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9631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观测监控点布设,首先设置观测体系的永久基准点Y,其次在站台或地面上设置原始测点A,最后在相对于站台限界测点的位置设置站台观测基准点G;步骤S120、测量设备的组装;步骤S130、网格化测量;步骤S140、测量数据处理。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密集的观测监控点,将车站站场设计铁路限界管理的房建设备纳入监控网络进行网格化测量,使房建设备在空间上的全方位位移得到有效监控,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此类位移无法测量的不足;通过采用网格化测量的方式,能够得出房建设备位移方向和对应数值,以便于采取应对措施,并且对行车房建设备的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位移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铁路车站站场和铁路限界建成后,在现场地质和自然沉降的作用下,房建设备、车站站场和铁路限界会产生位移,从而对房建设备和铁路限界的精度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行车房建设备的安全生产。而现有技术中,并无能够监测和测量此类位移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通过设置密集的观测监控点,将车站站场涉及铁路限界管理的房建设备纳入监控网络,从而监控车站站场的全方位位移,且可计算出具体的位移数值,从而指导行车房建设备的安全生产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观测监控点布设,首先设置观测体系的永久基准点Y,其次在站台或地面上设置观测用的测钉,作为原始测点A,最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10、观测监控点布设,首先设置观测体系的永久基准点Y,其次在站台或地面上设置观测用的测钉,作为原始测点A,最后在相对于站台限界测点的位置设置站台观测基准点G,站台观测基准点G向地面的投影点为站台地面基准点Gx,站台观测基准点G沿站台的长度方向设置,设置间距为10m-20m,距离站台边缘1.5m-3m,G点的正下方设置有原始测点A的水平对照点B,A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即为G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n步骤S120、测量设备的组装,组装由三脚架、基座、连接件、测量设备和云台底座组成的测量设备,并通过基座与步骤S110中设置的站台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观测监控点布设,首先设置观测体系的永久基准点Y,其次在站台或地面上设置观测用的测钉,作为原始测点A,最后在相对于站台限界测点的位置设置站台观测基准点G,站台观测基准点G向地面的投影点为站台地面基准点Gx,站台观测基准点G沿站台的长度方向设置,设置间距为10m-20m,距离站台边缘1.5m-3m,G点的正下方设置有原始测点A的水平对照点B,A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即为G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
步骤S120、测量设备的组装,组装由三脚架、基座、连接件、测量设备和云台底座组成的测量设备,并通过基座与步骤S110中设置的站台地面基准点Gx对中;
步骤S130、网格化测量,首先通过水准仪传递永久基准点Y的高程,得到站台上观测点的相对高程,并在后续的测量中通过此种高差传递方式复核观测点的沉降情况;其次是在观测点上对中架设网格化测量仪,采集既有测点相对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步骤S140、测量数据处理,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测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0中,永久基准点Y设置于永久房屋建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0中,测钉设置后,采用混凝土灌注并捣实,灌注深度不小于60cm,且不得破坏既有设备的混凝土保护层。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壮马鑫裴士廉赵福成宋文萍孙志强赵小虎孙振韩汝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