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热介质和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地热能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传热介质和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中深层地下岩热型供热技术是一种通过间接换热方式获取和利用中深层岩层中所蕴含的热量的技术,它有别于浅层土壤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干热岩等地热开发利用技术,具有普遍适用、不使用地下水、对环境无干扰、无热衰减等特点。中深层地下岩热型供热系统属于中低温系统,运行温度不高于90℃。一般包含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系统、地上热辅助系统、供热末端热循环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由于中深层地下换热器与岩土间存在一定空隙,会影响换热效率,因此,由高强度合金外层套管、柔性内层套管、高效换热器以及高效传热介质材料组成的地下热交换子系统,对中深层地下岩热型供热系统的供热量和性能系数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对传热介质的材料一般要求是导热率高、不易渗漏,另外由于系统间歇运行产生的冷热冲击,会导致传热介质材料容易开裂,因此对材料的韧性和强度等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目前中深层地下岩热型供热系统大多直接使用现有油气开发中的水泥浆固井材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其每立方米的成分包括:/n预设重量的水泥;/n缓凝剂、促凝剂、降失水剂和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n预设重量的镍渣与铁屑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其每立方米的成分包括:
预设重量的水泥;
缓凝剂、促凝剂、降失水剂和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
预设重量的镍渣与铁屑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渣与所述铁屑的混合物的含量为1300千克/立方米~1400千克/立方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镍渣与所述铁屑的混合物中所述镍渣与所述铁屑的比例为6:5~5:4。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的含量为1780千克/立方米~1900千克/立方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与粒化高炉矿渣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热介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继新,司双龙,俞兆龙,李文斌,田斌守,蔺瑞山,高胜友,王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