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合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67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合床,在一底座组装两对应调整座,底座上具有两平行短边及两垂直长边,每一调整座包含四连框、四肘关节及一连动机构,相邻连框上轴向对接的侧杆间藉一肘关节枢接,其中两肘关节和底座长边平行,另两肘关节与短边平行,相邻连框上的平行连杆轴向对接,连动机构设在四连杆间,当其中一调整座往上靠向短边处的两连框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仰起时可形成靠躺床具,当靠向底座一长边的四连框同时向上仰起时可形成靠背的椅具。(*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合床,特别是涉及一种调整座可由相差九十度的不同方向调整俯仰角度的折合床。折合床是一种需要时可展开形成床具,收藏时又可收折成轻巧的体积,为了增加使用的舒适性,有些折合床会将床垫架设在两个调整框上,以调整床垫的俯仰角度,方便使用时背部靠躺。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以往的折合床1是在一个底座11上方组装两个左右对应的调整座12,每一调整座12分别供一床垫(图未示)组装,该底座11具有两个前後对应并可撑设在地面的枢接块111,每一枢接块111右侧枢设有一个右框112,左侧组装一个对应的左框113,在该左、右框113、112上远离该枢接块111的部位分别枢设一个脚框114,每一脚框114分别藉两前後设置的枢杆115与枢接块111相互枢接,每一调整座12的构造完全相同,分别架设在该左、右框113、112上,每一调整座12包含一个位在外侧的连框121以及一个相靠接而位在内侧的连框122,该连框121、122前後端分别藉一个肘关节123相互枢接,且设有纵横交错的架条,以方便支撑组装床垫。以往折合床1在使用时,是以该两枢接块111为支点而将该左、右框113、112展开,并使该脚框114撑设在地面,然後调整该两调整座12上的肘关节123,使并排的该连框121、122摊平,就可形成一个平坦且可供卧躺的折合床1,当靠背靠躺时,可将其中一个调整框12上靠外侧的连框121往上扳,就可使该两连框121、122之间形成一适当的夹合角度,收合时,将两侧的该连框121、122摊平,再将该左、右框113、112折合,就可收合成一个小体积状,以方便於收藏及移动,且因为该底座11的两脚框114分别藉两支枢杆115和枢接块111连接,因此,在该左、右框113、112对接时,该两脚框114会受到枢杆115牵引往该左、右框113、112靠合,减少整体收合後的体积。虽然以往折合床1的底座11是可收合的,并将床垫组装在两对应的调整座12上,藉该两肘关节123来枢设对应该连框121、122,使该折合床1可以调整靠躺角度,但是该折合床1却只能将该两调整座12上靠向两外侧边的连框121往上扳起,以供使用者靠躺。本技术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种可方便单侧靠躺,并可藉由调整方向,形成具有靠背的椅具,增加了使用范围,且使用时更方便的折合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合床,包括一底座,在该底座上组装两个对应的调整座,该底座以两个枢接块组装两个可对应折合的左、右框,在该底座上形成两个平行的短边以及两个与该两短边垂直设置的长边,其特征在於每一调整座包含四个两两相邻且相互枢设成方形的连框,各连框各具有两支分别与该长、短边平行的侧杆,在相邻且轴向对应的侧杆上分别组装一个肘关节,在该连框上形成与该长边平行且相邻的一支连杆,两相邻的连杆轴向对接,在该四连杆间组装一个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包含四个分别成型在该连杆轴向对接部位的枢部,以及衔接该四枢部且轴向对接的两个卡杆,各卡杆分别形成一个向两侧枢部插设的插杆部,其相靠接的一侧以一个卡销相枢接,该卡销的轴线与该插杆部的轴线相垂直。本技术的效果在於在该折合床的底座上组装有两个对应的调整座,每一调整座都是由四个连框、四个肘关节及一连动机构组合而成,该各连框是两两并排并形成一个方形的座体,在两两相邻的连框之间分别藉由一个肘关节枢接,在该四连框中央组装可随肘关节改变弯折角度的连动机构,藉由该调整座上的四连框,可以不同连框的向上俯仰弯折,使得该折合床改变成具有靠背形态的椅具,或者形成可供背部靠设的床具,扩大该折合床的适用范围,并提高使用的方便性。