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967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系统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通过竖直调节装置固定在操作面上,主体板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与滑轮配套盒相连接,滑轮配套盒内设有动滑轮组结构;锚杆端部固定有握裹器,握裹器通过主线与滑轮配套盒的动滑轮组结构的一端相连接,滑轮配套盒的动滑轮组结构的另一端通过拉线与主体定滑轮相连接,拉线的端部夹持有若干标准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滑轮配套盒利用了动滑轮组省力原理扩大了所能施加荷载的范围;标准块的串连悬吊循环使用,解决了动滑轮组耗费拉绳长度,实现荷载的缓慢施加工况;操作简单、安装方便,适用于各种形式临空面锚杆拉拔,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测试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质遗址锚固试验研究的
,尤其涉及一种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土遗址数量巨大、类型全面。然而由于赋存环境复杂,在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的长期影响下,裂隙、坍塌和掏蚀等有关力学稳定性的病害在土遗址中广泛发育,成为危机土遗址安全保存的首要问题。锚固技术因其具有扰动性弱、隐蔽性强和锚固力高等特点,在土遗址稳定性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锚固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土遗址保护加固实践,其发展历程较短,相应的理论发展滞后。传统岩土工程中常用的杆材与浆材,例如金属锚杆、水泥砂浆和树脂浆液等,因其物理力学性能与土遗址不兼容且耐久性不足,因此不能应用于土遗址锚固。当前,土遗址锚固的研究集中在锚固材料的选型、锚固工艺的优化和宏观锚固性能等方面,锚固机理的探索刚刚起步。锚固机理研究滞后,严重阻碍了土遗址锚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急需开展相关试验探索土遗址锚固机理。目前,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加载装置并不完善,试验加载装置为千斤顶驱动油缸的加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包括主体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2)通过竖直调节装置固定在操作面上,主体板(2)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与滑轮配套盒(1)相连接,滑轮配套盒(1)内设有动滑轮组结构;所述滑轮配套盒(1)的动滑轮组结构的一端通过主线(11)与握裹器(7)相连接,握裹器(7)固定在锚杆端部;滑轮配套盒(1)的动滑轮组结构的另一端通过拉线(9)与主体定滑轮(5)相连接,拉线(9)的端部夹持有若干标准块(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包括主体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2)通过竖直调节装置固定在操作面上,主体板(2)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与滑轮配套盒(1)相连接,滑轮配套盒(1)内设有动滑轮组结构;所述滑轮配套盒(1)的动滑轮组结构的一端通过主线(11)与握裹器(7)相连接,握裹器(7)固定在锚杆端部;滑轮配套盒(1)的动滑轮组结构的另一端通过拉线(9)与主体定滑轮(5)相连接,拉线(9)的端部夹持有若干标准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配套盒(1)包括主体盒(1r),主体盒(1r)的下部设有与角度调节机构相匹配的定位块;主体盒(1r)的两侧分别设有供拉线(9)和主线(11)穿过的拉线滑孔(1k)和主线滑孔(1j);所述主体盒(1r)内设有至少一组动滑轮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组结构包括第一动滑轮组结构和第二动滑轮组结构,第一动滑轮组结构包括第一定滑轮组(1a)和第一动滑轮组(1b),第一定滑轮组(1a)安装在第一固定架(1m)上,第一固定架(1m)固定在主体盒(1r)上,第一动滑轮组(1b)滑动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m)上,主线(11)与第一动滑轮组(1b)相连接,第一定滑轮组(1a)和第一动滑轮组(1b)通过拉线(9)相连接,第一动滑轮组(1b)通过拉线(9)与定滑轮I(1i)相连接,定滑轮I(1i)通过拉线(9)与定滑轮II(1h)相连接;所述第二动滑轮组结构包括第二定滑轮组(1c)和第二动滑轮组(1d),第二定滑轮组(1c)安装在第二固定架(1n)上,第二动滑轮组(1d)滑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架(1n)上,定滑轮II(1h)通过拉线(9)与第二动滑轮组(1d)相连接,第二动滑轮组(1d)通过拉线(9)与第二定滑轮组(1c)相连接,第二动滑轮组(1d)上的拉线(9)通过拉线滑孔(1k)伸出主体盒(1r)。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1m)固定设置在主体盒(1r)的下部,第二固定架(1n)固定设置在主体盒(1r)的上部,第一固定架(1m)与第二固定架(1n)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架(1m)上设有第一滑道(1f),第一动滑轮组(1b)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1f)内,第二固定架(1n)上设有第二滑道(1g),第二动滑轮组(1d)滑动设置在第二滑道(1g)内;所述第一定滑轮组(1a)和第一动滑轮组(1b)的滑轮数量相等,第二定滑轮组(1c)和第二动滑轮组(1d)的滑轮数量相等,第一定滑轮组(1a)、第一动滑轮组(1b)、第二定滑轮组(1c)和第二动滑轮组(1d)均含有4-6个滑轮,第二滑道(1g)的长度是第一滑道(1f)的长度的8-14倍;所述定滑轮I(1i)安装在第一固定架(1m)靠近第一动滑轮组(1b)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动滑轮组(1b)的上部,定滑轮II(1h)安装在第二固定架(1n)靠近第二动滑轮组(1d)的一侧且位于第二动滑轮(1d)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配套盒通过反力支撑装置(6)固定在锚杆四周的遗址体上;所述竖直调节装置和反力支撑装置(6)均包括伸缩杆(3)和十字垫(4),竖直调节装置的伸缩杆(3)一端通过十字垫(4)与操作面相连接、另一端与主体板(2)相连接;所述反力支撑装置(6)的伸缩杆(3)一端通过十字垫(4)与遗址体相连接、另一端与滑轮配套盒(1)或主体板(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遗址锚固拉拔试验恒力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支撑装置(6)的伸缩杆(3)的数量设有6个,6个伸缩杆(3)上的十字垫(4)的中心在遗址体的同一个圆柱面上,6个伸缩杆(3)在滑轮配套盒(1)或主体板(2)的一侧对称分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华崔凯俞莉吴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