耦合”或者“相连”的表述时,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耦合或相连,但应当理解的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即涵盖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位置关系。应当注意到,使用“二个”或者“二”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应注意到,“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其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参见图1-图6,本技术一种移动式喷漆房,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伸缩驱动单元,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滑动伸缩设置,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底部均设置有行走轮;第一壳体固定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第二壳体固定设置在第二底座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滑动伸缩设置;伸缩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开合动作。上述结构中仅能够实现伸缩,伸缩驱动单元可以通过人工拉动实现伸缩,也可以通过油缸、卷扬机等设备实现伸缩动作进一步的,本申请为了保障充分的作业空间,还能够实现升降,从而使得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本申请的设计尺寸为长7米,高2米,甚至可以更高,为了便于运输,本申请针对其具体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本申请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外侧壁、第一内侧壁和第一顶盖,第一外侧壁和第一内侧壁呈U型结构,并滑动套接设置,第一内侧壁固定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第一顶盖固定设置在第一外侧壁顶部,在第一内侧壁和第一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驱动单元,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喷漆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底座;/n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滑动伸缩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均设置有行走轮;/n第一壳体,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n第二壳体,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滑动伸缩设置;以及/n伸缩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开合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喷漆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座;
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滑动伸缩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均设置有行走轮;
第一壳体,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第二壳体,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滑动伸缩设置;以及
伸缩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开合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喷漆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外侧壁;
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和所述第一内侧壁呈U型结构,并滑动套接设置,所述第一内侧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以及
第一顶盖,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外侧壁顶部,在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一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升降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一外侧壁升降滑动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喷漆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二外侧壁;
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二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呈U型结构,并滑动套接设置,所述第二内侧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以及
第二顶盖,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外侧壁顶部,在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驱动单元,所述第二升降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内侧壁和第二外侧壁升降滑动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喷漆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壁和所述第一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赵金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