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折合床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折合床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隹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隹实施例的连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隹实施例的连动机构的组合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隹实施例调整不同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隹实施例调整不同方位的连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合床是在一个底座2上组装两个对应的调整座3,以供一床垫组装(图未示),而床垫与该调整座2间的组装与以往相类似,所以不在详细叙述。该底座2上具有两个前後对应的枢接块21,在该两枢接块21两侧分别枢设一个左框22及一个右框23,该左、右框22、23底端远离该枢接块21处分别组装一个脚框24,每一脚框24再分别藉两支平行的枢杆25与该枢接块21枢接,以在该左、右框22、23对应折合时将该脚框24同时拉向左、右框22、23底端,可尽量减少收合後的体积,组装後,在该底座2上形成位在两侧且相互平行的两个短边26,以及两个位在前後侧且与该短边26垂直设置的长边27。配合图3所示,该两调整座3呈左右对应,每一调整座3各包含两两相邻且枢设呈方形的一个第一连框31、一个第二连框32、一个第三连框33及一个第四连框34。该第一连框31靠近其中一个枢接块21,且具有一支与该长边27平行的第一侧杆311、一支与该短边26平行的第二侧杆312及一支与该第一侧杆311平行的第一连杆313。该第二连框32也具有一支第一侧杆321及一支第二侧杆322,该第一侧杆321与该第一连框31的第一侧杆311轴向对接,且在对接部位藉一个第一肘关节35相枢接,在该第二连框32上并形成一个与该第一连杆313轴向对接的第二连杆323。该第三连框33组装在该底座2靠近前方,其上也具有第一、二侧杆331、332,该第二侧杆332与该第一连框31的第二侧杆312轴向对接,且所对接部位藉一个第二肘关节36枢接,在框体上所形成的一支第三连杆333则与该第一连杆313平平行。该第四连框33也具有相同的构造,也就是具有一支与该第一侧杆331轴向对接的第一侧杆341,以及一支与该第二连框32的第二侧杆322轴向对接的第二侧杆342,在对接的第一侧杆341、331之间藉由一个第三肘关节37枢接,而在对接的该第二侧杆342、322上藉一个第四肘关节38枢设,在该第四连框34上并设有一支与该第三连杆333轴向对接的第四连杆343。在该两两轴向对接的第一、二、三、四连杆313、323、333、343之间组装一个连动机构4,配合图3所示,该连动机构4包含四个成型在该第一、二、三、四连杆313、323、333、343上轴向对接部位的枢部41,以及藉一个卡销42轴向对接41的一个第一卡杆43及一个第二卡杆44,该等枢部41上具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卡壁411,在该卡壁411上设有一个轴向对应的卡孔412,该卡孔412与该四连杆313、323、333、343的轴线相互垂直,而该第一、二卡杆43、44上各设有一个直径较大的主杆部431、441,该主杆部431靠向该第二卡杆44一侧形成一个开槽432,而另一主杆部441上形成一个向该开槽432伸入的突块442,在该开槽432的槽壁与突块442上分别形成一轴向对应的枢接孔433、443,以供该卡销42插设,在该第一、二卡杆43、44上相背离的一端分别轴向突出一个可分别设在两组轴向对应的卡孔412内的插杆部434、444,该插杆部434、444的轴线并与该卡销42的轴线呈垂直设置。如图2、4所示,当该折合床作为床具使用时,是将该两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合床,包括一底座,在该底座上组装两个对应的调整座,该底座以两个枢接块组装两个可对应折合的左、右框,在该底座上形成两个平行的短边以及两个与该两短边垂直设置的长边,其特征在於:每一调整座包含四个两两相邻且相互枢设成方形的连框,各连框各 具有两支分别与该长、短边平行的侧杆,在相邻且轴向对应的侧杆上分别组装一个肘关节,在该连框上形成与该长边平行且相邻的一支连杆,两相邻的连杆轴向对接,在该四连杆间组装一个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包含四个分别成型在该连杆轴向对接部位的枢部,以及衔接该四枢部且轴向对接的两个卡杆,各卡杆分别形成一个向两侧枢部插设的插杆部,其相靠接的一侧以一个卡销相枢接,该卡销的轴线与该插杆部的轴线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欣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