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热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57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换热器及热水装置。该换热器包括:多个传热管,其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以及多个翅片,其沿着第1方向配置。翅片具有沿着第2方向排列的多个翅片主体部和连接相邻的两个翅片主体部的一个或多个架桥部。在至少一个翅片主体部中,在架桥部的第2方向的旁边形成有贯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热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及热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8-9662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换热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换热器具有传热管和翅片。传热管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呈单列地排列有多根。翅片具有以自传热管的外周面突出的方式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面内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为翅片主体部)。在翅片主体部形成有供传热管贯穿的贯穿孔。通过传热管贯穿于贯穿孔,从而翅片主体部安装于传热管。相邻地配置的两个翅片主体部互相连接(以下,将该连接部称为架桥部)。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换热器中,架桥部被从燃烧器发出的燃烧气体加热而热膨胀。该热膨胀成为使传热管产生热应力的原因。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更具体地讲,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减少因架桥部的热膨胀而在传热管产生的热应力的换热器及热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换热器包括:多个传热管,其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以及多个翅片,其沿着第1方向配置。翅片具有沿着第2方向排列的多个翅片主体部和连接相邻的两个翅片主体部的一个或多个架桥部。在至少一个翅片主体部中,在架桥部的第2方向的旁边形成有贯通孔。在上述的换热器中,由于在贯通孔的周边翅片主体部易于变形,因此架桥部的热膨胀不易向传热管传递。因此,采用上述的换热器,能够减少因架桥部的热膨胀而导致在传热管产生的热应力。在上述的换热器中,也可以是,一对贯通孔形成为在第2方向上隔着架桥部彼此相对。在该情况下,由于贯通孔形成在架桥部的两侧,因此在架桥部的两侧存在易于产生变形的部分。因此,在该情况下,架桥部的热膨胀更加不易向传热管传递,能够进一步减少在传热管中产生的热应力。在上述的换热器中,也可以是,贯通孔的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架桥部的第3方向上的宽度。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少因架桥部的热膨胀而导致在传热管产生的热应力。在上述的换热器中,也可以是,贯通孔具有沿着第3方向延伸的狭缝形状。在上述的换热器中,也可以是,贯通孔的第3方向的端在从第1方向观察时成为曲线。也可以是,曲线朝向贯通孔的外侧凸出。在该情况下,由于缓和贯通孔的端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抑制在因架桥部的热膨胀而导致翅片主体部的处于贯通孔的周围的部分变形时翅片主体部的处于贯通孔的周围的部分断裂的状况。在上述的换热器中,也可以是,贯通孔具有圆形形状或者椭圆形状。在上述的换热器中,也可以是,以隔着第1架桥部彼此相对的形成有一对贯通孔,并且以隔着第2架桥部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有一对贯通孔,上述的第1架桥部是处于最靠近翅片的第2方向的一端的位置的架桥部,上述的第2架桥部是处于最靠近翅片的第2方向的另一端的位置的架桥部。也可以是,在除第1架桥部和第2架桥部之外的架桥部的旁边未形成贯通孔。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抑制由形成贯通孔引起的传热效率的降低的同时减少因架桥部的热膨胀而导致在传热管产生的热应力。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热水装置包括上述的换热器和用于产生要利用换热器进行换热的燃烧气体的燃烧器。根据与附图相关联地理解的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以下的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变得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热水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一次换热器23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一次换热器23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一次换热器23的侧视图。图5是翅片23m的俯视图。图6是比较例的一次换热器的翅片23m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在比较例的换热器中由架桥部23mb的热膨胀引起的热应力作用于传热管23b的机理的示意图。图8是第1变型例的翅片23m的俯视图。图9是第2变型例的翅片23m的俯视图。图10是第3变型例的翅片23m的俯视图。图11是第4变型例的翅片23m的俯视图。图12是第5变型例的翅片23m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不反复进行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的热水装置的结构)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热水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热水装置具有壳体10、燃烧装置20、配管40a~配管40g、旁通配管41a和旁通配管41b以及旁通伺服机42。燃烧装置20具有燃烧器21、火花塞22、一次换热器23、二次换热器24、腔室25、风扇26、管道27、文丘里器28、节流器29以及气体阀30。燃烧器21、火花塞22、一次换热器23、二次换热器24、腔室25、风扇26、管道27、文丘里器28、节流器29、气体阀30、配管40a~配管40g、旁通配管41a、以及旁通配管41b和旁通伺服机42配置在壳体10内。燃烧器21配置在腔室25的下方。一次换热器23配置在燃烧器21的下方。火花塞22配置在燃烧器21的下方。火花塞22安装于例如一次换热器23。二次换热器24配置在一次换热器23的下方。从配管40a的一端供给燃料气体。配管40a的另一端连接于气体阀30。配管40b的一端连接于气体阀30。配管40b的另一端连接于节流器29。配管40c的一端连接于节流器29。配管40c的另一端连接于文丘里器28。配管40d的一端连接于文丘里器28。配管40d的另一端连接于风扇26。风扇26连接于腔室25。从配管40e的一端供给水。配管40e的另一端连接于二次换热器24。配管40f的一端连接于二次换热器24。配管40f的另一端连接于一次换热器23。配管40g的一端连接于一次换热器23。从配管40g的另一端出热水。旁通配管41a的一端连接于配管40e。旁通配管41a的另一端连接于旁通伺服机42。旁通配管41b的一端连接于旁通伺服机42。旁通配管41b的另一端连接于配管40g。气体阀30用于切换从配管40a供给燃料气体和停止供给燃料气体。由此,调整向文丘里器28供给的燃料气体的压力。文丘里器28构成为从壳体10的外部吸入空气。文丘里器28将从壳体10的外部吸入的空气和经由配管40a、配管40b、配管40c、节流器29以及气体阀30供给到文丘里器28的燃料气体混合(以下,将与空气混合的燃料气体称为混合气体)。风扇26具有风扇壳体、配置在风扇壳体内的叶轮以及用于驱动叶轮而使其旋转的马达。风扇26通过马达驱动叶轮而使其旋转,从而经由配管40d吸入在文丘里器28生成的混合气体。吸入的混合气体经由腔室25向燃烧器21供给。从设于燃烧器21的下表面的火焰孔朝向下方喷出混合气体。喷出来的混合气体被火花塞22点火而燃烧,成为燃烧气体。燃烧气体朝向下方(即,朝向一次换热器23)喷出。经由配管40e供给到二次换热器24的水通过在二次换热器24中与燃烧气体的潜热进行换热而温度上升。通过了二次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中,/n该换热器包括:/n多个传热管,其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以及/n多个翅片,其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n所述翅片具有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的多个翅片主体部和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主体部的一个或多个架桥部,/n在至少一个所述翅片主体部中,在所述架桥部的所述第2方向的旁边形成有贯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6 JP 2018-2428011.一种换热器,其中,
该换热器包括:
多个传热管,其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以及
多个翅片,其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
所述翅片具有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的多个翅片主体部和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主体部的一个或多个架桥部,
在至少一个所述翅片主体部中,在所述架桥部的所述第2方向的旁边形成有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一对所述贯通孔形成为隔着所述架桥部彼此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贯通孔的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架桥部的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贯通孔的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架桥部的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宪英大东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能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