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热岩井下换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18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热岩井下换热设备,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并与外筒体同轴设置,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设置有多根竖直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底部通过封板封口,每根换热管的外壁缠绕设置有螺旋形的导热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良换热器的结构,设置多个换热管和换热丝,提高了换热面积,能够增加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干热岩的热能利用率。

A kind of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under dry hot rock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热岩井下换热设备
本技术属于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干热岩井下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储量的、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现有技术采用双井U型管或单井套管的技术将冷水灌装至热干岩处加热,再将加热后的水泵发到地面处,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方式换热效率低,对干热岩的热能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热岩井下换热设备,提高干热岩的热能利用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干热岩井下换热设备,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并与外筒体同轴设置,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设置有多根竖直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底部通过封板封口,每根换热管的外壁缠绕设置有螺旋形的导热丝。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丝表面涂覆有石墨烯层。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为多层,任意相邻两内筒体之间均设置有多根换热管。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换热管的下端位于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为保温筒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水装入各个换热管,并将本装置的下部埋入干热岩层,上部位于地表,干热岩层的热量通过导热丝和换热管进入水中,将水加热,热水上升至换热管的顶部,可在换热管的顶部设置换热设备,以便于利用热水中的热量。本技术通过改良换热器的结构,设置多个换热管和换热丝,提高了换热面积,能够增加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干热岩的热能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图3是本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干热岩井下换热设备,包括外筒体1和内筒体2,所述内筒体2位于外筒体1内并与外筒体1同轴设置,所述外筒体1与内筒体2之间设置有多根竖直的换热管3,换热管3绕内筒体2呈圆周状均匀分布,所述换热管3的底部通过封板4封口,每根换热管3的外壁缠绕设置有螺旋形的导热丝5。外筒体1采用不锈钢筒体、铜合金或者铝合金等,用于固定和保护换热管3。换热管3采用导热系数高的材质,如铝合金、铜合金等,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在每根换热管3的外壁缠绕了导热丝5,导热丝5覆盖换热管3的外圆周面,提高了换热面积,可增加换热效率,提高对干热岩的热能利用率。外筒体1和内筒体2之间设置了一圈换热管3,相邻两换热管3外的导热丝5相互接触,确保换热效果。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换热效率,所述导热丝5表面涂覆有石墨烯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非常高,能够将干热岩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换热管3内的水中,将水快速加热。所述内筒体2为多层,任意相邻两内筒体2之间均设置有多根换热管3,可提高干热岩的热量利用率。所述外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6,所述换热管3的下端位于底板6上,底板6用于支撑换热管3,使换热管3保持稳定,所述底板6上设置有多个通孔7,可减轻重装置重量。使用时,将水装入各个换热管3,将本装置的下部埋入干热岩层,顶部位于地表,干热岩层的热量通过导热丝5和换热管3进入水中,将水加热,热水上升至换热管3的顶部,可在换热管3的顶部设置换热设备,以便于利用热水中的热量。由于地表的温度远远低于干热岩的温度,热水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热量的损失,所述内筒体2为保温筒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热岩井下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1)和内筒体(2),所述内筒体(2)位于外筒体(1)内并与外筒体(1)同轴设置,所述外筒体(1)与内筒体(2)之间设置有多根竖直的换热管(3),所述换热管(3)的底部通过封板(4)封口,每根换热管(3)的外壁缠绕设置有螺旋形的导热丝(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热岩井下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1)和内筒体(2),所述内筒体(2)位于外筒体(1)内并与外筒体(1)同轴设置,所述外筒体(1)与内筒体(2)之间设置有多根竖直的换热管(3),所述换热管(3)的底部通过封板(4)封口,每根换热管(3)的外壁缠绕设置有螺旋形的导热丝(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热岩井下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丝(5)表面涂覆有石墨烯层。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明明王文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景顺长城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