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68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属于油气钻井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釜体1、加热套2、调温器件3、高压管线4、调压器件5、密度测量组件6、密封塞7和测温器件8,其中:加热套2和调温器件3电性连接;高压管线4一端穿过密封塞7,设置在釜体1内,另一端与调压器件5连接;密度测量组件6包括多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多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电性连接;加热套2设置在釜体1的外部,加热套2设置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通孔,每个通孔外设有一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密封塞7设置在釜体1顶部的开口中;测温器件8设置在釜体1开口处的侧壁上。采用本申请,可以准确测试钻井液沉降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
本申请涉及油气钻井
,特别涉及一种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油气需求量的不断加大,油气钻井工程需要向更深地层进行,然而随着地层的加深,钻井过程中遇到的高温高压地层也会不断增多。为了平衡地层压力,保证井壁稳定,就要增加钻井液的密度。增加钻井液密度的普遍方法是向钻井液中加入加重剂。但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随着加重剂加入量的增多,钻井液中的加重剂会发生明显的沉降现象,不再均匀分布在钻井液中,这样钻井液的性能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使用加重剂增加钻井液密度时,要对钻井液中的加重剂是否容易沉降进行测试,即对钻井液的沉降稳定性进行测试。相关技术中主要采用上下密度差法进行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即,将待测钻井液样品装入金属老化罐中,在一定的温度下静止放置一段时间后,倒出不同层位的钻井液,并对钻井液密度进行测量,然后求取上下层的钻井液密度差,差值越小则钻井液沉降稳定性越高。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上下密度差法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倾斜金属老化罐,将不同层位的钻井液倒出,在倾斜过程中所造成的扰动会影响不同层位中的加重剂分布,从而导致最后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釜体1、加热套2、调温器件3、高压管线4、调压器件5、密度测量组件6、密封塞7和测温器件8,其中:加热套2和调温器件3电性连接;高压管线4一端穿过密封塞7,设置在釜体1内,另一端与调压器件5连接;密度测量组件6包括多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多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电性连接;加热套2设置在釜体1的外部,加热套2设置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通孔,每个通孔外设置有一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密封塞7设置在釜体1顶部的开口中;测温器件8设置在釜体1的开口处的侧壁上。可选的,密度测量组件6包括五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加热套2设置有五个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通孔。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隔热套9;隔热套9设置在加热套2的外部;隔热套9上与加热套2的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同样大小的通孔;超声波传感器601设置在隔热套9的通孔内。可选的,釜体1的开口处的侧壁上有凹槽;测温器件8设置在釜体1的开口处的侧壁上的凹槽中。可选的,加热套2包括相互铰接的两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热套9包括相互铰接的两部分。可选的,调温器件3的最大调节温度为250摄氏度。可选的,调压器件5的最大调节压力为50MPa。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器件10;显示器件10和密度分析部件602电性连接;显示器件10,用于获取密度分析部件602发送的每个超声波传感器601持续检测的密度值,根据每个超声波传感器601检测的密度值,显示密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选的,调压器件5为液压泵。可选的,釜体1具有圆柱形内腔,所述装置还包括:活塞11;活塞11的直径与釜体1内腔的直径相配合,活塞11设置在釜体1内;高压管线4一端穿过密封塞7,位于密封塞7和活塞11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套2设置在釜体1的外部,调温器件3控制加热套2给釜体1加热,调压器件5与高压管线4一端相连,高压管线4另一端在釜体1内部,调压器件5可以给釜体1进行加压。超声波传感器601与密度分析部件602电性连接,测量釜体1内钻井液样品的不同深度处的密度值。这样可以模拟高温高压环境,并且可以在不倒出钻井液的情况下,就可以测出釜体1内钻井液的不同深度的密度值,从而可以更准确的测试出钻井液沉降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示意图。图例说明:1、釜体,2、加热套,3、调温器件,4、高压管线,5、调压器件,6、密度测量组件,7、密封塞,8、测温器件,9、隔热套,10、显示器件,11、活塞,601、超声波传感器,602、密度分析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包括:釜体1、加热套2、调温器件3、高压管线4、调压器件5、密度测量组件6、密封塞7和测温器件8,其中:加热套2和调温器件3电性连接;高压管线4一端穿过密封塞7,设置在釜体1内,另一端与调压器件5连接;密度测量组件6包括多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多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电性连接;加热套2设置在釜体1的外部,加热套2设置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通孔,每个通孔外设置有一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密封塞7设置在釜体1顶部的开口中;测温器件8设置在釜体1的开口处的侧壁上。其中,加热套2的高度可以与釜体1的高度相同,密封塞7与釜体1可以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在实施中,技术人员首先将加热套2与调温器件3电性连接,再将加热套2套在釜体1外。从而可以通过调温器件3控制加热套2的温度升高或者降低,达到给釜体1升温或者降温的目的。再将高压管线4与调压器件5连接,以组成完整的调压组件。将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电性连接,组成完整的密度测量组件6。然后,根据实际钻井需要配置好一定体积、一定密度的钻井液,搅拌均匀且不含气泡。然后取出部分钻井液作为实验样品,倒入到釜体1中。取出的钻井液的实验样品体积要根据釜体1的容积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选择取出的钻井液的实验样品体积为4.2升,即釜体1的容积可以大于等于4.2升。接下来,将密封塞7与釜体1旋合。再将高压管线4未与调压器件5连接的一端通过密封塞7上的预留管穿孔插入到釜体1中。从而可以通过调压器件5与高压管线4组成的调压组件,来控制釜体1内的压力值升高或者降低。然后将测温器件8放置到釜体1的开口处的侧壁上,以测量釜体1温度。再将超声波传感器601放置在加热套2上的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通孔处,来测量釜体1内的钻井液实验样品的相应深度的密度,并通过密度分析部件602对密度值进行采集、计算和显示。可选的,为了获取釜体1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釜体1、加热套2、调温器件3、高压管线4、调压器件5、密度测量组件6、密封塞7和测温器件8,其中:/n加热套2和调温器件3电性连接;/n高压管线4一端穿过密封塞7,设置在釜体1内,另一端与调压器件5连接;/n密度测量组件6包括多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多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电性连接;/n加热套2设置在釜体1的外部,加热套2设置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通孔,每个通孔外设置有一个超声波传感器601;/n密封塞7设置在釜体1顶部的开口中;/n测温器件8设置在釜体1的开口处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釜体1、加热套2、调温器件3、高压管线4、调压器件5、密度测量组件6、密封塞7和测温器件8,其中:
加热套2和调温器件3电性连接;
高压管线4一端穿过密封塞7,设置在釜体1内,另一端与调压器件5连接;
密度测量组件6包括多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多个超声波传感器601和密度分析部件602电性连接;
加热套2设置在釜体1的外部,加热套2设置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通孔,每个通孔外设置有一个超声波传感器601;
密封塞7设置在釜体1顶部的开口中;
测温器件8设置在釜体1的开口处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度测量组件6包括五个超声波传感器601;
加热套2设置有五个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隔热套9;
隔热套9设置在加热套2的外部;
隔热套9上与加热套2的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同样大小的通孔;
超声波传感器601设置在隔热套9的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王先兵杨欢陈龙倪锐杨少云明爽冉立王业众陈马林刘欣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